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施工便利性和较强的水平刚度,常被用作挡土墙的支护结构。本文介绍了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式,对某实际工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进一步地阐述了双排桩支护结构桩排距变化对桩身结构受力和水平位移的影响,提出了合理桩排距的设计要点,可为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区双排钢板桩围堰支护结构的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排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有效地克服了单排桩支护结构的缺点,并在投资费用上与单排桩支护结构相差无几,还无需内撑,为施工增加了工作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研究还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结合大型双排钢板桩围堰工程和现场实测数据,对双排钢板桩围堰结构的受力性能开展了些探讨性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双排桩的优缺点和几种计算方法,并采用简化后的土压力用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简化后模型计算的钢板桩内力和位移均比实测的大,说明简化模型是安全的。由于目前对双排钢板桩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计算方法对双排桩相互作用和空间效应考虑较少,因此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计算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该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案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双排桩挡土墙的主要几种计算模式,并将其中两种组合利用,对哈尔滨市武威路地道桥引道双排桩挡土墙进行了受力分析,然后依托此工程进一步地阐述了双排桩挡土墙排距变化对结构受力和桩身水平位移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在双排桩挡土墙设计过程中选择合理排距应注意的要点,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类似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排桩支护体系的受力机理、计算模型等尚不是非常明确,现有规范中的关键参数的选取对双排桩计算影响较大,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以北京西北五环外某基坑支护工程为例,基于理正深基坑支护软件,探讨了双排桩冠梁水平侧向刚度对支护体系变形的影响,并提出了考虑连梁作用的双排桩冠梁水平侧向刚度的建议计算方法,最终根据工程监测数据的反分析,给出了双排桩冠梁水平侧向刚度的建议取值范围。合理考虑后排桩和土体之间的摩阻力产生的力矩对双排桩抗倾覆的有利作用,提出了双排桩抗倾覆优化计算公式。本文的双排桩水平侧向刚度的合理取值和双排桩抗倾覆的优化计算为双排桩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钧 《江西建材》2011,(2):15-16
双排桩是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支护型式,通过钢筋混凝土桩、冠梁和连梁形成空间门架式支护体系,有较好的刚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但目前计算模型为双排桩内外两排等距布置,没有前后排桩不等距布置的计算模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前后不等距的双排桩支护体系进行了一种简化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坑前排桩倾斜的双排桩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基坑工程中的双排桩支护形式,改善支护双排桩受力特性,对深基坑前排桩倾斜的双排桩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了前排桩不同倾斜角度时,基坑前排桩倾斜的双排桩的变形与受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前排桩倾斜的双排桩的桩顶水平位移小于常规双排桩的桩顶水平位移,随着倾斜角增加,桩顶水平位移和桩身最大水平位移逐渐减少,支护双排桩的抗倾覆能力得到了提高;前后排桩的桩身负弯矩范围缩小,正弯矩范围逐渐增大,正、负弯矩峰值差值变大,受力不均匀,不能充分发挥桩体材料的承载能力。这为其进一步研究和设计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武顺 《建筑施工》2022,(11):2547-2549+2553
为保证湿陷性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护和降水的安全,介绍了一种长短双排桩再加一道旋喷桩锚索的设计、施工实例的应用。阐述了长短双排桩加锚索设计理论的计算模式及支护体系的施工、监测、降水工艺。项目应用结果表明,该支护体系结合了双排桩与锚索各自的受力特点与优点,达到了预期受力变形的使用效果,为复杂条件下深基坑的支护提供了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8.
宋婷  何润洲  张领帅 《山西建筑》2010,36(22):137-138
通过GeoStudio处理软件,对双排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综合考虑基坑开挖边界条件、开挖分期施工工程中参数的变化及双排桩受力特点,从计算结果中分析基坑的应力及双排桩的受力,从而可以得出用有限元法分析双排桩及双排桩在基坑支护中应用能达到良好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深基坑工程中的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桩间土对前后排桩所受土压力的影响,对矩形和之字形排列的双排桩的前后排桩所受土压力的的取值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利用结构力学位移法和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出一种计算精度有较新改进的计算方法,为双排桩的设计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双排桩支护体系在不同参数下的变形及受力特征,并计算分析了开挖深度、桩间土压缩模量、桩间距、排距等对双排桩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双排桩设计与施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双排桩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双排桩现有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双排桩分析模型,将双排桩之间土视为薄压缩层,并以水平向弹簧模拟,可以考虑两排桩间土层分布变化、压缩性、桩间土加固等对双排桩相互作用的影响,避免对前后排桩土压力分布做出人为分配。利用这一模型研究了双排桩与土的相互作用问题,计算实例表明,在参数取值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下增层基坑支护问题,提出既有-新增排桩组成的h型双排桩支挡体系.建立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以排间距为参数,研究h型双排桩中既有和新增排桩桩身受力随挖深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增挖施工时新增排桩上部出现正向弯矩,下部出现负向弯矩.一定范围内,排间距增加可优化新增排桩桩身受力状态;既有和新增排桩可互相分担荷载,提高支挡结构...  相似文献   

13.
