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胜杰  李胜辉 《广州化工》2012,40(24):47-48
设计合成了七个吡唑类化合物,通过1H NMR和质谱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染色法测试了它们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KB(口腔表皮样癌细胞)、HL-60(白血病细胞)和BGC-823(胃腺癌细胞)四类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4f对Bel-7402和BGC-823细胞株有较高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卜明  由丹  张嵩  陈哲 《化学试剂》2019,41(8):798-801
为寻找高效的潜在抗肿瘤药物,设计合成系列雌酚酮衍生物并测定其抗肿瘤活性。以雌酚酮为原料,合成7个雌酚酮-17-(靛红取代)腙衍生物。所有合成化合物都通过MS、~1HNMR和~(13)CNMR结构表征。另外,分别选用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肺癌细胞(A549)对化合物的抗增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雌酚酮-17-(5-溴靛红)腙对HepG2细胞和Hela细胞具有显著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9. 46μmol/L和7. 30μmol/L。可进一步拓展取代底物,更深入地探索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3,6-二(3,5-二甲基-1H-吡唑-1-基)-1,2,4,5-四嗪为原料,与水合肼反应,得到3-取代-6-肼基-1,2,4,5-四嗪,进一步与三聚氯氰和胺反应,得到6-[2-(1,2,4,5-四嗪-3-基)肼基]-1,3,5-三嗪类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和MS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将此类化合物进行体外人绒毛膜癌细胞株Bewo、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测试,以顺铂为对照,发现此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杂环双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抗肿瘤活性,用2-巯基-5-苯基-1,3,4-噻二唑与β-氯苯丙酮取代后与水合肼缩合得相应的单腙,然后再与芳香醛缩合得双腙目标物.7个新目标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并用MTT实验法评价了它们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的药理结果表明,部分目标物对CHO、HL60、L1210 3种癌细胞株具有潜在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孕烯醇酮为原料,通过对孕烯醇酮的C-17 ''支链进行化学修饰,设计合成了18个甾核的C-17 ''-支链为苯并咪唑基取代的甾体化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和HRMS 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宫颈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HepG)、人鼻咽癌细胞(CNE-2)、乳腺癌细胞(BT474)、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中等程度的活性,其中氟基取代的苯并咪唑甾体化合物5c和6c对人体卵巢癌细胞(SKOV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IC50 (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15.4±3.8)和(9.2±0.5)μmol/L。该类化合物可为设计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天然喜树碱的活性并降低其毒性,在它的7位引进了含氟的亲脂基团。以对氟苯甲醛、20(S)-喜树碱等为原料,经Fenton自由基取代反应,合成了7-对氟苯甲酰基-20(S)-喜树碱,产率38.5%,合成的新化合物结构经MS、1HNMR和IR确证,并对FeSO4.7H2O?过氧化氢?对氟苯甲醛?浓硫酸的投料量等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目标产物经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在体外对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20μmol/L时,该化合物对人白血病(HL-60)、人胃癌(BGC-823)、人肝癌(Bel-7402)3种人癌细胞增殖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孕烯醇酮为原料,通过对孕烯醇酮的C-17?支链进行化学修饰,设计合成了18个甾核的C-17?支链为苯并咪唑基取代的甾体化合物。通过IR、1HNMR、13CNMR和HRMS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宫颈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HepG)、人鼻咽癌细胞(CNE-2)、乳腺癌细胞(BT474)、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中等程度的活性,其中氟基取代的苯并咪唑甾体化合物5c和6c对人体卵巢癌细胞(SKOV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IC50(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5.4±3.8)和(9.2±0.6)μmol/L。该类化合物可为设计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前期利用[2+1]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手性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研究采用MTT法对这些化合物在结肠癌细胞CT26和宫颈癌细胞Hela中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探析其构效关系,并在苗头化合物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再次评价其抗肿瘤效果。结果显示,27个手性螺环氧化吲哚-环丙烷-茚二酮类化合物对CT26和Hela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抗增殖作用。其中,16个化合物对CT26细胞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顺铂,14个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能力与顺铂相当或更优。进一步,结构优化得到的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CT26和Hela细胞的增殖,部分手性螺环氧化吲哚类目标化合物可作为抗肿瘤药物候选先导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研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现新型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雷洛昔芬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及拼合原理,将雷洛昔芬结构中的苯并噻吩环替换成呋喃并[3,2-g]色满骨架,并进行结构优化,考虑到目标化合物合成的可行性等因素,设计出2-芳酰基-3-芳基呋喃并[3,2-g]色满类化合物作为目标化合物。以7-羟基色满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和Fries重排后得到6-(4-甲氧基苯甲酰基)-7-羟基色满,进而与取代的α-卤代苯乙酮缩合得关键中间体2-芳甲酰基-3-(4-甲氧基苯基)呋喃并[3,2-g]色满,脱甲基后再与不同氯乙基胺类化合物进行Williamson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所有的10个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ESI-MS和1H NMR确证。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7d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骨肉瘤细胞U2OS-EGFP-4A12G和人卵巢癌细胞SKOV3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何勇  杨涛  祁慧雪  薛伟 《广州化工》2012,40(6):56-59
