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陈荣 《福建建筑》2012,(8):77-7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超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非软土地区),超高层建筑若能使用复合桩基,充分发挥地基土承载潜力,通过设置变形调节装置,实现桩土共同承担荷载,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大大缩短建设工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果。本人参与了对厦门金都·海尚国际A标段工程复合桩基施工全过程的监理工作,本篇文章从该工程选择复合桩基的原由、工作原理、设置变形调节装置、主要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检验和检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供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复合桩基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探讨了复合桩基技术控制要点。复合桩基的应用基于在桩顶与筏板之间设置专门研制的变形调节装置来调整、优化桩筏的支承刚度,并实现了桩土的共同受力。通过工程实例对复合桩基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一期工程实例,对TSC桩与PHC桩组合桩基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该技术成功解决了因场地埋深约20m范围内存在中等液化及淤泥等软土层较厚对管桩抗剪抗液化要求较高的难题,确保施工质量以保证基础的稳固和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地区某超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为例,对桩基持力层、桩长、桩径以及布桩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得出对应该地区桩基优化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桩基础是超高层建筑最主要的基础形式,桩基工程的合理施工不仅是保证设计意图实现及成本控制的关键步骤,而且是超高层建筑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往往设计桩长较长,穿越土层较多,使用单一施工方法将对工期及成本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出现无法施工的情况。通过西安欧亚经济论坛三期酒店项目,探讨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多种成桩工艺对超高层建筑桩基工程进行配合施工的可行性。该方法在某些复杂地质条件下,能够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卫东  吴江斌 《建筑科学》2012,(Z1):303-307
上海中心大厦是国内在建的最高建筑物之一,结构荷载大,地表30m以下是超过60m厚的密实砂层,桩基础设计和施工难度大。基于土层的特点及上海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基案例,并结合近年来桩基技术的发展,在对上海中心大厦桩型选择进行分析后采用了后注浆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并通过试验验证。试验桩桩径为1000mm,桩端埋深约88m,开展了灌注桩桩端桩侧联合后注浆、桩端后注浆和不注浆的对比试验,载荷试验表明采用后注浆的试验桩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桩型试验验证了施工可行性、桩基承载力及桩身质量,表明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是软土地区超高层建筑可采用的一种桩型,为工程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指南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超高层建筑对基础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要求比较高,通过对盐城某超高层建筑项目的场地勘察条件和基础设计需求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作为项目基础方案,通过采用桩端、桩侧复合后压浆工艺来提高基桩承载力,以满足其基础承载力和基础变形要求,同时也解决了超高层塔楼与纯地下室之间差异沉降问题,并通过工程桩静载试验,为桩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浙江财富金融中心为目前杭州市在建的第一超高层建筑,按42层杭州电信大楼经验,桩基持力层一般选择圆砾层+桩端后注浆.经详细勘察,圆砾层不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推荐嵌岩桩方案,经施工和桩基检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该楼是钱塘江两岸唯一采用嵌岩桩的超高层建筑,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
深长大直径嵌岩桩单桩沉降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引  言 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由于其施工简单、直径大、入土深、承载力高等特点 ,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桥梁、港工及重型构筑物的基础中。桩基的变形问题是桩基设计中重要问题 ,因为桩基的承载力大多是由桩基的变形控制。对于大直径嵌岩桩由于其直径大、入土深、承载力高、基础设计中常采用一桩一柱 ,不需桩顶承台且桩距较大 ,桩基的群桩效应小 ,所以 ,该桩型单桩的变形计算对于其桩基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工程界及学术界对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及变形计算进行了大量的实测研究 ,积累了大量的资料[1~ 4 ] ,但由于嵌岩桩所处土层、岩层的复杂性、桩身混凝土质量的不定性、施工工艺的多样性 ,致使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淮南市某小区超高层建筑现场静载荷试验,运用有限元ABAQUS软件数值模拟现场实际工况,模拟结果与静载荷试验所得Q-S曲线吻合度较高,佐证了土层参数与数值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不同桩长、桩径、扩底直径对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底嵌岩桩的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随着桩长的增大而提高,桩长为10~14 m时,承载力增幅较为显著,桩长大于14 m时,承载力增幅变缓;桩径增大可以提高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桩长越长,桩径的增大对桩基承载力提高效果更为明显;扩底直径增加可以提高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但桩长较长时,扩底直径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变缓。  相似文献   

11.
郭培成 《山西建筑》2009,35(29):275-276
介绍了海沧高速公路段是龙岩—厦门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地处软土地区,地质条件较差,通过对工程地质的勘察了解,用强夯碎石桩复合地基对路基进行了处理,静载试验证明,地基承载力提高很多。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以厦门某超高层建筑场地为例,在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基础上,对场地土层进行了一维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确定了该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文化、技术三方面入手,分析1990年代以来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在厦门设计的高崎国际机场3号候机楼、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等一系列优秀的地域性建筑作品,如何处理现代建筑与地域特质之间的关系,营造高品质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大量载荷板试验,分析了厦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地基的破坏特征,提出了花岗岩残积土变形模量与标贯及承载力与标贯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5.
本介绍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主楼钢结构的设计,包括方案选择,计算分析及优化,节点构造,材料选择,以及对于大跨度,大悬挑结构设计中主要因素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淮安市某高层住宅小区,建筑场地覆盖层存在深厚的粘土层,原设计基础为PHC管桩基础。1#楼桩基施工完毕后,管桩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浮。经过对记录资料的分析研究,笔者提议通过复打和高压灌浆,使桩基础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其余尚未施工的楼基础改为素砼桩法做地基处理。工程实例证明,采用素砼桩复合地基提高土层的复合承载能力,作为高层建筑的持力层,在类似地质条件下比PHC管桩更具有可行性,也更经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适用于厦门地质条件的各种深基坑支护类型,分析了深基坑支护形式的优缺点。重点研究了深基坑工程降水对周边环境的负效应,探讨了岩土层计算指标的选取及土压力计算方法。本文还针对深基坑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厦门国际商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对TN─S系统等电位联结作用分析,阐述在施工全过程中等电位联结要求与等电位联结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新锐 《山西建筑》2007,33(34):305-306
通过对厦门东通道隧道施工进行现场监测,对软土地区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地层变形的主要因素,以防止隧道施工对地层产生扰动,为以后施工方法的优化和地层变形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Soils and Foundations》2007,47(1):131-139
The 4th runway of Tokyo Haneda International Airport is now under plann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weak layer, bearing layer and their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must be clarified to some extent. Prior to detailed foundation investigations leading to for detailed designs and constructions. New soil investigations of boring,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area. Using these data and the past boring data from the database, the whole 3D ground was visualized by the 3D soil layer estimation system, that we have proposed. Subsequently, the 3D ground for the runway could be successfully modeled. This 3D model is very useful to recognize the general soil layer compositions for planning the detailed soil investigations on their test items, depths and numbers. Furthermore, this result is expected to reduce the costs regarding numerical analysi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