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孟村煤矿回采工作面的热害情况,研究利用矿井供、排水系统排热的回采工作面移动风冷降温技术。根据孟村煤矿回采工作面热害现状,计算了回采工作面的需冷量。分析了水冷、风冷2种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在回采工作面的适用性。针对矿井回采工作面涌水来自煤层顶板、水温不高,现有供、排水系统具备自然冷却涌水的特点,提出制冷机冷却水取自矿井供水管路、排至巷道水沟的回采工作面移动风冷降温技术。选用1台ZLF-450移动风冷机组在首个回采工作面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制冷机冷却水回水温度略高于矿井涌水,与回采工作面涌水在水沟混合后的水温升高仅为0.4℃;风冷机组运行正常,能效比达到3.05,工作面平均温度降低2.8℃。采用矿井供、排水系统排热,没有为制冷系统铺设任何专用管路,显著降低了系统造价。  相似文献   

2.
局部降温机在矿井高温工作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局部降温机在高温矿井中的应用,对局部降温机在工程应用中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井下移动降温设备体积小,移动方便,安装位置距降温工作面近,管路距离短,降温效果明显等特点,矿井存在局部或短期的高温工作面或建井初期不具备集中降温条件情况,采用井下局部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3.
苗宇  童校长 《煤炭技术》2007,26(11):45-48
首先调查分析了潘一煤矿2171(1)采煤工作面的热害条件,然后选择合理的局部降温系统,阐述其原理及布置情况,并对其运用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缓解采煤工作面高温问题。  相似文献   

4.
付会龙  孙学峰  辛嵩 《煤矿安全》2012,43(2):99-101
针对热害矿井井下热环境参数和煤岩温度,分析了矿井热害形成原因。根据矿井具体条件提出了适合济宁三号煤矿的掘进工作面热害治理方案。利用局部降温系统制取低温冷水,降低风流温度,介绍了系统工作原理、布置流程及其运行情况,并对深井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掘进迎头温度降低5~7℃,掘进巷道最高温度控制在30℃。局部降温系统可以有效缓解局部地点热害状况,改善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10):116-119
针对采煤工作面风温分布不均及局部温度过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工作面局部降温技术。采用在工作面设置多个冷风口的方式对局部进行降温设计,通过ANSYS 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其降温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高温矿井回采工作面降温设计,常遇到无法达到<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规范>要求的设计干球温度的窘境.论文从分析回采工作面需冷负荷及供冷负荷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6,(8):82-85
针对济宁二号煤矿热害较为严重的问题,提出利用十一采采空区低温冷水,结合空冷器对矿井进行降温的方法,以此实现冷却水的井下循环,同时避免了矿井供水、排水的紧张局面。运行局部降温系统之后,测试和对比分析了降温前后工作面风流热力参数。结果表明,降温后工作面平均干球温度降低了2.2℃,平均湿球温度降低了2.6℃,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合煤矿热害特点和具体环境条件,首次提出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工质的制冷原理、设备研制、工业应用等一系列技术及理论,通过在中煤总公司姚桥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应用,实践证明其投资省、见效快、降温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综合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地热和设备向井下空气散发的热量显著增加,矿内高温、高湿环境严重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已造成灾害,矿井热害最终将成为制约开采深度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介绍了平煤集团十矿三水平己四回风下山巷道热害现状及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并根据实际条件选型了巷道局部降温设备,选择了合适的冷热交换供、排水管路,在现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套设备和技术方法可以较好的降低风筒出风口温度和湿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回采工作面空调降温效果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唐口煤矿1302采掘工作面的高温热害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对工作面气流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工作面的气流温度随送风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采用冰冷空调系统后的降温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空调降温后,采煤工作面的温度平均降低4~6℃。  相似文献   

