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欠平衡钻井压差的确定技术及在石南4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与否是保证欠平衡钻井成功的关键,本文利用多孔弹性介质力学及岩石力学理论,建立了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保持井壁稳定及控制井喷的极限钻井压差的计算模式,提出了欠平衡钻井合理压差的确定原则,最后,论文结合石南4井区的地应力参数及地层强度参数,对石南4井区欠平衡钻井极限压差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在该区进行欠平衡钻井的可行性,并据此研究成果在石南4井区实施了2口欠平衡钻井。  相似文献   

2.
玉门青西油田储层自2006年以来一直发生渗透性漏失,受上部地层井壁稳定性影响,钻井液密度无法降低,口井储层漏失200~300m3,鸭西区块地层压力低,勘探开发一直未能取得突破,需要进行欠平衡钻井,以降低漏失量及保障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3.
克拉美丽气田滴西14井区石炭系地层为裂缝性发育气藏,在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井漏、井壁垮塌等问题,为减少井下复杂、高效开发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气藏,DXHW141井三开采用欠平衡与水平井相结合的钻井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现及储层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欠平衡钻井在吉林油田伊51井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筛选出适合欠平衡钻井的地层,确定了合理的欠平衡设备,并合理地控制了井口回压。本井使用泡沫钻井液,在砂泥岩地层成功的进行了欠平衡坫进,使欠平衡钻井技术在砂泥岩储层应用获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吉林油田在欠平衡技术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欠平衡钻井在丰深1井上的应用情况,为今后欠平衡钻井在胜利油田的广泛开展提供了一些技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欠平衡钻井中钻具的腐蚀与磨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在欠平衡钻井中对金属钻具的腐蚀与磨蚀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相应防腐剂的组成和应用。然后指出在欠平衡钻井中为了更有效的防止钻具腐蚀,在开发新型防腐刺的同时,应根据油田具体实际情况对现有的防腐剂进行复配,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防腐剂。  相似文献   

7.
电磁波随钻测量与欠平衡钻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田军  鄢泰宁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3):198-199,202
欠平衡钻井具有能提高硬地层的机械钻速,减少循环漏失和压差卡钻等优点,在国外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其大量应用也为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EM—MWD)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简要介绍了欠平衡钻井技术及其特征,并对EM—MWD在其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分析了EM—MWD的关键技术,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欠平衡钻井适用地层及钻井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提高采收率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庆进行了多口井液相欠平衡钻井的现场试验,但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效果不明显。针对此问题,从理论上探索影响欠平衡钻井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工艺因素,提出了欠平衡钻井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技术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浅谈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的油气层损害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平衡钻井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再次兴起的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钻井新技术。我国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在油、气田勘探开发方面已经有一些单位进行了技术研究和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效益。在打开油气层后,如果钻井参数、钻井方式、钻井液性能等选择不当,会对生产层造成不必要的损害。通过研究钻井过程中对生产层的损害机理研究,表明欠平衡钻井对保护油气层是一种理想的钻井技术,对生产层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克拉美丽气田欠平衡钻井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初在滴西18井区DX1805井和滴西14井区DX1416井实施的液相欠平衡钻井,储层裸眼完井,试产取得了好的效果,在未进行气层改造的条件下,单井产气量是常规钻井的2~3倍,试气解释表皮系数S为-4.22和-0.49。通过成功试气和投产,说明在该区块实施欠平衡钻井、裸眼完井是一种可以优选的钻完井方式,为气田开发钻井下一步欠平衡技术与水平井技术相结合,实现单井高产提供了实践依据。完成的2口欠平衡钻井,提高了钻井速度,实现了储层保护,形成该地区欠平衡钻井技术方案,对摸清地层真实压力,采用合理的欠压值,为实现欠平衡水平井钻井实施效果提供了基础数据,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为低成本开发气田,提高气田开发经济效益,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欠平衡钻井(UBD)和控制压力钻井(MPD)因能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有效降低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减少非生产时间而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内外也对两项技术制定了相关标准。从石油行业标准I、ADC标准、API标准入手,着重讨论欠平衡钻井和控制压力钻井的标准现状,探讨建立控制压力标准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高低压混合抽采对抽采负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刘军  杨宏民 《煤矿安全》2012,43(10):164-165,169
为分析高低压混合抽采对抽采负压的影响,以更好的指导矿井生产过程中瓦斯抽采,将抽采负压作为参考指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在资江煤矿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高低压分离抽采时,钻孔孔口负压平均11.14 kPa,较高低压混合抽采提高了9.28倍;地面泵负压平均70.25kPa,较高低压混合抽采提高了3.42倍。  相似文献   

