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连晔 《当代石油石化》2018,(5):13-15,22
2016年2月Shell完成对BG的收购,从而揭开了全球油气公司在LNG行业并购的序幕。随后,从Total收购Engie到埃克森的一系列收购举措的国际油气公司的并购,从国家石油公司到最终用户,甚至贸易公司,都加入了并购热潮。LNG行业的并购和业务扩张,说明综合性能源公司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从气田、液化终端到横跨海洋的运输巨轮。由于规模、范围和灵活性,这些综合性企业最能满足新兴市场买家的复杂需求。很明显,做大资源量、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已成为LNG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分析中国油气公司在这种并购大潮下,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以保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罗佐县 《当代石油石化》2012,20(8):18-23,42
并购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埃克森美孚、BP、壳牌以及雪佛龙等跨国石油公司均有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重视资源获取,重视非常规油气资产并购以及油田服务业整合速度加快是当前全球油气并购的几大显著特征。目前我国石油公司正在实施积极的国际化战略,海外并购取得了积极进展,进入了新阶段。结合全球石油行业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石油供需现状,提出中国石油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应正确认识并购风险、实施多元化并购以及重视油田服务业资源并购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苑金生 《陶瓷》2007,(2):49-50
介绍了中国陶瓷企业面临外资并购也要学会参与跨国并购,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参与跨国并购面临客观存在的软环境阻力,以及欧美企业留下的可借鉴之处,走出去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2016年,在国际油价筑底回升带动下,全球并购市场呈现明显回暖态势,在剔除近两年两笔超大额交易影响后,交易金额同比实现翻番.全年并购市场围绕北美非常规油气和俄罗斯国有资产私有化两个焦点展开,两者交易金额分别占全球56%和22%.并购油气资源储量创2012年以来新高.非常规资源仍是市场交易热点.市场各参与方走势分化,国家石油公司是资产主要卖家,国际石油公司连续两年成为"净买家",独立石油公司在买卖双向动作均较大,私募基金和其他公司参与意愿加大.预计2017年并购市场将好于2016年.北美致密油交易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北美以外地区交易金额有望反弹;私募基金交易可能创纪录;油气资产的评价油价仍将维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将成为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性补充。熟悉了解国际通用的油气储量评估准则,为中国各大油气公司参与全球煤层气项目开采竞争及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基于国际通用准则SPE-PRMS下各级煤层气储量分类原则和评价方法,重点研究了体积法煤层气储量评估中各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案例方法,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外资源"走出去"并购赞比亚国家卢安夏(Luanshya)铜矿为研究对象,实证探讨了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影响,实现并购目标的互动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复杂环境规制下中央企业跨国并购目标的实现,是并购方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应对环境影响力量的过程;价值、资源、文化等领域的并购后整合(PMI),是中央企业跨国并购后"中国式整合"模式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运行已出现复苏迹象。受此影响,油气并购再次升温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非常规资源以及天然气并购受到关注,公司并购成为主要形式。相对平稳的油气价格成为并购行为的催化剂。经济环境的积极变化为国家石油公司海外并购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8.
境外油气资源利用潜力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琦 《当代石油石化》2011,19(4):9-13,24,49
在研究全球油气资源分布特征、全球剩余和待发现油气资源量、全球能源需求及结构变化趋势等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国油气供应安全的国际油气市场、油价和油气进口通道、中国石油公司利用境外油气资源优劣势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利用境外油气资源的合作潜力,提出了保证境外油气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罗佐县 《化学工业》2005,23(1):16-20
分析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指出油气资源供应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基础因素,提出了油气资源"梯度供给"、鼓励技术创新、建立石油储备、吸引国外资源、推行多元化油气供应、参与石油期权期货交易等油气资源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跌宕起伏和经济的全球化,中国已成为参与全球并购的重要力量,最近几年企业间的并购已经波及到各行各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步入并购时代,在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达到了历史高峰。并购给企业注入活力,带来机遇,同时也给并购企业所带来新的风险。经过多年从事企业并购与整合切身体会的孙怀建先生说,并购追求的目标是企业效益的改善和提高,并购完成后,必须对所并购企业进行充分、全面、有效地整合,才能规避和降低潜在的风险和压力,没有成功、有效的整合,就不会有成功的并购。正如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整合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并购,否则只是在财务上的操纵,这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的双重失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里海地区内油气资源及开发情况,指出了影响里海油气开发的环境及其制约因素,对中国参与里海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走出去"中国大战略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起云涌,而并购后如何有效的整合和管控海外并购企业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课题。作者结合自身海外工作经历简要描述了自身企业并购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针对在整合过程中如何与海外企业达成目标一致,如何利用双方有利资源、优势及平台,实现效益、效率以及效果最大化的目标等诸多方面提出实战经验及个人见解,为正在准备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以及已经实现并购的企业提供些许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主办的“2014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轮胎资源循环利用展览会”将于10月25—27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在业界广大企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中国国际轮胎资源循环利用展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十届,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指出油气资源供应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基础因素,提出了油气资源“梯度供给”、鼓励技术创新、建立石油储备、吸引国外资源、推行多元化油气供应、参与石油期权期货交易等油气资源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主办的“2014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轮胎资源循环利用展览会”将于10月中旬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在业界广大企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中国国际轮胎资源循环利用展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各会员单位及有关单位:中国国际轮胎资源循环利用展览会在业界广大企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已举办了十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赢得了业内企业的基本认可,展览会市场平台已基本形成。2014“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轮胎资源循环利用展览会”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现诚邀社会各界及广大会员企业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17.
苑金生 《中国涂料》2007,22(3):10-12
分析了国内涂料企业面临外资跨国并购的背景及外资并购的特点,提出了国内涂料企业参与外资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日用陶瓷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纯  胡杏乐 《佛山陶瓷》2004,14(12):30-32
加入WTO后,中国日用陶瓷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企业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培育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本文结合中国日用陶瓷业的实际。从技术、资源、管理、营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日用陶瓷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外资并购重组的新趋势看中国轮胎企业的生存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洪利 《中国橡胶》2003,19(17):3-5,9
随着国际化竞争的日益深入,国际跨国轮胎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战略,已由投资向并购重组变化。了解分析这个新趋势,是研讨我国轮胎企业生存发展之道的重要方向。一、外资轮胎企业在中国投资并购呈现新的趋势最近,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发布了《2003中国并购报告》,对2002年并购事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指出外资在中国所进行的并购呈现出新的趋势。1.国外轮胎企业全面向中国转移,国内轮胎市场已成为全球博弈的战场。轮胎生产国际化是随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而发展的。由于世界上主要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三大轮胎市场已发展成熟,需求也日趋饱和,各大汽车厂商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油价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低位震荡,国际石油公司在此期间剥离境外炼油销售资产明显增多。中国炼化企业为获得更大境外市场份额,积极参与境外炼油及销售网络资产并购。鉴于炼油业务的行业特点,相关并购面临的风险具有一定特殊性。文章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低油价下境外炼油资产出售的背景,对并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风险防控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炼化企业走出去开展相关并购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