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渗流场分布确定是管涌研究的基础与关键。双层堤基管涌时土体破坏范围仅局限于管涌口周围,且在管涌口形成后土体中的渗流场会经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基于此,将管涌口概化为半球状的涌水井,结合非稳态渗流方程和叠加原理,对定水头条件下双层堤基管涌口形成后地层中的流场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管涌口形成以后的渗流场分布。通过算例,研究了管涌口形成以后堤基内水头以及水力梯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与稳定条件下完整井流的对比,得到了球状井与完整井条件下水头与水力梯度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管涌口形成时的非稳定渗流是造成细砂突涌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稳定完整井条件下的渗流场分布进行管涌判别时,会明显夸大管涌的发生范围。  相似文献   

2.
陈晓燕  刘志远  薛维成 《人民长江》2001,32(1):19-20,27
渗流是边坡稳定的基本影响因素,对流流场分析计算,通常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过邙山段进口高边坡黄土渗流场的模拟计算,提出了黄土高边坡开挖渗流场的计算方法,并导出了边坡渗流边界的计算公式和二维自由水面边界的选取方法,通过对各种工况二维稳定和非稳定渗流场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确保边坡施工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双层堤基管涌溃堤砂槽模型试验及渗流场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层堤基管涌溃堤进行了砂槽模型试验,对模型试验的流量和时间比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管涌溃堤过程中渗流场变化的特点,分析并解释了砂槽模型试验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现象,对管涌发展机理和渗流场变化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堤基渗流管涌发展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毛昶熙  段祥宝  蔡金傍  茹建辉 《水利学报》2004,35(12):0046-0050
本文在渗流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了管涌孔口附近的涌砂范围及继续向上游冲蚀发展距离的计算公式,所提出的管涌冲蚀向上游发展的计算方法,可用来鉴别管涌的危害程度。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及管涌的实际调研资料比较接近。文中还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验证了本文推导的水头分布及渗流坡降公式的可靠性,并论证了直接引用源汇点理论计算管涌附近水头分布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渗流和出逸坡降计算,分析华阳河农场四场圩堤发生管涌险情原因,对乌池湾段圩堤除险加固工作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双层堤基管涌动态发展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模拟堤基管涌动态发展的概化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用砂槽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对双层堤基管涌发展过程中的渗流场特点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有限元计算中的参数取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三向渗流有限元法计算了河子沟灰场拦洪坝防渗处理后渗流场,并与无防渗时渗流场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一些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河子沟灰场拦洪坝防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三向渗流有限元法计算了河子沟灰场拦洪坝防渗处理后渗流场。并与无防渗时渗流场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一些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九八长江洪水的检验,堤基的渗流处理已成为堤坝建设,管理的首要问题,含山县东山水库坝基渗流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根据东山水库坝基测压管水位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坝基渗流的规律性,渗流破坏的原因,并对渗流加固措施提出合理建议。谨此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0.
堤防工程在洪水期间发生渗流管涌而形成的险工往往占堤防重点险工的 2 3以上。因此在对管涌产生集中渗流通道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管涌条件下地下水的渗流模型 ,并以此计算出管涌发生后在承压透水层中所形成的临界面、涌口尺寸及涌水流量 ,一直是从事水利及岩土工程专业的学者关注潜心专研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 ,尚没有较理想的计算方法被人们所接受。此文将管涌产生初期涌水点附近透水层看作是各向同性均质 ,并利用地下水井流理论 ,推求出了管涌形成后的出水流量、临界面及破坏界面孔口尺寸的计算公式 ,并将计算成果与工程实际进行了比较 ,获得了满意的相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堤防管涌产生集中渗漏通道机理与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陈建生  李兴文  赵维炳 《水利学报》2000,31(9):0048-0055
本文对堤防渗流管涌发生后产生集中渗漏通道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在管涌发生初期采用井流理论模拟河水向管涌口补给时地下水的流场情况,确定管涌开始发生时的范围以及逐步的发展过程,根据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通过模型可以求出管涌初期的临界面,管涌初期涌砂区的范围较大,由于管涌离堤坝最近的地层中的水力梯度最大,被带走的砂也最多,涌水量增加而水力梯度减小,造成接近管涌初期临界面附近的水力梯度达不到地层颗粒移动的临界水力梯度,造成临界面向里缩小,最终形成了集中渗漏带。本文还对管涌渗漏探测的天然示踪与同位素示踪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从渗流和渗漏情况下堤坝温度场特征、温度场示踪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钻孔温度分布的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假设和科学简化,运用稳定热传导理论,把集中渗漏通道简化为圆管状并作为模型边界条件.建立了二维堤坝管状渗漏温度场示踪模型。利用测井温度曲线的最大异常温度,该模型可以计算渗漏通道的位置、渗漏通道大小、流速等参数.工程实例表明,对于垂向流速较小的地下水渗漏进行温度场示踪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荆江大堤堤基管涌破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探讨荆江大堤堤基管涌和管涌破坏的机理。文中阐述了荆江大堤渗流稳定问题的主要特点:(1)管涌发生并不一定管涌破坏;(2)管涌发生的地点有近有远;(3)堤基渗流破坏的最终形式是流土;(4)管涌的扩展是一随机过程。在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给出核算堤基渗流稳定的方法和公式。据此,用可靠性分析方法确定荆江大堤保护范围。实例证明本文的方法和公式是正确的。用本文的方法可以大大节约整险加固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4.
渗流破坏特别是管涌,是江堤失事的重要原因。安庆广济江堤部分堤段堤基上层是弱透水覆盖层,下层是强透水砂层,为典型的双层结构地基。1998年汛期多处发生管涌。设计采用规范公式和有限元进行渗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不同的堤段分别采取了垂直截渗墙、减压井和盖重等工程措施,对堤基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5.
荆江沙基堤防的管涌险情抢护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管涌险情的成因,“外截内导”的指导原则,“围井导滤”和“蓄水反压”的抢护方法,“出清水不带泥沙”的管涌险情控制标志.防止管涌的主要方法是前堵后排( 导) 或前堵后压,以排为主,截、排、压兼施,延长渗径,改变堤基的渗流状态.采用填筑堤内平台,使覆盖层的厚度与水头差相等,是防止管涌险情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降雨条件下边坡地下水渗流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多孔介质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讨论了渗流有限元计算分析中的相关问题,同时模拟了降雨入渗情况下边坡内部的渗流场。模拟结果总体可靠,可作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洪峰过程非稳定渗流管涌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了洪峰过程和潮汐变幅对堤防发生管涌影响的非稳定渗流模型试验。与固定洪峰水头下的稳定渗流管涌试验结果相比,由于洪峰过程高水位历时较短,管涌险情发展的可能性显著减小,同时,管涌险情的发生也与土层的结构、压缩性和透水性有关。结合北江大堤洪峰模拟过程,讨论了砂模型试验的模型相似律和时间比尺的推算问题,给出了管涌险情发展时间的参考值。最后,通过可压缩非稳定渗流方程,导出了正弦型洪峰、潮汐或波浪在堤基中的传播速度、迟后时间、洪峰水头和能量衰减规律的计算公式,并得到试验资料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饱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场分析中初始孔隙水压力确定的一般方法。讨论了通过给出实测的数据概化孔隙水压力分布和采用稳态渗流解确定初始孔隙水压力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了确定饱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场初始状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