13.
运用真空干燥箱,进行了不同压强、不同温度组合下的褐煤负压干燥试验研究,根据煤样含水率与干燥时间之间对映规律,提出一个简单数学模型,并引入干燥压强、干燥温度有关的系数k、m,得到褐煤负压干燥的动力学方程X=X_(0e)~(-kt)~m及干燥速率方程dX/dt=X_(0e)~(-kt)~m(-kmt~(m-1));另外,对干燥温度和压强对煤样终点含水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使煤样水分能够彻底脱除的煤内孔隙半径均在纳米级,环境压强越小、温度越大,煤样最终含水率越小,说明煤中存在大量盲孔,小的外输能量(压力梯度、温度梯度)不足以使盲孔破裂。  相似文献   

14.
地质力学测试在巷道群矿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应山  王俊虎 《山西煤炭》2012,32(9):54-56,63
在杜儿坪矿2号煤皮带巷进行了地质力学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应用于巷道矿压分析中,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3.67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6.94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偏东9°,皮带巷直接顶板为粉-细砂岩,强度介于60MPa~80MPa之间;皮带巷在掘进过程中,会受到轨道巷和回风巷开挖形成的支承压力的双重影响,皮带巷的两帮在垂直方向高应力集中和水平应力横向卸压双重作用下,造成两帮围岩的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必须对煤层气井井底瞬时压力进行分析。根据煤层气的地质特征,按垂直井、无限大煤层考虑,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煤层气井脱水阶段的数学物理模型,给出了分析煤层气井井底瞬时压力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可获得有关的煤层参数和井筒参数,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面钻井抽采负压对采空区气体流场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采空区视为各向同性多孔介质,构建了采空区气体流场基本闭合方程组,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对采空区内部气体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了地面钻井不同抽采条件下的采空区内部气体浓度分布特征,以此研究地面钻井不同抽采负压对采空区气体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面钻井布置在采空区靠近回风巷20~70 m有利于抽采,且负压抽采可能给采空区带来自然发火的危险,但在采取一定的监控措施下,40~50 kPa的抽采负压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以煤矿主要动力灾害之一的冲击地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特点及易于发生冲击地压区域特点的分析,认为易于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普遍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将之划分为三个区域。认为存在的不均衡应力集中和采矿工作产生的扰动是冲击地压启动的条件,而造成煤岩变形局部化的内因主要是应力集中的不均衡性;不均衡的应力集中导致的煤岩体内弹性能的集聚为冲击地压的发生提供了能量;弹性能释放的逐渐衰竭和处于原岩应力状态的应力平衡特性,导致了冲击地压的停止;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冲击地压力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可以解释冲击地压的发生、发展、停止及其造成的煤岩变形局部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高波  寇子明 《煤矿机械》2012,32(7):77-79
针对应急处理平台溶液配比装置所使用的射流器,通过Fluent仿真研究射流速度与负压值的关系和射流器喷嘴直径与负压值关系,得出射流器产生最大负压值的位置,射流速度与负压值的关系和喷射器喷嘴直径与负压值关系,对射流器的设计与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矿井煤尘的危害,并利用负压诱导除尘技术对苏海图煤矿1250工作面的煤尘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同时详细地介绍了负压诱导除尘技术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在1250工作面现场布置负压诱导除尘喷雾及对其除尘效果的测定,证明负压诱导除尘技术达到了预期的灭尘效果,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综采割煤二次负压降尘装置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朔里煤矿综采工作面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