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这本书的创意与前面介绍过的其他几本迥异,它不是让建筑师自述生涯和作品,而是让建筑师谈论对自身成长意义深远的其他建筑师的生涯和作品。这样做的妙处,正如建筑评论大家Paul Goldberger在本书《前言》中指出的那样,在于信与实,坦白和明确。我曾在这个《书评》系列首篇中提到建筑设计“说非是”和“说不清”的情况,这里Goldberger亦有言及。 相似文献
2.
解读中国建筑设计60年的作品 目前,席卷中国并影响着世界的城市化建设,无论在规模还是速度上都呈现着突飞猛进的状态。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等城市高耸的新建筑,正诠释出影响中国及其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诸领域的历史性转变。对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原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曾指出:“新中国揭开了中国建筑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建筑》杂志12月发表了2007住宅设计竞赛结果。这次竞赛的题目是“具有保值价值的房子(A House with “Resale Value”)”。所谓保值,就是价值不能贬值,建筑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而增值。如果说20世纪建筑的普遍性是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能再现.建筑相对于周围具有独立性的话. 相似文献
4.
1983年《新建筑》杂志诞生的时候.我在中国民航机场设计院工作.时年44岁:如果说,中南建筑设计院是培育我真正走上建筑师之路的摇篮的话.那么.在其后成长过程中.将我介绍给社会.并使我一步一步走向社会的正是《新建筑》。我在建筑创作的舞台上独立主持完成的第一件作品——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具备了向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的条件。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思想是这种研究的重要的线索和切入点。近代建筑师是对于近代建筑发挥最大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群,近代建筑思想则是近代建筑背后所有主客观的影响因素的总和。该研究通过对典型建筑师和建筑师群体及其相应建筑文化遗产的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试图为同类型的研究建立范式。社会意识、体制与制度、工艺与技术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及其互动,形成了社会建筑思想。该研究将通过对社会建筑思想和建筑师思想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为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史学参考。该研究将通过综合运用实证调查,社会史观、中西比较等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以上命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本期《时代建筑》杂志聚焦“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化现实”.一方面在关注学术性建筑师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庞大的职业建筑师群体及其职业现实;另一方面关注人世保护期结束后中国建筑师的执业境遇。中国的注册建筑师制度在1995年开始推行.第一批注册建筑师1997年开始执业。从2001年到2006年底中国入世的5年保护期里,政府一方面积极推行设计企业的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专业设计事务所.以与国外的体制相对应,一大批民营设计事务所应运而生.生机勃勃。2007年开始.在资质、招投标、方案设计等方面.内、外建筑设计机构将全面接轨。中国建筑师和建筑设计机构面对着怎样的职业现实.又将如何应对挑战?《时代建筑》将为读者全面呈现针对这一主题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的一天,我在北京三联书店买到《建筑师不是描图机器》一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我被这凝重的书名吸引住了。我看清了作者,竟是曾为我所执业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建筑师陈占祥。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大师跨入中国大门,纷纷取得了许多重大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权,中国建筑师在学习他们国际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同时,也陷入了对中国现代建筑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的困惑:如何让建筑打上中国的文化烙印?如何让建筑有机地适应环境?如何让建筑因地制宜?面对多元化建筑设计共存的今天,对"本土设计"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由UI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指导思想开篇,同时以笔者指导的3个国际竞赛为例,引发对建筑所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少建筑师曾在国外建筑院校接受了教育。他们回国后,不仅在国内创建了大学建筑教育,而且在教育体系发展的一系列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独特的作用。文章试图通过考察中国建筑教育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这些海归建筑师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建筑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工程市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工程市场环境状况,并以SWOT战略分析方法为主,重点分析研究了中国地方施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劣势以及相关竞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外来建筑师的进八成为个重要现象,引起建筑行业内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外来建筑师在北京的建筑相关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背景.并研究外来建筑师的进入与本土建筑文化之间所发生的碰撞、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现状,揭示了住宅作为产品、商品和作品的属性特征,从多层面阐述了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对20份采访记录上的数据作了统计.并归纳出受访者的创业概况,接着分析了他们回来后获得的一些先发优势,继而列举了一些在目前的实践中仍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最后是对海归建筑师现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设计实践已经如火如荼,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中国建筑教育产生影响。传统文化的差异影响着建筑教学模式在中西方实施的难易度与可操作性。只有从根本上认清差异,才有可能建构更适合中国的建筑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1977年至今的中国建筑教育作为分析对象,以专业教育对建筑师在代际变化中的影响为切入点,重点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出生的建筑师在校所受教育与从业表现之间的关系,借助关键词,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中的缺失与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