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电力资源与消费总体呈东、西错位分布,“西电东送”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特别是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目标下,研究完善我国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跨省跨区交易的实践,重点分析了我国跨区电力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开原因分析,提出进一步强化省级市场建设、有序探索金融性合约在跨区交易中的应用,研究区域辅助服务和中长期容量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2.
预测了西北5省(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的配额量和交易量,建立了配额制下可再生能源电力跨区、跨省交易经济性评价模型和方法,分析了新疆、甘肃和青海等西北可再生能源主要基地跨区、跨省交易送出的主要目标市场,提出了争取可再生能源电力输电补贴、水电比重偏大省份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结算价格采用本省平均购电价格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为实现区域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澜沧江-湄公河(澜湄)区域各国正在积极推进区域电力互联互通建设,未来区域电力交易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然而该区域现有的电力交易模式较为单一,无法适应未来更大规模和更加复杂的电力交易需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套适应未来区域电力发展的新型电力交易模式。首先分析了澜湄区域跨国电力交易现状,在研判区域未来电力格局后,分析得出现有交易模式在应对未来电力贸易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包括南部非洲跨国电力交易模式、欧洲多国电力市场耦合模式、美国PJM跨区电力交易模式等在内的多个世界典型跨国跨区电力交易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势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分阶段构建澜湄区域电力交易模式的总体设想,相关研究结论为增强澜湄电力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碳中和”背景下,为进一步完善省间电力交易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电量平衡,构建了跨省电力交易空间结构模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了2016—2019年省间电力交易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并通过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省间电力交易具有一定区域特征,西北部地区在网络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省间电力交易网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特高压输电建设情况和供需差的变化。因此,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应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建立跨区域交易中心,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省间电力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7.
8.
9.
10.
正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电力体制改革,7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发改运行[2018]1027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在总结已有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推进电力 相似文献
11.
12.
《可再生能源》2019,(12):1842-1849
为打破省间交易壁垒,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建立了基于低碳激励型出清的清洁能源跨省区交易双层优化模型。针对传统出清方式未充分考虑常规能源发电的环境负外部性,文章提出了一种低碳激励型出清方式,并以最大化交易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目标构建了交易中心出清模型。模型上层引入碳交易机制,将碳排放外部成本内部化;基于利润最大化建立了各发电商交易竞价决策模型;通过算例仿真,从多个角度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调动常规能源发电商的积极性,促进清洁能源发电的大范围消纳,还能够满足各发电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基于电网侧储能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一种考虑多市场交易模式的电网侧储能系统优化配置双层模型。模型外层以储能投资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考虑了储能能量市场收益、调频市场收益、调峰市场收益和投资成本;内层以系统运行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考虑系统的发电成本、调频服务成本、调峰服务成本和弃风成本。通过内外双层模型综合考虑了储能的规划和运行决策问题,模型在改进的IEEE39节点进行仿真,算例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电力交易方式和调度方式仍存在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这是导致近一时期煤电矛盾的重要原因。文章建议,改进电力交易方式,实行发电方与用电方直接交易,电网收取合理的过网费;改进电力调度方式,实行按机组能耗由低到时依次上网。实施这两项措施,有利于理顺煤电供求关系,节约大量电煤资源,大幅度降低工商企业用电成本,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小CPI上涨压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