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三元催化剂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在对汽车尾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制的三元催化剂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并提出了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渣油加氢催化剂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几类渣油加氢催化剂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可以预测催化剂使用周期,帮助设计催化剂级配方案,并有助于对渣油加氢反应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晓宇  周祥  郭锦标  王鑫磊  付翁 《化工进展》2016,35(4):1007-1011
探究了固体酸烷基化反应机理和转化规律,对其进行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概述了固体酸烷基化反应体系具有代表性的动力学研究成果,总结了不同尺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规则和对改善催化剂失活所提供的建议,指出建立固体酸烷基化分子水平机理层面动力学模型,对本征动力学性质进行描述,反映动力学参数与原料性质、操作变量、催化剂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好地为新型催化剂研发、反应器设计和工艺流程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小试气相聚合釜中对铬/钒双金属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评价,考察了不同聚合温度和压力时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催化剂的动力学行为,并将其聚合动力学曲线与用工业铬系催化剂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升高,用铬/钒双金属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熔体流动速率增大,在所研究聚合温度范围内铬/钒双金属催化剂对温度更敏感;随着聚合压力增大,催化剂活性显著提高,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聚合动力学曲线与铬系催化剂不同,聚合反应速率先增大再降低最后逐渐达到平稳。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合实验并结合理论模拟技术对CS-1型高效聚丙烯催化剂的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通过聚合实验所获取的聚丙烯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解析,得到CS-1型聚丙烯催化剂的最可几活性中心数目。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模型耦合实验结果确定了各活性中心的聚合动力学方程及各自动力学参数取值。此外,采用扩充的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多活性中心动力学方程可以用来表征CS-1型聚丙烯催化剂的聚合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温度敏感型铁催化剂上F-T合成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昭铁  李永旺 《化工学报》1995,46(2):137-143
针对F-T合成铁催化剂对温度敏感的特点,提出了使催化剂活性在高温条件下先“钝化”,用集总法处理F-T合成动力学数据的新的研究方法及数学模型。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共沉淀型Fe-Cu-K工业催化剂F-T合成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求得本征动力学方程,为工业催化剂的进一步放大以及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费托合成反应动力学模型:一是描述CO消耗速率的动力学模型,二是描述生成产物分布的详细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两类模型的优缺点;对水煤气变换动力学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铁基催化剂在费托反应体系下对水煤气变换反应动力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机采集数据的搅拌釜反应器对实验室自制的催化剂进行了反应行为和动力学研究。讨论了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压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当催化剂加入量在 0 .5~ 2ml时 ,最大反应速率与催化剂加入量呈一级动力学关系 ;反应压力为 4.0~ 6 .0MPa时 ,最大反应速率与乙烯压力呈三级动力学关系 ,并据此求出反应温度为 95~ 130℃时催化剂上乙烯三聚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2MoO6纳米片催化剂、共沉淀法制备了BiMoV0.15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两种催化剂上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本征动力学.采用幂函数模型对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建立了本征动力学模型,并得到了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的反应温度区间拥有不同的速率控制步骤,Bi2MoO6纳米片催化剂和BiMoV0.15催化剂均在653 K左右存在活化能转折现象;且不论在何温度区间,Bi2MoO6纳米片催化剂的活化能均低于BiMoV0.15催化剂的活化能,表明Bi2MoO6纳米片催化剂能有效降低反应能垒,使得反应更易进行;经检验,所得的本征动力学模型可靠性良好.进一步将动力学实验结果与MarsvanKrevelen(MvK)机理相结合,阐明了动力学唯象规律和反应机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实验室放大样催化剂,在搅拌釜和鼓泡塔内研究了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并和自制的小样催化剂进行比较,得出了催化剂制备工艺比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属于动力学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以硫酸铵浸渍改性的HZSM-5为催化剂催化乙二醇和乙醇合成乙二醇乙醚和乙二醇二乙醚时催化剂效率很高,乙二醇转化率能达到69.1%,乙二醇乙醚选择性达到72.9%,乙二醇二乙醚的选择性为25.3%。但催化剂在重复使用时催化活性降低较快,因此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NH3-TP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EDS),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仪和热重/差热分析仪(TG)对催化剂改性及使用前后晶型结构,表面酸强和酸量,表面吸附物,催化剂形貌,表面元素变化,比表面积,孔径大小等对催化剂失活原因及再生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后未对催化剂处理情况下,催化剂失活主要是由于表面积碳导致催化剂孔道堵塞造成的。经多次使用后催化剂缓慢失活主要是由于催化剂表面负载的S流失造成的,在整个过程中催化剂晶型结构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对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制备乙二醇的催化剂研究进展情况,评述了各催化剂的特点.