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F4)离子液体为反应溶剂,以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引发聚合了丙烯酰胺。采用粘度法测定了聚丙烯酰胺的相对粘均分子量,考察了聚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可以在[bmim]BF4离子液体中进行氧化还原聚合,聚合物分子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聚合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得到的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可高达7.32×107以上,且水溶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武利民  程时远 《粘接》1989,10(6):7-9
本文以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为聚合体系,考察了几种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乳液聚合时乳液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摩用量比大于1时,乳液的耐热稳定性较其小于1时差;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所得乳液的耐酸性比耐碱性强;加入电解质使乳液的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环戊二烯钠为引发剂,对丙烯腈在甲苯中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丙烯腈聚合的影响,并且用粘度法对聚合产物的粘均分子量进行了表征。发现环戊二烯钠/甲苯体系对丙烯腈聚合反应具有较高的引发活性。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增大,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下降;延长反应时间,转化率和分子量都增大;发现在0℃和引发剂与单体摩尔比为1/200时,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及聚合物产物粘均分子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DMSO法丙烯腈聚合反应温度的引发剂用量的确定方法。可根据聚合反应时间来确定聚合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  相似文献   

5.
丙烯腈和丙烯酸甲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丙烯腈和丙烯酸甲酯在活性炭上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丙烯腈和丙烯酸甲酯的纯组分吸附等温线为典型的Langmuir型。对双组分吸附平衡,用扩展的Langmuir(E-L)方程和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进行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总吸附量的预测都相当准确,但对丙烯腈吸附量的预测,E-L方程计算的平均相对误差达55.9%,而IAST只有9.4%;对丙烯酸甲酯吸附量的预测,E-L方程计算的平均误差为7.7%,IAST只有1.6%。IAST大大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衣康酸(IA)为共聚单体,合成碳纤维用聚丙烯腈原丝的三元共聚物,利用Monte Carlo法模拟了AN/MA/IA三元共聚物的组成和序列结构,讨论了共聚单体对共聚物分子链序列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增加序列结构均匀性的方案。结果表明:Monte Carlo法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该共聚物的序列结构;AN/MA/IA以98/0.7/1.3的单体配比可以得到序列结构比较理想的共聚物;采取分批加入IA的方法,使共聚物的序列结构均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为溶剂,研究了丙烯腈(AN)与衣康酸(IA)的二元共聚反应。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对聚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中制备的AN与IA的共聚物与在常规溶剂中的产物有相同的结构并且组成相近。对共聚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详细探讨,确定了AN与IA在离子液体中较适宜的反应条...  相似文献   

8.
过硫酸钾-二硫四氧酸钠引发丙烯酰胺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开勇  王久芬 《化学世界》2000,41(7):376-379,375
对过硫酸钾 -二硫四氧酸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的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的聚合速率方程 :Rp =Kp[K2 S2 O8] 0 .48[Na2 S2 O4] 0 .49[AM] 0 .97并用 Arrhenius经验公式计算得到聚合反应的活化能 Ea-47k J/mol,阐明了该聚合为氧化还原反应历程。同时 ,还讨论了添加 EDTA、氨水以及改变 p H值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混合溶剂,研究了丙烯腈(AN)与衣康酸(IA)的自由基共聚反应,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仪等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DMAc的含量对单体转化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DMSO/DMAc混合溶剂所得聚丙烯腈(PAN)的化学结构与DMSO单一溶剂所得一致;随着DMAc含量的增加,PAN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逐渐增大;当DMAc溶剂质量分数小于5%时,单体转化率与使用DMSO单一溶剂时相当,且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也较窄(小于3.0);DMAc的加入大大降低了PAN原液的黏度,且在低剪切速率下溶液接近牛顿流体;在DMSO中加入少量的DMAc作为混合溶剂进行PAN共聚合反应,可以减缓环化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BPO-FeSO4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降解天然胶乳DNR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较佳反应条件,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投料比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引发剂在乳液聚合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以及引发剂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粒子形态,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最佳配比,采用亚硫酸氢盐/过硫酸盐(HSO3S2O2-8)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来引发VAc/nBA/AA三元共聚合反应,得到了性能良好的乳液.  相似文献   

12.
三元乙丙橡胶溶液接枝丙烯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卫英  李晓  李新宇  李贺 《弹性体》2000,10(3):18-20
对三元乙丙橡胶在二甲苯中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BN可以有效引发接枝共聚,并且正交实验发现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温度均对接枝率有重要影响,条件适当接枝率可达15%以上。实验证明,接枝共聚物对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并用具有明显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过硫酸铵引发丙烯腈/衣康酸铵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成高分子量的聚丙烯腈(PAN),选择衣康酸铵[(NH4)2IA]作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铵[(NH4)2S2O8]作为引发剂,采用水相沉淀聚合工艺,研究了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元素分析、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了不同单体配比条件下共聚物的氧摩尔分数、热性能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水相沉淀聚合反应速率较快,且制得了粘均分子量高达58.46×104,(NH4)2IA的摩尔分数高达11.925%的聚丙烯腈共聚物;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的热性能有较大影响;红外光谱中有N—H键和羰基C=O的伸缩振动,表明聚合物链中有(NH4)2IA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测定了铝在5种不同pH值的丙烯腈水相聚合引发剂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及其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腐蚀电位的降低与pH值的增加成线性关系,腐蚀速率的对数的减小与pH值的增加也成线性关系。对该腐蚀过程的特点和测量方法进行了讨论。得到了六点结论。  相似文献   

15.
16.
<正> 前文报告了丙烯腈氯化锌溶液聚合的某些特点及影响因素,采用控制加入氯化铜用量的方法制备适于直接纺丝的纺丝液。本文探讨了在氯化锌溶液中,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氯化铜为聚合助剂的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的一些影响因素;考察了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并进行了直接纺丝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聚合条件下,以氯化铜作为助剂的丙烯腈-丙烯酸甲酯氯化锌溶液聚合后的溶液,可以直接纺制性能良好的纤维。  相似文献   

17.
研究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光引发剂引发丙烯腈(AN)的光聚合,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对单体转化率、聚合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总结出光引发剂C60-(SR)n(C60负载引发-转移-终止剂)与常规光引发剂AIBN引发AN光聚合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晏苏学 《浙江化工》2004,35(3):22-23,15
在用KPS引发的合成PVC加工助剂ACR的乳液共聚体系中加入SHS,对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与热分解引发剂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丙烯氢氧化生产丙烯腈,同时也生成许多副产物,如乙腈、氢氰酸、丙烯醛和丙烯酸,还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少量未反应的氨和丙烯、惰性气体等。其工艺为,反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丙烯腈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如何进行高效节能的处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