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深入,社会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以旅游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渐趋成为支柱性产业之一,对旅游开发研究的重要性日臻明显。吉林省的历史因素严重影响地区现今的发展,经济发展缓慢,而旅游业却不失为一个有利的发展方向。结合吉林省的现实资源及历史文化背景,满族作为吉林省较为主要的生活群体,其民俗颇具特色,其影响颇为深远,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且有史料可查,故而不啻为吉林省最为重要的旅游开发对象之一。本文旨于对满族饮食民俗进行初步研究,结合吉林省现实状况,对满族饮食民俗的适度开发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游客集中于几个热线(点),长此下去利少弊多,后果严重,迅速开辟具吸引力的新线(点)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根据近、易、好、快、省的原则,对小东江、七星公园、尧山、桃花江、龙泉、光明山大岩等线(点)的开发利用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原则性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桂林为例,探讨桂林"老街"旅游项目开发,对桂林"老街"旅游项目的开发背景、开发意义、具体住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项目的开发构想建议.  相似文献   

4.
宗教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部分,近年来备受关注.河南历史悠久,宗教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更深层地挖掘宗教文化资源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使河南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化.  相似文献   

5.
桂林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侗、苗、蒙、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个民族,是民俗文化旅游佳处。但目前由于管理不到位、开发不充分、设施不健全等原因,尚存在伪民俗、定位不当等影响民俗旅游资源使用及开发的因素,制约本地区民俗旅游的发展,本文将从桂林少数民族开发历程、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角度来思考桂林民俗旅游资源的使用及开发。  相似文献   

6.
开发新的旅游点,是发展桂林旅游业的需要。桂林明靖江王陵墓群及其所在的尧山地区已具备了旅游开发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此处可建成为尧山公园区,在公园区建立靖江王“行宫”、博物馆,并使公园区成为参观、游览、登山、遛马、野炊等多功能的综合旅游地。  相似文献   

7.
桂林地方曲艺、戏剧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整理桂林曲艺、戏剧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桂林的曲艺、戏剧旅游资源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以桂林山水文化为依托,发展桂林曲艺、戏剧旅游,以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层次提高的趋势,丰富桂林旅游产品结构,提高其文化品味.开发时应遵循个性化、整体性、保护与创新相结合、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7点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
桂林作为享誉中外的旅游名城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仍存在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人文内涵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当今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如何自身现状、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针对桂林旅游产业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了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桂林市灵川县江头洲古村为例,概括了其主要文化旅游特点,分析了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边际效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变动与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变动之间相关关系的概括.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分析广西民俗节庆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并根据该理论针对游客在广西旅游消费低、回头率低的状况得出了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1.
桂林是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国家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区域。为促进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加强旅游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为基本依据,结合桂林旅游业和旅游用地的特点,构建了包括旅游设施用地、旅游地产用地和旅游景观用地3个二级地类、9个三级地类和20个四级地类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并与土地规划分类体系和“二调”分类进行衔接后,提出将旅游用地纳入国家土地规划分类体系中,把旅游设施用地、旅游地产用地独立作为建设用地的一类,与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地类相并列,按照建设用地的要求进行管制;在旅游用地各地类面积统计过程中充分与“二调”分类衔接,可以有效利用“二调”资料进行用地管理,提高用地管理的有效性、统一性和协调性,有利于克服目前由于分类体系不统一而造成的用地矛盾。  相似文献   

12.
浅析传统旅游目的地再发展--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说明了传统旅游目的地的涵义,并以北京、上海、桂林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受到的“威胁”为例,指出传统旅游目的地所面临的挑战.桂林作为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存在旅游产品及竞销手段较单一、旅游产品的销售缺乏灵活性、市民旅游名城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了桂林旅游业的再发展战略:注重产品的开发、完善和升级;实施“营销整合”;强化旅游的地方特色;桂林旅游形象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宗教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信息化在实现宗教文化旅游的集约化经营转变、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游客日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阐释了宗教文化旅游信息化的概念、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必要性,分析了当今宗教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阐明了应从宗教文化旅游管理机制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宗教文化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创建宗教文化资源数字博物馆、创造能够诠释宗教文化内涵的高科技旅游产品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导游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加强宗教文化旅游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碳排放研究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建立旅游业碳排放量估算模型,对桂林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初步估算,并对桂林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0-2012年,桂林旅游业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人均旅游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不同于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以弱脱钩关系为主。据此提出应通过改变能源使用及消费结构,加强旅游碳排放管理,促进低碳技术发展等手段,实现桂林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的强脱钩状态。  相似文献   

15.
陕西拥有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民俗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珍贵的旅游资源,如何将它们开发为民俗旅游产品,并在开发民俗旅游的过程中科学地保护和利用,以延续其生命力,使它们更加具有吸引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是入境游客普遍看好的旅游目的地.拓展入境旅游对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系统阐述桂林提出的主市场、主产品、主渠道、主力军"四主战略"内涵,深入分析其关键成功要素:细分"主市场", 优化客源市场结构;重塑"主产品",突出适销对路的主打产品;创新"主渠道",构筑新的营销网络;夯实"主力军",整合主要旅游企业.并就"四主战略"的深入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桂林入境旅游市场的更深拓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网络化发展--以桂林旅游圈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旅游网络化是在分工与协作的前提下,一定区域旅游产业活动主体通过各种通道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关联系统、提出了旅游网络化包括的具体内容,即应形成区域范围内交通、产业、企业、市场以及组织等各方面的网络系统,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分析了这种区域旅游网络化形成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在网络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必须进行引导并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8.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对桂林市2003-2008年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货币比率、能值投资率等9个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净能值产出率由5.748上升到6.749,表明桂林市生态经济系统净效益上升,生产效率有所提高;(2)环境负荷率呈上升趋势,显示环境压力增大;(3)可持续发展性能的能值指标从2.710急剧下降到0.865,反映桂林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减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际调研、文献调查、图表分析法对著名旅游城市桂林进行诊断,分析“MICE Industry”区域城市空间竞争要素及合作的必然性;通过论述桂林市在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桂林“MICE Industry”接轨“泛珠三角经济区”基本框架以促进桂林“MICE Industry”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