以肉桂酸和取代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9个含苯并噻唑基肉桂双酰胺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MTT法进行抑制PC3癌细胞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PC3细胞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E8在1μmol.L-1浓度下对PC3的抑制率为71.4%。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取代基的哌嗪为起始原料,经过酯化、取代、还原、酰化反应,合成了9种未见报道的香豆素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 HNMR、~(13) CNMR表征。以MCF-7、HeLa、MDA123、A549四种癌细胞为测试细胞株,通过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吉非替尼相比,化合物Ⅳe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对MCF-7的IC_(50)为10.08μmol·L~(-1),诱导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以5-氯-吲哚-2-羧酸为原料,设计合成7个全新的吲哚-2-碳酰肼衍生物,并通过~1HNMR、~(13)CNMR和MS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染色法对化合物的抗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氯-N′-((5-氟-1H-吲哚)-3-亚甲基)-1H-吲哚-2-碳酰肼对HCT116细胞具有显著抑制活性,IC_(50)值为7.72μmol/L,同时发现该化合物能够呈浓度依赖方式诱导HCT11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郑玉国 《精细化工》2012,29(3):285-289,307
以取代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含苯并噻唑基双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进行化合物抑制PC3、BGC-823癌细胞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地抑制癌细胞活性,其中化合物N-[2-(6-甲基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4-氯苯甲酰胺(Ⅳa)和N-[2-(4-甲基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甲酰胺(Ⅳe)在10μmol/L浓度下对PC3的抑制率为70.8%和68.4%,N-[2-(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甲酰胺(Ⅳd)在10μmol/L浓度下对BGC-823的抑制率为65.9%。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9种新型硫色满酮吡唑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首先以取代苯硫酚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3-次苄基硫色满酮;利用苯甲酰肼与3-次苄基硫色满酮在酸性条件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技术进行确认,抗真菌活性实验表明,9种化合物对部分供试真菌有好的活性。硫色满酮吡唑类化合物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喹唑啉类化合物在抗菌方面的活性效果良好的,并在治疗癌症等方面表现出的抗菌性突出,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苯胺喹唑啉类化合物分子,以JANEX-1为先导化合物,结构修饰两个系列共18个目标化合物。合成了6个未曾在文章中出现过的关键中间体,其结构通过1H-NMR验证。并且通过对体外抗人白血病K562细胞进行实验,其结果表明,该种化合物抗白血病活性要比JANEX-1要高。  相似文献   

16.
前言自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细胞激动素,发现了激动素(Kinetin)以来,已经合成了很多种激动素的类缘化合物,并对其生物活性也作了很多的分析研究,其中多半都是一些支链6-氨基被取代的瞟吟类化合物。6-苯酰氨基嘌呤是人工合成细胞激动素中生物活性较高,可与天然激动素的活性相比拟的几种化合物之一。继合成了6—  相似文献   

17.
基于药效团拼合原理设计并合成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 (E)-4-[3-(2-溴苯基)丙烯酰基]苯基-取代苯磺酸酯衍生物(产率:60.9-80.3%),通过1HNMR、MS、13CNMR确证了产物结构,采用MTT法以5-氟尿嘧啶和伊马替尼为阳性对照药,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为测试细胞株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目标化合物Ⅴp表现出最强的A549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 = 7.53 μmol/L),优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IC50 = 8.1 μmol/L),目标化合物Ⅴt表现出最强的K562细胞增殖抑制活性(IC50 = 4.47 μmol/L),目标化合物Ⅴd表现出最强的Hela细胞增殖抑制活性(IC50 = 4.53 μmol/L),比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IC50 = 13.5 μmol/L)强约3倍。目标化合物Ⅴd对A549细胞(IC50 = 8.0 μmol/L)和K562细胞(IC50 = 7.81 μmol/L)也表现出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韩洁  翁新楚  毕开顺 《精细化工》2007,24(5):473-476
对紫草中化学成分进行了抗癌活性研究。以顺氯氨铂(DDP)为阳性对照,通过形态学、MTT实验考察了从紫草中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以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在体外对两株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去氧紫草素(Ⅰ)、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Ⅱ)、异丁酰紫草素(Ⅲ)、紫草素(Ⅳ)、甲基紫草素(Ⅴ)、β-谷甾醇(Ⅵ)、咖啡酸脂肪醇酯混合物(Ⅶ)和DDP对胃癌细胞MGC-803的IC50分别为:1.7、1.4、7.0、0.5、1.5、>100、>100和4.4μg/mL;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IC50分别为:1.5、1.3、34.0、1.3、1.4、>100、>100和7.6μg/mL。证明从紫草分离得到的萘醌类化合物(Ⅰ-Ⅴ)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药效依赖关系,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Ⅴ的抗肿瘤活性远强于阳性药物DDP。化合物Ⅵ、Ⅶ则没有抑制这两株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求高效、安全的除草活性的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8个2-取代-N-(7-氟-3,4-二氢-4-取代-3-氧-2H-苯并[b][1,4]噁嗪-6-基)乙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NMR,LC/MS等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15个新的N-取代苄基-N’-苯甲酰氧乙基哌嗪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及质谱确证,平初步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对血清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ⅣC、Ⅳd、Ⅳh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