11.
回采工作面通风、冷却空气降温的最优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风流通过回采工作面与环境热平衡的原理,论述了回采工作面供冷量与供风量最优搭配的关系。此种关系是建立在维持回采工作面有良好气候条件(风温不超限、风速适宜)的情况下,降温费用最低的供冷量和供风量的基础之上的。对于长壁回采工作面风流的冷却方式,是集中冷却好还是分段冷却好?这是长期以来专家们探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论证了两种冷却方式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本文还从如何有效地向回采工作面供冷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回采工作面最佳降温通风系统,并对U 型、W 型和 E 型通风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王军华 《采矿技术》2022,(5):132-134
热害是铜矿井下掘进工作中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其不仅会影响相关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降低热害对铜矿井下掘进工作的影响,针对铜矿井下热害问题展开了研究,对铜矿井下热害问题的成因进行多方面因素分析,针对铜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局部降温系统存在问题,提出了局部降温技术改进措施。大红山铜矿工程实际应用效果证明,降温系统可有效降温12.5℃,降温效果较好,满足井下掘进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延深,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呈增高趋势,平煤天安煤业一矿-950 m深部开掘工作面,夏季更是面临高温高湿制约安全快速掘进问题。为降温除湿、改善井下开掘工作面的环境,该矿采取了优化通风系统、改进掘进工艺、采用局部降温制冷等技术,很大程度解决了开掘工作面高温高湿问题,提高了职工职业健康水平,提高了职工出勤率和工效。  相似文献   

14.
吴晋怀 《陕西煤炭》2020,39(3):178-180,153
同煤集团某矿二号井开采至埋深740 m位置,出现了明显地下热害现象,必须采取降温措施逐步解决。在详细分析地下热害现状及主要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井下降温冷负荷计算,确定了直冷式局部降温制冷装置来控制采掘工作面局部高温的降温方案,并开展设备选型和具体布置。020602综采工作面的局部制冷装置设置完成后,通过对工作面内部各处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进行汇总,发现该技术方案改善了工作面内部湿热的工作环境,可以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为井下作业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平煤集团十矿三水平已四回风下山巷道热害现状,分析了热害产生原因,提出了热害的治理方案,并介绍了巷道局部降温设备的选型和冷热交换供、排水管路的选择。通过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吴修宇  万亮亮  唐瑜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39(Z1):69-71,76,188
矿井深部开采地温随采深增加而增高,矿井高温热环境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影响矿井经济效益,而且还严重地危及到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矿井的生产安全。矿井高温热害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瓶颈,成为煤矿顶板、瓦斯、水、火、粉尘之后的第六大灾害。建立可靠、有效和经济的矿井热害防治关键技术体系,从而提高矿井生产效率,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矿井下高温热害问题,提高矿井生产效率,本文针对赵楼煤矿高温现状,分析了矿井热害来源及其影响,对赵楼煤矿五采区智能通风降温系统的主要架构进行了设计,包括主要实体结构、主要功能模块、传感器布置与监视数据可视化界面。  相似文献   

18.
《煤矿机械》2017,(5):22-24
针对热害矿井湿度高的问题,在现有降温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流除湿的解决方案,针对掘进工作面的特点,设计了风流除湿系统,通过对风流与壁面热质交换的分析,确定了巷道的显热交换量和潜热交换量。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掘进工作面除湿降温效果进行模拟,在距工作面迎头20 m的范围,相对湿度为75%,PMV=0.7,PPD=15.5,除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高温矿井热源分析与制冷降温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潘三矿西翼工作面风温异常的状况,进行了西翼热力状况测试,分析了风流温升热湿、源的分布和热源散热情况。根据矿井受异常地温,季节性高温高湿进风影响的具体状况,针对西翼12318工作面的局部热害现象,采取了局部空调制冷降温措施,并辅以非空调制冷措施。对局部制冷机进行了制冷功率校核,达到了设计要求,工作面温度降低了4.1℃,降温效果明显,证明采取局部制冷措施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麦垛山矿采掘工作面严重热害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矿井降温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ZLF-450机组的局部矿井降温技术方法.根据矿井热负荷需求,在实施过程中,采用机组3用1备的串、并联运行模式,冷凝器散热通过设置在回风巷道冷却器进行喷淋排热.通过测试,工作面平均干球温度由31℃ 降低到27.5℃,平均降低了3.5℃,相对湿度平均降低了10%,平均等效温度降低到26℃ 以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降温效果良好,可为同类矿井降温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