带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带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工程实例,对带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深基双排桩空间协同计算理论及位移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考虑排桩-圈梁-连系梁空间协同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更适合双排桩实际工作性态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信息化施工的要求,提出了实用的反分析计算理论.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在双排桩设计计算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铁路应用双排桩屏障的隔振性能,基于铁路振动产生的弹性波传播特性,通过场地试验测得激振频率10Hz下地表振动加速度幅值,以双排隔振桩屏障中归一化桩间距、归一化排间距、排桩数量以及排桩布置形式为变化参数,研究改变双排桩几何参数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桩间距的增大,排桩屏障的隔振效果逐渐减弱。当归一化桩间距不小于3.0时,排桩屏障逐渐失去其整体隔振作用;当归一化排间距为3.0时,排桩屏障可以获得较优的隔振效果,其有效隔振面积百分比在19.52%~68.89%;随着排桩数量的增加屏障有效隔振面积随之增大,排桩数量由8增至10时,有效隔振面积百分比增大0.87%~4.74%,可以使更大区域范围达到隔振要求;当屏障整体桩数相同时,采取菱形布置形式的隔振屏障比矩形的隔振效果好,菱形布置较矩形布置有效隔振面积百分比增加1.20%~5.01%。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与离心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应用数值模拟研究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是可靠的。通过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屈服准则,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软土地区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导致群桩中前排桩变形及内力均大于后排桩,且同排桩水平位移、弯矩和轴力沿桩身分布几乎重合;与同位置单桩相比,群桩中各桩水平位移稍大,而沉降则更小;前排桩最大弯矩与同位置单桩相差不大,而后排桩最大弯矩稍大于同位置单桩,前、后排桩最大轴力均大于同位置单桩。  相似文献   

17.
张广栋 《山西建筑》2011,37(20):79-80
针对水平荷载作用下双排抗滑桩排距对其受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桩距、桩数、受荷方式、桩顶嵌固等因素的影响,得出了双排桩的排距大于一定值后两排桩将不再相互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抗滑桩阻力上下限解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工程上常用的Janbu普遍条分法(GPS)和剩余推力法,提出了确定单排或多排抗滑桩抗滑阻力的上、下限计算方法。该法假定桩前、桩后滑动土体具有不同的稳定性系数,或假定桩前、桩后滑动土体具有不同的剩余推力,并且抗滑桩承受的下滑力是水平距离的函数。对于单排桩,借助于下限法可以通过试算确定其设桩范围;对于多排桩,借助于上限法可以通过有限的组合枚举确定其最佳的配置。上、下限法的结合可以巨大降低计算量,同时又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运用该方法还可以确定不宜设置抗滑桩的位置范围。文中的算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具体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对矩形布置的集约式微型桩群支护体系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进行水平荷载原型试验及数值计算,研究滑坡推力作用下集约式微型桩群抗滑作用机制,并分析桩间土体参数、桩身强度、桩排间距等设计参数变化对桩群水平承载性能影响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在滑体介质为粉质黏土的地层中,当滑坡推力超过某一定值时前排桩才会发挥支挡作用,桩群前方土压力峰值的位置深于桩群内部,微型桩群与土体水平荷载分担比约为7:3;控制最佳排间距,相比优化其他设计参数对提高集约式微型桩群水平承载力、减小桩顶位移效果明显。试验成果为深入分析集约式微型桩群的抗滑机制和优化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娄瑞 《低温建筑技术》2017,39(5):104-106
分析了当前深基坑工程降水和支护技术,针对沿海地区饱和粉砂与粘土互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降水和支护进行创新,提出了沿海地区饱和粉砂与粘土互层地质条件深基坑降水、支护施工技术,采用门型双排灌注桩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增强了支护体系的抗变形能力,抗倾覆能力,止水效果好。止水帷幕加双排灌注桩支护体系降水效果好。通过门型双排桩、水泥土搅拌桩、钢板桩、放坡及多种降水措施的组合运用,使得施工简便、环保、作业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