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RD400C冷室压铸机合模机构,计算了刚性合模机构的增力比;运用ANSYS分析了弹性合模机构的增力比;通过调整中板与头板的距离,确定了4000 kN合模力的锁模位置;运用子模型方法,对合模机构的铰链进行了精确的接触分析,得出了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2.
王强  高健  陈新 《机床与液压》2007,35(6):41-43
介绍了IC封装热压模机合模机构的设计过程,建立了合模机构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合模机构的关键部位进行了应力、变形分析,得出了该机构的应力变形分布图,为进一步改进机构的受力情况和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压铸机双曲肘五铰点斜排列合模机构运动和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压铸机双曲肘五铰点斜排列合模机构的运动和力学特性,包括肘杆机构的几何尺寸及位置与模板行程及其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力的放大比等.根据机构运动原理推导出了在理想状态下(即无变形刚性结构)合模机构运动特性和力学特性的相关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合模力一定的情况下,合模机构的两个重要指标--力的放大比与模板行程比与合模机构的肘杆几何尺寸及肘杆间位置关系(所成角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RD4000冷室压铸机合模机构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了RD400C冷室压铸机合模机构,计算了刚性合模机构的增力比;运用ANSYS分析了弹性合模机构的增力比;通过调整中板与头板的距离,确定了4000kN合模力的锁模位置;运用子模型方法,对合模机构的铰链进行了精确的接触分析,得出了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5.
多孔三通零件二级滑块侧抽芯压铸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带有单级侧抽芯机构和普通复位机构的压铸模生产多孔三通零件,铸件容易产生变形,型芯与推杆产生干涉。根据三通铸件工艺特性,设计了铸件的二级滑块侧抽芯压铸模,并介绍了模具工作过程、结构特点,模具1模2腔,采用二级滑块侧抽芯机构,避免侧抽芯时三通零件变形;采用三角滑块预复位机构,使推杆先于型芯复位,防止合模时推杆与型芯干涉。压铸模结构紧凑,工作可靠,铸件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ANSYS和正交试验的注塑机合模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亚军  赵翼翔  陈新度 《机床与液压》2012,40(21):99-104,126
针对曲肘式注塑机的合模机构在锁模状态下,模板变形会影响注塑制品质量的问题,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有限元分析软件相结合,对合模机构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模板变形的关键因素和非关键因素,建立了合模机构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经过优化后的合模机构无论是在减小模板的变形、提高模板间的平行度精度及降低最大等效应力上,还是在材料的节省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明显减少有限元计算的次数、提高整个结构优化过程的效率。最后根据优化结果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 冲裁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当凸模接触板料后,对板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弹性压缩和弯曲变形;凸模继续对板料施加压力,刃口切入板料内并把一部分金属材料挤入凹模型腔,刃口区的金属产生塑性剪切变形,同时还伴有金属纤维的弯曲和拉伸变形。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刃口附近的材料内的应力不断增大并产生应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汽车机盖包边工艺分析,介绍了一种带旋转压合机构的汽车机盖包边工艺方案,以及汽车机盖包边模结构设计。重点描述了机盖包边模结构、旋转压合机构及工作原理,实现了压合镶块沿压合包边面法向压合的目的。保证了包边后型面陡峭区域棱线顺畅,各个制件搭接间隙均匀,表面质量与包边外板单件表面质量一致。解决了由于包边部位压合过程中产生平行包边面方向的分力作用在外观棱线及压合包边关联部位的外表面,导致制件变形,从而提高制件的压合质量。经生产实际证明,该机盖包边工艺方案及旋转压合机构设计可提升产品外观质量及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 弯曲是压制成形中最为普遍的成形方法之一,弯曲模也是常用的模具形式之一。通常说来,弯曲模的结构并不复杂,但在弯曲成形中要得到完全符合要求的零件却甚为困难,因为弯曲和任何塑性变形一样,都伴随有弹性变形,外载荷去除后,板料产生弹性恢复,其形状和尺寸都发生与加载时变形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双曲肘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性,利用AMESim软件仿真分析其合模过程的运动,并设计实验系统;合模过程实验中,在液压系统的不同流量设置、不同压力设置以及流量变化速度参数下,测试液压系统各点的液压冲击以及合模板的振动数据。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得出不同的压力、流量等对冲击振动及运动周期的影响规律:当流量增大时合模过程所需时间减少;振动幅度先减小再增大;压力对合模周期与振动减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UG三维分模方式,对该塑件逐步分析后,最终完成模具的设计、加工与试压。该塑件需求量大,这对模具寿命及质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模具必须采用侧向分型抽芯机构,在开模合模过程中,没有设计使用传统的弹簧预复位结构,而是采用弹性套预复位结构,使得开模合模顺利,模具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2.