并对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制乙二醇必将代替非催化水合法,而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硅钨酸镧绿色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Keggin结构型硅钨酸镧(LaSiW12O40)复合催化剂,用FT-IR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该催化剂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对催化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合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该催化剂具有制备简单和可重复使用性能良好等优点,在较佳条件下,环己酮转化率可达99.0%。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缩聚反应用催化剂乙二醇盐的合成与应用进展;详述了乙二醇锑、乙二醇钛、乙二醇铝催化剂的合成和应用,以及应用各种催化剂的优缺点;指出乙二醇锑催化剂活性高,但污染严重,乙二醇铝催化剂毒性低,催化活性也低。综合考虑,绿色环保的乙二醇钛及其复合催化剂将是聚酯的良好催化剂,将替代现有锑系催化剂,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H3PW12O40/SiO2催化剂,并通过FTIR、XRD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环己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了H3PW12O40/SiO2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环己酮)∶n(乙二醇)=1∶1.3,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2%,带水剂环己烷用量3 mL,反应时间45 min的最佳条件下,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收率可达89.7%。  相似文献   

16.
SiO_2负载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回收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制成全氟磺酸树脂溶液,用溶胶-凝胶法得到全氟磺酸树脂/二氧化硅复合催化剂,并用FTIR、DSC-TGA、BET对其进行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考察了物料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苯甲醛与乙二醇反应的影响规律,最佳反应条件为n(苯甲醛)∶n(乙二醇)=1∶1.8、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6%、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0 h时,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达82.41%。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Keggin结构型磷钨酸镧(LaPW12O40)催化剂,用FT-IR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以环己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磷钨酸镧催化剂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并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镧是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环己酮0.1 mol、n(环己酮)∶n(乙二醇)=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5%、带水剂甲苯用量12 mL和回流反应时间1.5 h条件下,产品收率可达94.0%。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乙烯四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较为成熟的Cr系乙烯四聚催化剂,详细介绍了Cr系催化剂的四组分(主催化剂、配体、主催化剂和促进剂)对乙烯四聚反应活性和1-辛烯选择性的影响情况及现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乙烯四聚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期望目前的乙烯齐聚研究,尤其是乙烯四聚研究能够取得新的突破,以便能够早日实现乙烯四聚合成1-辛烯的工业化,满足国内聚烯烃工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and ethylene and ter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ethylene, and 1‐butene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ether‐ and phthalate‐based Ziegler‐Natta catalysts in a reaction system of pilot scale. The ethylene incorporation with the diether‐based catalyst was higher but the 1‐butene incorporation was lower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hthalate‐based catalyst. In the case of copolymers from the diether‐based catalyst, melting behavior, determined through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showed a distinct shoulder peak and lots of nuclei were formed during crystallization. The diether‐based catalyst led to polymers having blockier ethylene sequ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hthalate‐based catalyst; the highly crystallizable fraction (HIS) containing blockier ethylene sequences was produced with the diether‐based catalyst. These results seem to be the result of regio‐irreg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ether‐based catalyst.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30: 851‐859, 2013  相似文献   

20.
在改性的β沸石催化剂上研究了催化剂与金属填料混合装填条件下,催化剂装填分率对催化蒸馏干气制乙苯过程的影响。通过冷模试验考察了催化剂装填分率对催化剂床层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小型的催化蒸馏干气制乙苯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装填分率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装填体积分率直接影响催化剂床层的流体力学和反应性能。就催化蒸馏干气制乙苯过程而言,适宜的催化剂装填体积分率为1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