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国大陆农地流转已经进入到市场流转的阶段,农户具有的农地流转决策影响力不断增强。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权是解决当前农地资源破碎化及搁荒、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通过对农户调查问卷基础上,构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为农户现有农用地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以及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所占总收入比例等因素影响着土地利用,针对性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假设二胎计划会刺激家庭提高当前对居室空间及环境的需求,为验证这一假设,在北京市范围内设计并进行一项社会调查,以更好地理解家庭二胎计划与其购房意愿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家庭二胎计划、收入水平及户口状况对其购房决策有显著影响;同时,家庭二胎计划及收入水平会强化购房者购买学区房的意愿,但二胎计划对受访家庭购买大户型(三居室甚至更多居室)住宅的意愿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5)
在土地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能自由流转的情况下,城乡之间工资水平的差异不会对粮食生产产生影响。在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农用地向建设用地流转受限制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会受到农民粮食生产收益的影响,这表现在:在劳动力流转达到均衡时,城市工资水平、农民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农民在城市工作须额外付出的成本等因素会共同决定粮食产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土地用途管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在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单纯地靠农地用途管制保障粮食安全会导致土地的低效利用甚至撂荒,城市工资水平或失业率的变动等因素都会引起粮食产量波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
牧区主要是经营草场为主,牧民则是这个经营者.牧民为了提高收入会选择的进行租用草地,所谓草原流转意愿,他们的这种意愿选择会影响牧民自己的收支、草地流转机制、,进一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本文对研究区域的牧户草地流转意愿深入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锡林郭勒盟研究区域牧民的草地流转意愿进行分析,统计出研究区域流转意愿情况,找出影响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最后用模型回归,找到显著和不显著的影响因素,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9)
农地使用权信托流转既是农地流转方式的创新,也是一种金融创新。我国农地使用权信托流转呈现出受托主体商业化、操作方式多样化、参与环节全程化的发展趋势,也面临着政治、运作、法律、粮食安全、农民权益保障等风险。在法律上应从确定适格农地信托流转关系人,建立农地信托流转登记制度、农地信托流转纠纷解决机制及多层次、动态农地信托流转监管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1)
<正>目前来看,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土地流转的进程,要想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好土地流转工作中的问题显得极为紧要。本文从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着手,分析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解决措施。一、农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1.土地流转的强制和非法现象较多土地的流转必须基于农民自愿,任何人不得干预强制他人进行土地流转,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有些领导或农业生产大户,却枉顾农民意愿,对农民进行威逼利诱。有些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7)
<正>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中国特色的农地经营制度,但分散的、狭小的农户经营和大市场发生了矛盾,笔者认为,只有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才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1.流转程序不规范。一是多数农地流转无书面合同。60%以上的农地流转只有口头协议,流转双方很容易发生纠纷。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因近年国家实行种粮直补政策,流转双方为得到直补收入而发生纠纷;外出打工农民因年老不能继续在外打工或因工作不好找等原因返乡后,需要  相似文献   

8.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动因研究的状况,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oprobit回归检验对江苏省两个县142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土地转入、转出行为与其家庭保障水平、以农为主的劳动力人数、以非农为主的劳动力人数、农业资产价值、拥有土地年数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就如何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7)
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农地流转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流转的速度极快。农民在与其他集体户或者个体交易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过程也就是农地流转,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农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与配置、能够扩大土地经营的规模、能够提高农地的生产率。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将农地流转的发展规律极其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强化农地流转的认识,使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46-47
基于对天津农民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移居中心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是否为村干部、家中有无未婚男性、家庭总支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等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年龄、农民家庭规模、故土情结、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基于上述结论,应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做好示范中心村建设、建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决策机制、消除农民对集中居住的顾虑、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4)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流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为研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新疆为例,从农户自身角度出发,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前新疆农户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所占比例不到一半,并且参与流转的农户大多是转出土地,农户受教育程度、人均非农业收入、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否参与政府技能培训以及社会保障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5)
<正>国内的城镇化事业不断推进,工业化不断进步,对于广大乡镇农民来说,在就业选择方面逐渐变得多样化,但是也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比如农地流转,现阶段农地流转整体上动力不足,加上在农地流转后造成的诸多社会压力,让农地流转陷入到一定的困境。本文对现阶段农地流转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农地流转情况的建议,希望对国内的农地流转是有帮助的。对于农地流转,政府采取的是支持以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推进惠民生、扩内需的老旧小区改造是促进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改造进度与决策主要取决于居民意向,不同区域、类型居民存在差别,其共性改造意愿影响因素值得探索。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老旧小区居民改造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利用SPSS 24.0 和Amos 24.0,分析369 份问卷的多群组数据及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居民改造意愿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行为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在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中发挥中介效应;学历越高、家庭规模越大,改造意愿越强烈,性别和家庭月收入水平影响很小。该研究可为增强居民改造意愿及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建议,为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8)
<正>自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以来,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环境发展和保护耕地等方面取了良好的成绩和效果,但是作为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受到观点、环境和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制约,以汶上县为例,笔者就如何通过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手段,不断发展壮大家庭农场,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1家庭农场面临的主要问题1.1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家庭农场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
本文以河南省宝丰县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选择秸秆还田意愿受到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预期收益、对焚烧秸秆危害的认知程度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性别、学历、家庭收入结构、家庭种植规模、农户秸秆还田的预期收益、政府对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政府对焚烧秸秆的处罚力度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2)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社会各个层面的土地流转意愿。认识和了解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行为选择,尊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效、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实现农业高产稳产。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村社会阶层的自身利益。本文对当前我国广大农村社会各个层面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7)
<正>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地流转的保障。只有将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并发展,才能够使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农地流转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然后浅述了农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供大家参考。一、土地流转的原因农村女儿的出嫁,劳动力减少,造成现有劳动力无法满足土地耕种的需要,从而长期租给人多地少的农户进行耕种,每年收取部分租金;然而土地承包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有田无人种与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马鞍山市博望镇村庄布点调整为实例,以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调查公众意愿,通过研究发现:各主体之间存在多样化利益诉求的矛盾,以政府、部门、农民与开发机构为主的四类利益主体围绕土地流转成本与收益展开博弈。农地产权缺失、征地程序缺陷、政府与开发机构联盟以及农民维权意识与能力薄弱是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利益非均衡博弈是导致村庄布局调整遭遇实践阻力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如何实现利益有效协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1)
为了研究新农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选取山东省即墨市D村作为调研村。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搜集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家庭人均收入和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均与劳动力转移意愿成正相关,即家庭人均收入越高,转移意愿越强;农民对新农保制度越了解,转移的意愿越强。而参保档次、对新农保的满意度和认为新农保在养老中发挥的作用则与劳动力转移意愿成负相关,即农民参保的档次越高,转移的意愿越低;对新农保的满意度越高,转移的意愿越低;认为新农保在养老中发挥作用越大,转移的意愿越低。而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6)
农地"三权分置"制度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其有利于农地的流转与合理集中,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但其在乡村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农地细碎化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土地"三权"权能还有待完善。应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农民养老及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等几个方面探索和完善"三权分置"制度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