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3)
"整体感知"的提出和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针对教师以大量讲解替代学生独立阅读这一传统教学弊端的否定,它主张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去"感知"和"把握"。结合三个教学案例,得出:在运用"整体感知"策略时,必须"接地气"——把握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辟蹊径"——设计独特的教学切入点;"找不同"——构建具有思维张力的教学情境。基于学生认知经验和生活阅历的不足,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点拨和引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中难点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微课视频教学"短小精悍"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尝试设计出有效控制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的"质量守恒定律"微课教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六步教学法"是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以学科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手段,化学生的传统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树立高效教学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六步"即"示、看、动、练、评、总"。"示"——创设情境,出示教学目标;"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练"——当堂训练,难易结合,检验学习效果;"评"——当堂训练,师生给予评价;"总"——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明确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2)
<正>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平进行了研究,得出小学高段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十个水平层次:"份数"定义的形式化理解水平1(分数单位对应的具体量是单个物体的);分数的"数概念"认识水平;分数单位的理解水平;"份数"定义的形式化理解水平2(分数单位对应的具体量是多个物体的);单位"1"深层次理解水平;"份数"定义抽象化理解水平;假分数意义理解水平;分数的无量纲性和量纲性理解水平;自主建构单位"1"水平;"份数"定义、"商"定义、"比"定义综合理解水平。根据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平层次和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问题,对分数意义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6)
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6+1语文教学模式的操作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运用。"展"即为展示,是学生以个人身份或者小组集体登台的方式展示上节课(包括以前所学)的知识;"思"是让学生思考;"议"是引导学生展开议论;"评"是教学评价;"总"即总结;"读"是强化阅读训练;"练"是精选试题训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教师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学习、心理、价值观等影响深远。以"168"爱生行动为基础,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推行"手牵手,向前走"大型爱生主题活动——通过建立导师育人机制,为学生搭建更好的成长平台,促进学生在学业、身心等方面健康成长。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导心"——心理疏导;"导行"——习惯养成;"导学"——学法指引。  相似文献   

7.
"衔接式"教学就是将专业设计人员、教师与学生共同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目标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企业规范性的生产需求与高校理论艺术创作的互补特性;从而加强了学生设计实战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衔接式"教学提高了校、企合作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完成"从高校到企业"的身份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0)
<正>一、关注教学设计,降低固有认知负荷,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固有认知负荷源于认知任务本身。对学生来说,如果面临学习的内容难度和信息量太大,需要同时处理的过程和反应的能力就可能超过他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任务学习的失败归结于不足够的注意分配和相对高或过多的认知负荷。因此,最低限度的必要内容和必要学习时间,决定了学生最佳学习负荷量。(一)合理安排任务量,确定最佳学习负荷量分析学生头脑中到底能处理多少知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3):34-36
反思当下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总结提出说明文教学四步法,即"开门见山"说要点,帮助学生提取整合文章的主要信息;"循序渐进"说逻辑,引导学生理清理解说明的顺序;"融会贯通"说方法,指导学生体悟运用说明的方法;"咬文嚼字"说风格,引领学生欣赏感悟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刘德朋  李萍 《现代装饰》2015,(2):246-247
艺术类专业技能大赛是检验在校学生设计水平和锻炼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项目——课程项目——学期项目——毕业项目"的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是增强学生设计创新意识和积累设计经验的重要方式;专业技能大赛与艺术教育的契合有助于培养综合性的应用型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