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建立电弧模型的基础上,对异相电弧短路故障信号进行仿真分析,证明原有的馈线保护原理存在缺陷.对牵引供电系统异相电弧短路故障发生时,各相电压电流的谐波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通过检测异相短路两供电臂间电压来确认异相短路发生时的低压保护方案.通过对轻、重载和单臂、双臂工况下发生异相电弧短路故障时的两供电臂间相间电压仿真,验证了该保护方案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这种保护方案可作为牵引网异相短路的主保护,并与牵引网馈线成套保护结合,组成牵引网完整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电弧模型的基础上,对异相电弧短路故障信号进行仿真分析,证明原有的馈线保护原理存在缺陷。对牵引供电系统异相电弧短路故障发生时,各相电压电流的谐波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通过检测异相短路两供电臂间电压来确认异相短路发生时的低压保护方案。通过对轻、重载和单臂、双臂工况下发生异相电弧短路故障时的两供电臂间相间电压仿真,验证了该保护方案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这种保护方案可作为牵引网异相短路的主保护,并与牵引网馈线成套保护结合,组成牵引网完整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直流牵引系统馈线微机保护装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直流牵引系统馈线远端非金属性小短路电流故障是直流牵引系统馈线保护的难点。文中阐述了电流变化量保护原理,分析了牵引馈线远端经电阻短路和电弧短路故障电流的变化特征;提出采用电流变化率为启动元件电流增量检测的主保护判据,并针对电弧故障电流变化特征提出电流增量辅助保护判据,两者相结合实现直流牵引系统馈线保护方案;详细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保护判据的动作特性及整定原则;以该保护方案为基础研制开发了馈线微机保护装置,并通过了保护测试与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4.
基于故障分量相关分析的供电牵引网异相短路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异相短路的分析,发现两相电流故障分量波形呈现反向对称性,可利用相关分析法快速提取此特征。根据供电牵引网特点,建立了基于两相电流故障分量波形的相关分析识别异相短路的保护新方法。基于MATLAB的仿真分析和实际短路故障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对该类型短路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可在牵引变电所保护系统中配置该保护。  相似文献   

5.
在10~35kV的馈线保护中,大量使用单CPU的微机馈线保护装置,但在微机馈线保护装置故障的情况下发生短路故障时,由于失去了保护功能而容易发生越级跳闸事故.本文分析了单CPU的微机馈线保护装置在故障情况下的可靠性,并给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辉  李钢  安林  马继政 《江苏电机工程》2011,30(2):38-40,44
首先通过测量阻抗轨迹法对异相短路故障的测量阻抗的进行分析,得出牵引网发生异相高阻电弧短路故障时,常规原理的阻抗保护将拒动的结论.在异相短路故障特性的基础上,利用电压向量图法对故障电压进行了分析,发现两供电臂电压和相间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根据电压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两供电臂电压和相间电压的相关比较,同时结合...  相似文献   

