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给出了自动色彩检测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分析了密度等质量参数与输墨量之间的关系、色度与密度之间的变换矩阵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密度的色墨转化算法及基于色度的色墨转化算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流程.将该算法应用到色彩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当检测仪器检测到密度或色度偏差时,自动计算出墨斗各墨键的调整值,以实现输墨量的改变,进而实现色彩的校正,提高印刷品的色彩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两墨辊的对滚转动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旨在研究相邻墨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主动辊的串动对油墨流动特性的影响.为此,以相邻5个墨区进行仿真分析.对中间墨区墨量等于、小于和大于相邻墨区3种情况下墨辊的对滚转动模拟仿真,以对比分析相邻墨区对中间墨区的影响.分析得出,在两墨辊对滚转动的过程中,相邻墨区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墨辊上油墨流场的压力、轴向速度、墨层厚度都受到影响.对主动辊有轴向串动时,分析中间墨区的压力、轴向速度、墨层厚度可知,主动辊的串动增大了相邻墨区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印刷品的质量,了解油墨传递过程中油墨的运动,对两墨辊对滚进行了流体计算模拟,分析了墨辊对滚时油墨流场速度和压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墨层厚度,得到油墨转移率的方法.根据该计算方法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的墨层厚度及油墨转移率,分析了两墨辊对滚时的转速、墨辊直径和接触前墨层厚度对油墨流动及油墨转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墨转移率随墨辊转速的增加、墨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墨辊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离散相似仿真法”将连续流动的墨层离散成移动的油墨单元。用“相对运动理论”确立了墨层相对静墨辊的运动,从而建立输墨系统仿真的数学模型,并对输墨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计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中的油墨预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使JDF(job definition format)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中油墨预置更加准确,根据胶印机中的油墨转移,对墨键开度和印张实地密度值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油墨预置试验,拟合出墨键开度与印版网点面积率的关系曲线;在流程中用程序语言实现该关系的算法,从而实现油墨预置.结果表明,与传统油墨控制技术相比,该技术缩短了胶印机开机后的调整时间,量化了油墨预置数据,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离散相似仿真法”将连续流动的墨层离散成移动的油墨单元.用“相对运动理论”确立了墨层相对静墨辊的运动,从而建立输墨系统仿真的数学模型。并对输墨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计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油墨在传递过程中的特性,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印刷油墨在一软一硬两墨辊间接触区内的最大压力及油墨墨层厚度进行了分析.应用实验的方法确定了国产某品牌黄色印刷油墨的黏压系数,通过弹流润滑基本方程的建立及相关参数的确定,分析了载荷、速度、材料的改变对接触区内油墨压力及墨层厚度所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载荷增大时墨层压力随之增加,墨层厚度逐渐减小,墨层厚度随载荷增大而减小的幅度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两辊对滚速度增大时油墨墨层压力几乎无变化,墨层厚度随之增大;硬辊弹性模量的变化,对接触区内油墨压力及油墨层厚度的影响不大;软辊弹性模量增大时最大墨层压力随之增大,但墨层厚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胶印机供墨系统中两墨辊间的接触力和初始接触碰撞速度对墨辊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对硬质墨斗辊和软质传墨辊进行有限元动力学分析仿真。首先,利用UG对摆墨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得到传墨辊与墨斗辊接触时刻的速度值。然后,联合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与LS-DYNA对两墨辊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传墨辊的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接触区域的边界位置,即中心接触区域的两侧,传墨辊周向区域的等效应力值出现双峰值;初始速度对传墨辊的变形量影响较大,初始接触力对传墨辊上最大等效应力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蒙版方程油墨配墨模型,是一种新型的配墨方法.影响配墨精度的因素很多.选取墨层厚度这一重要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基于蒙版方程模型的目标色配墨比例,通过IGT适性仪印刷出墨层厚度不同的样品色样,对样品色样与目标色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墨层厚度对配墨精度的影响,寻找最佳墨层厚度.得出的结果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胶印机匀墨系统中墨辊的运动特性,建立匀墨系统中串墨辊和匀墨辊之间含有墨层的模型,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在对墨层建模时把其等效为低硬度的薄橡胶层.仿真后提取匀墨辊接触区的受力、变形和两墨辊的转速,分析串墨辊转速和墨辊中心距,以及等效橡胶硬度对墨辊运动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两墨辊相对滑动随串墨辊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墨辊中心距和等效橡胶硬度的增大而减小.与两墨辊之间无墨层情况下的运动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在相同转速下有油墨时的相对滑动大于无油墨时的相对滑动.通过油墨传递实验平台测得的结果与仿真分析得出的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胶印印刷质量,了解油墨传递过程及油墨传递特性,运用流固耦合算法,对油墨传递的初始时刻进行计算模拟.分析了油墨通过2个相互挤压墨辊的过程及在油墨压力与墨辊间压力共同作用下胶辊的变形和墨层有效厚度,得到油墨流动通道及油墨转移率.根据该分析方法,计算出不同条件下油墨的流动通道和油墨转移率,分析两墨辊对滚转速与墨辊间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并讨论了胶辊的运动机理,得出胶辊的运动是由于油墨的黏性力及硬辊对胶辊的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可食性油墨,该可食性油墨的组分为m(蒸馏水)∶m(蔗糖)∶m(食用色素)∶m(黄原胶)∶m(大豆油)=20∶35.8∶1∶0.2∶43。用丝网印刷方式将其印刷在铜版纸与胶版纸上,并对印品的密度、牢固度、光泽度等印刷适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印品牢固度为87.8%~93.3%,达到了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能够应用于食品或药品的纸质包装印刷,并且该可食性油墨在铜版纸上的密度和光泽度明显优于胶版纸,更适合表面经涂布的纸质承印材料。  相似文献   

13.
油墨粘度对凹版印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电子雕刻机在凹版滚筒上雕刻出网穴对角线长度不同的一系列色块,在凹版印刷实验机上用不同粘度的油墨印制实验样张,绘制出印刷特征曲线,从而分析不同粘度的油墨对凹版印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墨粘度减小导致最小密度值和密度跃升提前,密度饱和段明显,最大密度值减小。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solve the low efficiency and poor precision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ink control methods on domestic offset printers,developing modern ink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urgent.As an important subsystem,the hu- man computer interface (HCI) is a key function for the wholly automatic control.Once this goal is obtained,all the printing pro- cedures especially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ink volume should be finished with human computer interface in different areas.consid- ering the HCI design theory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printers comprehensively,the HCI prototype for automatic ink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Visual Basic platform.As the individual ink key is instead of the integrated key,the di- vision result of ink fountain can be displayed on the interface.Through the interface,the dynamic adjusting functions such as mod- ifying ink volume,locking or unlocking each ink key and real-time displaying the adjusting results etc.can be completed.The sim- ulation test has shown that the opening and practical feature of the prototype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5.
利用神经网络根据油墨转移率影响因素的数据来预测其具体数值. 通过对比径向基神经网络、Elma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最后选择径向基神经网络作为预测网络的模型. 根据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和各自对油墨转移率影响的大小关系确定影响油墨转移率的主要因素. 以主要影响因素为试验条件,运用正交试验法和均匀试验法合理设计分组试验,将试验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样本数据. 利用样本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最终使网络能够预测出不同影响因素下油墨转移率的数值. 将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和Elman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对比分析,以此证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预测值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