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3Cr2Mo塑料模具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调节塑料模具钢3Cr2Mo的组织,以实现在线预硬化,使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3Cr2Mo钢变形及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相变组织.实验结果表明,3Cr2Mo钢奥氏体稳定性较高,在所研究的实验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中没有出现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而是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热变形使奥氏体发生了机械稳定化,贝氏体相变推迟到较低温度下才完成.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贝氏体的形态由常规板条状变成粒状,最终可获得粒状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2.
3.
采用TEM、XRD研究了4Cr3Mo2V模具用钢淬、回火过程组织结构变化及碳化物行为,结果表明,碳化物转变过程为M3C→MC→MC+M6C。二次硬化主要由MC析出引起,对二次硬化奇特的X射线谱线和电子衍射花样进行了注释。 相似文献
4.
5.
对37CrMoMn钢钻杆接头进行气体渗氮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计及磨擦磨损试验研究了渗氮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渗氮层厚达150μm,氮化形成的ζ-FezN相、ε-F-e3N相和Cr2N相等氮化物增强相,使表面硬度显著增加。渗氮层与基体材料相比摩擦系数显著降低,钻杆接头经过渗氮后,耐磨性提高了8倍。 相似文献
6.
观察和比较了油淬热处理和等温热处理40crNi2Si2MovA钢的显微组织。研究表明,两种热处理后钢均得到回火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但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形态有所不同。等温热处理后钢的韧性相较多而对韧性有益,主要表现为裂纹起始功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整体淬火顶杆用钢65MnV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整体淬火顶杆的制造及使用性能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整体淬火顶杆专用钢65MnV,研究了该钢的物理,力学及工艺性能,并与顶杆常用钢65Mn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5MnV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耐磨性。同65Mn相比,σ0.2和σb分别提高了292MPa和203MPa,ak和耐磨性分别提高了3倍和0.3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r12MoV模具钢堆焊工艺,对堆焊接头组织形貌分析和显微硬度测定表明,堆焊层具有高硬度,热影响区中的白亮带为残余奥氏体,它有利于缓解热应力. 相似文献
9.
10.
11.
4Cr5MoVSi钢氮化层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相、透射电镜,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及微区成分分析等综合方法研究了4Cr5MoVSi钢渗氮层中氮化物的类型、分布、形貌及微区成分沿渗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化合物层的ε、γ基体上弥散析出CrN、Mo_2N和VN合金氮化物。扩散层内弥散析出的合金氮化物多分布在碳化物较多的原马氏体界面及碳化物与α的边界上。脉状组织形成的原因是合金元素和氮原子在原奥氏体晶界偏聚形成合金氮化物。控制渗氮工艺可减轻脉状组织为细小的颗粒状。由于大量氮原子溶入合金化的α相,使α晶胞膨胀晶面间距增大。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表面激光熔覆和激光冲击强化的方法对汽车模具钢进行表面强化处理,研究了M2高速钢粉末含量(粉末成分:Fe104 75%~100%,M2粉末0~25%,质量分数)对熔覆层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耐磨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激光冲击强化对熔覆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未添加M2粉末的M0试样熔覆层中的ɑ-Fe、γ-Fe、M23C6和M7C3相外,添加M2高速钢合金粉末后的熔覆层中还出现了硬度更高的MC、M2C和M6C相;M2高速钢粉末含量的提升有助于细化复合熔覆层的组织,而熔覆层与基体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冶金结合。添加不同含量M2高速钢合金粉末的复合熔覆层的硬度都高于M0试样,且加入15%M2高速钢合金粉末的熔覆层的平均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小于M0熔覆层。 相似文献
14.
潘新元蒋津任云飞刘莉李景辉张明亚 《材料研究学报》2023,(9):713-720
以低碳钢Q235为内管、以工业纯钛TA2为复管,用热挤压工艺制备了钛/钢复合管,使用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仪和纳米压痕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这种钛/钢复合管的力学性能与结合界面微观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钛/钢复合管的外径为22 mm,内外壁厚分别为2.8 mm和0.4 mm,复合界面结合良好,界面内的主要物相为α-Fe、α-Ti、TiC及Fe2Ti;高温挤压使钛/钢复合管结合界面处的位错密度提高和晶粒明显细化,复合管钛侧的晶粒细化程度比基材钢侧的高,界面晶粒的平均尺寸为1.5μm。加工硬化和高温热挤压使钛/钢结合界面的硬度提高,界面结合处的硬度最大。低温退火削弱了钛/钢复合管的加工硬化程度,提高了界面材料的刚度,而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反应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热轧以相钢Fe-0.078C-1.44Mn-1.11Si-0.38Cr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热轧双相钢的组织中不可避免地混有少量珠光林(<5%),它们对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并没有多大影响。本钢种200℃回火组织中,马氏体基本不变化,为板条态,双相钢仍保持屈服行为;300℃回火组织中,大量马氏体发生分解,形成碳化物,与少量珠光体交界处的马氏体首先发生分解。该温度回火完全 相似文献
16.
17.
18.
5 40Cr球化退火组织 图6为40Cr球化退火组织。从显微观察可见,该组织由两部分组成:白亮块和分布着小颗粒的白亮块。40Cr钢球化退火后只能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所以白色颗粒状物为渗碳体,白亮块及分布有渗碳体颗粒的白亮块(基体)均为铁素体。从形态看也可判断它是铁素体块及分布有渗碳体的铁素体。形成这种组织完全决定于退火工艺。球化前原始组织为大块状铁素体与珠光体的混合组织,经750℃加热时,组织为铁素体块+(奥氏体和少量的渗碳体);缓冷后,铁素体块不变,而奥氏体分解为球状珠光体,致使缓冷后组织中碳化物分布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20钢件的表面性能,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与预置涂层相结合的技术在20钢表面合金化Cr元素以获得高性能的合金复合改性层。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计以及多功能微机电化学分析仪对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以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钢经过HCPEB辐照合金化后,形成了厚度约为4~6μm的合金化改性层,Cr元素在样品表层发生了固溶和扩散。部分渗碳体在辐照诱发的应力作用下出现弯折、粒化等现象,并在基体溶解与Cr结合析出颗粒细小弥散的Cr_(23)C_6增强相。HCPEB辐照合金化后材料表层显微硬度提高了35%,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