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气压计法矿井通风阻力测定过程中,风压测定时间同步性要求高,人工整理匹配测量数据工作繁琐,自动化程度低这一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WiFi和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高精度数字式风压表。该仪器能自动测定测点静压、温度、相对湿度并存储测点标高及测量时间,同时利用WiFi通信模块将测量数据上传至计算机。数据管理软件替代人工自动匹配基点和测点数据并计算各测点间的静压差和位压差,大大提高了风压测量的自动化水平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正> 通过对山东、江苏、四川近20多对矿井的通风阻力测定表明,只要测点标高准确,使用 BJ 型数字式精密气压计测定矿井通风阻力完全满足精度要求,其测定精度如表1所示。从表中看出,所测矿井通风阻力其相对误差都不超过5%。但在测定中发现,若测点标高不准确(特别是老矿井、总回风巷、导线点消失地段等),往往造成局部巷道通风阻力出现负值。如某矿总回风巷阻力测定计算结果如图1,这四段巷道通风阻力没有一个能反映本巷道的通风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新建特大型麻家梁矿井井田内煤炭资源及开采技术条件,阐述了设计理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建高标准矿井、确定初采位置、改进开拓布置、优化水平标高、实践先进工艺、简化生产系统、优选主要设备、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基建投资"等方面总结了设计思路及特点,矿井各生产环节工艺系统经联合试运转运行正常,可为条件类似矿井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赵辉 《矿业装备》2022,(2):33-35
文章收集了屯兰矿以往施工的水文钻孔资料,利用三角网法计算出以往井田范围内的奥灰静水位标高及突水系数;利用现有的水文动态监测系统收集目前水文钻孔参数,并利用三角网法重新对矿井奥灰静水位标高及突水系数进行修改,得出矿井现奥灰静水位标高及突水系数均比以往增大,矿井压开采安全性发生较大变化,并提出矿井需根据带压变化情况开展专门...  相似文献   

5.
唐辉雄  赵伏军  张柏 《煤》2014,(5):50-53
为了掌握基点气压计法在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中产生误差的原因,通过对气压计法测定通风阻力原理进行分析,得出实测通风阻力误差主要来源于绝压差、动压差和位能差。采用基点气压计法对唐洞煤矿通风系统进行阻力测定,计算出井下各段巷道阻力和通风系统总阻力。采用相对误差来衡量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的精度,经过测定精度分析表明:唐洞煤矿通风系统阻力测定相对误差3.6%,满足工程要求,其中基点设置位置,测点布置和测点标高的准确性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中有待探讨的问题煤炭部武汉设计研究院王文义1低沼气矿井的安全监控问题《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中对低沼气矿井的沼气和风速测点设置有明确的规定,但这类测点的监测是否要纳入监控系统,目前还没有明文规定。对于...  相似文献   

7.
曹安商贸城钢立柱桩逆作法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安商贸城设计逆作法施工钢立柱桩248根。根据桩标高及垂直度的要求,从钢立柱制作与安装、成孔桩机选择、固定架设计制作与安装等方面采取措施,施工的钢立柱标高及垂直度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建成 《中州煤炭》2018,(12):147-150
为了确保矿井提升机的安全运行,对提升机故障机理分析及信号采集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研究了提升机机械传动系统中齿轮副和轴承的故障特征及振动机理,对机械振动信号的测点布置进行了确定,分析了提升机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偏摆量、油压、闸间隙等监测方法和监测参数进行了确认,设计了现场信号采集系统,对采集卡、传感器等硬件进行了选型。研究对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太原市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外部干管工程施工中,采用气压平衡顶管工艺铺设了1557m管道。管底实测标高与设计值误差为10mm,管道线型控制达到设计标准。介绍了气压平衡顶管工艺施工方法及施工中注意的问题,认为气压平衡顶管工艺在管网铺设中具有顶进距离长、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数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城郊煤矿属于高温热害矿井,该矿在井下采用浅孔测温方法在6个测点测试了矿井煤系地层的原岩温度;使用精密气压计、干湿球温度计、风表及其它测试工具实测了2501工作面进风系统风流的大气热物理参数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2501综采工作面的热源进行了定量分析,为矿井制定人工降温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大气压变化导致瓦斯异常涌出的作用机理,采用理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气压快速持续降低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气压变化通过改变空气密度进而改变矿井自然风压,自然风压作为矿井通风动力的重要组成,其大幅降低将导致矿井风量减小和瓦斯浓度升高。大气压剧烈降低时段是矿井瓦斯异常涌出的危险时期;自然风压变化占矿井通风总阻力比重大是大气压剧烈波动导致瓦斯异常涌出重要原因。适当增大矿井通风总阻力,弱化自然风压变化对通风系统的影响,可以增强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大气压监测预警、瓦斯及时抽采、风量精细调控的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大气压变化导致的瓦斯涌出。  相似文献   

