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盘古梁长6油藏为构造—岩性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油田开发中含水阶段,综合含水上升,油井水侵严重,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本文针对长6油藏储层物性、储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长6油藏注水开发的注采矛盾,分析了控水稳油技术在盘古梁长6油藏注采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控水稳油前后产量变化监测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为例,在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定量分析评价基础上,选取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储层厚度与孔隙度乘积6个参数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将长6油藏精细划分为15个小层,将所有砂体划分为E,G,M和P 4类流动单元。结果表明,盘古梁长61底部和盘古梁长62顶部是研究区盘古梁长6油层组的主力油层,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岩性、物性、沉积微相和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此次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取值,综合评价函数与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低孔、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符合该类储层流动单元评价划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长期浅埋”和“晚期快速深埋”的两段式深埋过程,在塔里木盆地深层形成了三项独特的地质特征:①深埋砂岩储层的物性保持较好,岩石孔隙度较大;②泥岩的速度、密度显著增大,一般大于砂岩;③储层内地层压力大、耐压性好、不易变形。上述特征成为塔里木盆地深层剩余油地震预测的重要地质基础。根据东河1油藏的实际参数建立了东河砂岩油藏的储层地质改造模型,开展了地震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含水饱和度上升、泥质含量下降均引起反射振幅减小,0~100%范围内的含水饱和度变化与10%~0范围内的泥质含量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相当;②孔隙度上升引起反射振幅增大,14%~24%范围内的孔隙度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10倍于10%~0范围内的泥质含量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③在本文假设条件下,孔隙度上升与泥质含量下降是共生关系,两者产生的振幅变化同时出现、方向相反,综合响应以孔隙度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为主。以油藏开发中后期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注水井和高含水采油井的相对位置分析目的层反射振幅平面图上的明显分块特征,即可识别长期水驱开发活动引起的储层物性定向改变与油水置换作用的综合响应区域,确定主要的注水受效方向和近似的水驱前缘形态、边界,其外部即为主要的剩余油富集区,并得到东河1油藏新钻井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生产中含水率的变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水驱油效果的好坏。见水早、含水上升快、水驱油效率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低渗透油藏开发。水驱油藏含水率的变化问题属于岩石中油水两相渗流的范畴,含水变化特征必然决定于岩石物性、油水特征和驱动力等因素。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水驱油藏,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原始含水饱和度、应力敏感性和驱替压力等因素对含水率变化和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孔隙的连通性是影响含水上升规律的重要因素,而初始含水率主要是由原始含水饱和度决定,适当的控制驱替压力有利于控制含水率,提高水驱油效率。考虑到低渗透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建议实施超前注水,避免压力下降造成的渗透率伤害,从而利于提高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W油田C6低渗透油藏水驱前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不明确的问题,通过X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相渗实验以及真实砂岩微观渗流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油藏注水前后储层岩性、物性及渗流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储层特征变化的机理及影响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黏土矿物总量整体呈减少趋势,方解石含量增加,在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含量减小,绿泥石含量稍有增加;岩样长期水驱前后,物性好的岩样孔喉中值半径变大,渗透率增大,非均质性变弱;物性较差的岩样孔喉中值半径变小,渗透率降低,非均质性变强;水驱后的相渗曲线整体向左偏移,岩石的亲水性减弱,残余油饱和度增大,见水时间更早,含水上升更快;注入水长期冲刷对储层造成一定伤害,水驱油的驱替效果变差。研究成果为低渗透油藏的描述、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90年代采油三厂油藏开发重点由侏罗系向三叠系转移以来,相继快速有效地开发了五里湾、盘古梁、吴仓堡等三叠系长6油藏,目前三叠系长6油藏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厂储量的73.7%,占全厂产量的66.3%。重点总结对比了五里湾、盘古梁、吴仓堡等已开发长6油藏的递减规律、含水上升规律、压力上升规律等开发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6油藏的稳产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G271长X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水驱主向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较快,侧向油井受效差,压力保持水平低。实施加密后井网水驱优势方向未得到有效改善,水驱矛盾仍然突出。为均衡平面水驱,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油藏中北部加密区选择5个注水井组开展空气泡沫驱实验研究,实验表明空气泡沫驱技术在加密井网条件下通过泡沫液能封堵裂缝及高渗段,气体进入致密孔喉可减小注水易水淹的风险,对应5口侧向油井液量上升、2口主向油井含水下降,效果初显。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复合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庆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属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严重影响到水驱油波及效率。针对该油藏地质特征和见水状况,研制了预交联颗粒/水驱流向改变剂/聚合物弱凝胶复合深部调驱体系,其中预交联颗粒/水驱流向改变剂具有较高的膨胀率,发挥了深部调剖作用,有效封堵大裂缝出水通道;聚合物弱凝胶主要发挥了驱油作用,有效启动中小裂缝中剩余油。利用该调驱体系在两井组进行了矿场应用,结果两井组在14和15个月中分别增油3564.38t和3801.00t。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长6油藏开发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90年代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油藏开发重点由侏罗系向三叠系转移以来,相继快速有效地开发了五里湾、盘古粱、吴仓堡等三叠系长6油藏,目前三叠系长6油藏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厂储量的73.7%,占全厂产量的66.3%;总结对比了五里湾、盘古梁、吴仓堡等已开发长6油藏的递减规律、含水上升规律、压力上升规律等开发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6油藏的稳产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对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组为例,选取了渗透率、孔隙度、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指数及流动带指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将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A、B、C3类,划分结果与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