全自动芯片塑封系统是用于半导体芯片塑封的重要设备。在芯片塑封的工艺过中,合模压力是衡量一个设备所具备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全自动芯片塑封系统的合模压力是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杆传动,再由连杆升降机构上升带动合模平台升降完成合模工作,从而产生合模压力。在合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检测合模压力,并反馈给PLC来控制伺服电机运行,因此,合模压力检测的精准性和实时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厂生产的多窗格蓄电池槽原料为PP。该制品难脱模,易胀模,易变形。当初生产的模具结构为图1。凸模1用Cr12钢制作,经淬火、回火后达 HRC50—55,凸模由固定板2紧配固定。当注射时,A处产生胀大,显然是由于注射力致使凸模产生弹性变形而引起,尽管调整浇口大小、位置,产品质量总是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4.
<正> 第二讲 冲裁光弹性试验 §2.1 概述 冲裁过程中板料变形区集中在凹、凸模刃口附近,板料上作用有凸、凹模的压力与摩擦力。这个区域属于圣维南(Saint—Venant)区,其中的应力分布规律无法用数学—力学公式表达,通常利用光弹性试验技术求解这一变形区内的应力分布规律。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是主剪应力,所以  相似文献   

15.
双主流道注射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注射模中的长型芯若受到塑料熔体侧压力则易发生弹性弯曲变形,这种情况成为塑件成型的一种障碍。介绍双主流道模具及注射机双喷嘴机构能在模具结构简单的前提下,提供成对浇口,使长型芯受到的塑料熔体压力保持平衡,明显地减少弹性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16.
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DEFORM中模拟齿轮冷摆辗成形过程,得到成形过程的金属流动充填规律以及力学量场分布情况,并分析了模具在有预应力工况下,齿轮成形过程的模具受力弹性变形和齿轮出模后的弹性回复规律,绘制出模具弹性膨胀和锻件出模回弹后的齿形曲线。依据凹模的变形规律,在设计齿轮电极时进行预先补偿,从而保证摆辗齿轮的高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立式挤压铸造机合模机构的扩力性能,通过分析双曲肘合模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力学特性,并基于设计点,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半合模机构虚拟样机参数化模型。再以扩力系数Mp(α=3°)为优化目标函数,通过研究分析确定优化设计变量,在满足立式双曲肘合模机构设计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利用二次规划算法(SQP)对合模机构进行优化。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合模机构的扩力系数提高了5.02%,最大锁模力提高了6.14%,达到了优化目的,并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作者等人开发的基于Deform-3D与Pro/Engineer的网格行重构技术,对典型大断面空心铝合金工业型材分流模挤压全过程(包括焊合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某企业的现行模具设计方案,挤压初始阶段,型材两侧焊合面率先产生焊合,中间部位焊合面的焊合相对滞后,导致挤出型材断面的中间位置金属流量不足,同时模芯出现弹性偏移,易造成壁厚超差;挤压稳态阶段,模孔附近型材的最高温度为520℃、焊合室内的静水压力约为A6005铝合金屈服强度的5~10倍、模芯弹性偏移量为0.43 mm,基本满足型材挤出温度、焊合质量及壁厚尺寸公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有、无变形热产生的条件下,采用刚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法,对冷精锻直齿圆柱齿轮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且完成了直齿轮冷锻模具弹性变形和工件弹性回复的模拟。由模拟结果可知:变形热的产生及热量传导能对齿轮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在不同温度下材料的膨胀系数以及弹性模量不同,在有变形热的条件下,成形力有所降低,模具弹性变形和工件弹性回复量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注塑机合模机构的合模力和启闭模效率,文章分析了双曲肘合模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力学特性,在保持动模板行程不变并满足各种约束的前提下,建立合模机构的机构总长、增力比和行程比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并基于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GAOT),对双曲肘合模机构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机构总长度下降了13.7%,行程比提高了16.3%,增力比提高了3.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