7.
以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效思想理论分析光伏电源并网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影响,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光伏并网系统及配电网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电源侧及光伏电源所在馈线上游发生短路故障对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无影响;所在馈线下游发生短路故障使得上游短路电流减小,导致继电保护拒动作,下游短路电流增大,导致继电保护误动作;相邻馈线发生短路故障对该馈线继电保护无影响,使光伏电源所在馈线上游短路电流增大,导致继电保护误动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牵引供电系统异相短路保护的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机车不降弓通过牵引变电站时容易引发异相高阻电弧短路,此时常规保护将出现拒动。文中建立了高阻电弧故障仿真模型和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模型,并对异相短路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异相短路时故障相间电压中3次谐波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检测故障相间电压大小和3次谐波含量的保护方案。该方案不受变压器空载投入和受电弓接入瞬间的暂态电压影响,能正确区分异相短路和常规短路,且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陈战 《电气应用》2012,(14):48-57
针对TN低压配电系统低压馈线保护设计中易忽视的短路保护及接地故障保护,通过制作断路器最大保护长度Excel表格,采用表格查询方法,根据馈线电缆的给定截面积及断路器瞬时短路保护的设定阈值来确定最大保护长度,并对馈线电缆进行热稳定校验,以满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发电对重合器模式馈线自动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实施重合器模式馈线自动化(FARM)的配电网馈线在接入分布式电源(DG)后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自动开关设备的保护配合动作行为.基于馈线上2个自动开关设备间的配合,考虑实际运行中发生故障时DG有可能没有及时退出的情形,针对DG的不同接入方式以及短路故障发生的不同位置,详细分析了FARM系统中典型的重合器-熔断器配合、重合器-分段器配合、重合器-重合分段器配合以及重合器-重合器配合在DG接入后的运行状况.得到了FARM系统中按传统配合方式整定的自动开关设备面对DG接入在短路故障时出现误动、拒动、配合紊乱等情形的内在机理.提出了DG接入后保证FARM系统中自动开关设备保护配合准确的DG容量与接入位置的限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郑涛  高超 《现代电力》2014,31(1):89-93
串补线路故障特征的复杂性加大了保护装置可靠动作的难度,为提高串补系统保护可靠性,提出一种多方向元件相互配合的串补线路方向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负序电流值及故障前后的测量电流相位差判断故障类型,针对不对称短路、三相短路及负荷变动分别采用负序、工频方向及突变量电压电流相角差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动作。PSCAD仿真表明,在系统发生电压反向、电流反向、经过渡电阻接地以及负荷变化等情况下该保护方案均可准确判断故障位置,从而使保护装置正确跳闸。同时,该方案不受MOV不同导通状态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发电机机端电压互感器(TV)一次绕组匝间短路导致定子接地保护动作的事故,增加了故障排查的工作量。文中推导了TV一次绕组匝间短路时,对地相电压和线电压的计算公式,得出故障发生时定子对地零序电压升高,对地电压最高相(比正常时有所升高)的下一相即为故障相,以及线电压没有明显变化的结论,并通过现场录波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文中还提出了利用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的电阻判据区分TV一次绕组匝间短路和定子接地故障的思路,为快速排查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20kV线路多重雷击导致两侧开关断口绝缘击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220 kV线路雷击故障、两侧变电设备受损及断路器内部故障的发现、处理过程,结合线路故障查巡、雷电参数、过电压及继电保护动作时序分析,确定线路两侧开关雷电侵入波同时受损原因。指出因较短线路遭受多重雷击,造成开关断口内、外绝缘不能承受侵入波及其反射波的叠加作用而击穿,灭弧室瓷套在内、外部电弧持续热效应下可能发生爆炸。建议开展110、220 kV SF6断路器雷电冲击、反极性工频联合电压试验,并在强雷地区变电站110、220 kV架空出线侧加装避雷器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介绍和利时(HOLLiAs)LM小型一体化PLO应用于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保护系统应用。根据馈电开关工艺要求,提供了一种降低成本、智能优化的控制方案,介绍了控制系统组成和设计思路。该馈电开关可实时监测井下电网参数并及时显示和报警过欠压、断相、漏电、过载、短路等故障。  相似文献   

15.
具有区域联锁选择性保护装置的控制器(ZSI)由DSP和MCU采集电流互感器信号,经放大、滤波、A/D转换,DSP处理后发出各种保护指令,对短路短延时和接地故障实现多级区域联锁选择性保护,可组成发、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10kv配电网馈线短、负荷大,开闭所、环网柜使馈线分段多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结果表明:采用就地保护,通过上下级保护闭锁,既可靠又经济,可有效提高10kV配网开关跳闸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韶关电厂至郭塘变电站的220kV输变电线路大部分杆塔地处粤北山区,雷电活动强烈,常发生雷击跳闸故障。为此,选择在韶郭线雷电易击段安装氧化锌避雷器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的防雷性能。通过雷电定位系统的分析比较,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后,线路跳闸次数明显下降,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的防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王辉 《宁夏电力》2011,(1):35-38
针对输电线路中相间不同短路故障,分析故障对输电线距离保护的影响。根据输电线距离保护原理,计算三相系统中各相电压值,利用PSCAD/EMTDC建立双端电源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根据计算的测量电压、电流和阻抗,判断故障点距离及保护动作特性。结果表明:双端电源系统中三相线路不同相间故障时,其对应测量阻抗能够正确反映保护处故障点的距离,其阻抗继电器能够准确而快速动作,保证了系统对故障反应的灵敏性,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tection system used for the first commercially operated six-phase transmission line in the world-New York State Electric & Gas's 93 kV (phase to phase and phase to ground) line from Goudey Station to Oakdale substation (USA) during faults in the winter of 1993. 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sics of the High-Phase Order Transmiss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vailable state of the art microprocessor based relays, with a programmable logic relay (design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conventional three-phase systems) in a hierarchical six-phase protection system.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tection system during two faults on the line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1993 is reported. The modeling of the six-phase line in a conventional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study program is also considered an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fault current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防止架空绝缘线路雷击断线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 《湖北电力》2007,31(1):57-59
通过分析防止配电线路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技术措施和装置,提出适合配电线路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设计方案,即考虑到线路过电压保护器在其它地区的运行情况较好,选定采取线路过电压保护器为绝缘配电线路的主要防雷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