12.
露天矿抛掷爆破的爆堆形态对于爆破效果的评价以及后续剥离工艺的设计极为重要。当前现场采用的激光扫描手段存在设备笨重、程序复杂、耗时较长、架设位置受限、作业存在安全风险、存在扫描盲区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经过现场反复试验,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抛掷爆破爆堆形态测量方法。对于外业采集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对内业数据处理的关键算法:基于sift算法的图像匹配、光束法区域网空三测量、基于PMVS的影像密集匹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误差完全满足比例尺1∶500测绘成果I级精度要求,且无人机测绘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测绘作业效率高、设备系统成本低、安全系数高、作业人员少、测绘结果精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电子全站仪气象改正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测距部常数(标准大气状态下的大气折射率、激光器载波波长)的新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张瑞江  翟伟  周宁 《煤炭工程》2020,52(10):66-70
为了解决开滦(集团)唐山矿Y484工作面瓦斯涌出受地面大气压力变化影响问题,通过测定工作面通风阻力,找出地面大气压力变化与工作面瓦斯涌出变化之间的关系。依靠矿井监测系统,对地面大气压力及工作面瓦斯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数据研究开发一套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压力调节装置,确定了工作面自动调压治理瓦斯方案。结果表明,当地面大气压力及工作面瓦斯达到压力调节装置的预先设定值时,能够实现自动开启调压装置,从而达到抑制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的目的,降低工作面瓦斯浓度,实现了矿井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结合VI级围岩浅埋偏压隧道CRD法开挖施工特点,布设了变形观测元件及应力观测元件,对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及结构内力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变形测试结果说明CRD法各分部施工相互影响明显,隧道内侧围岩压力普遍大于外侧围岩压力,并且随着其他分部的施工具有明显加大的趋势.内力监测结果表明钢支撑轴力主要为压应力,并且拱腰位置轴力稍大于其他部位.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合理的工序应该是先山体外侧开挖并施工初期支护,然后山体内侧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在理论上还不成熟 ,离实用还有相当的距离。该文简要评述了国内外研究非线性测量数据处理理论的现状 ,提出了非线性模型空间内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简要论证了非线性模型空间平差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赵杰  潘乐荀  朱慎刚  杨胜伦 《煤》2012,(3):21-22,39
在工作面特定位置布置覆岩破坏观测钻孔,布置孔内电法观测系统,利用矿井并行电法仪采集电法数据,进行电阻率层析成像。通过采动影响前后覆岩变形与破坏区电阻率值变化情况,划分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在祁南矿713工作面施工2处覆岩破坏观测钻孔,获得的电阻率变化较好地反映了覆岩变形与破坏的动态发育情况,得到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直观可靠,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介绍GPS-RTK技术及其同地质雷达GPR集成技术用于地上及地下矿产资源测算的原理与方法。这对当前大型企业的矿源资产的测算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凌  张景松 《煤炭学报》2010,35(12):2088-2093
为研究自由淹没气体旋转射流压力场规律,对除尘、空调工程以及煤矿瓦斯驱散设计提供依据,用五孔探针和Fluent软件对自行设计的旋流器流场进行定量实验和模拟研究。实验测量4种不同旋流强度下的流场,计算得到不同截面上无因次压力分布。实验表明,旋流器出口附近,总压在垂直射流轴线的截面上呈“M”分布,依次发展成“马鞍”状和正态分布,直至衰减到大气压。静压呈“V”形分布,中心存在小于大气压的负压区,且旋流强度越大射流中心静压越低。数值模拟表明,在出口较近区域总压呈“n”形分布,随着轴向距离增大,总压衰减为正态分布,直至衰减到大气压。  相似文献   

20.
李春意  陈洁 《中国煤炭》2012,38(5):49-53
为了研究覆岩内部的移动变形规律,以随机介质碎块体移动概率分布为基础,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单元开采覆岩内部静态下沉预计模型和水平移动函数模型,以此为源型,研究得出了覆岩内部三维空间任意点沿任意方向的移动和变形公式。通过理论研究和实测资料分析,得出了覆岩沉降系数与地表下沉系数的关系为q岩=1-(H-zH)n(1-q)。采用预计模型对范各庄矿覆岩移动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计值与实测值最大偏差162mm,相对误差仅为4.7%,预计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覆岩静态预计模型能够付诸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