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在有限的学时内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授课,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基于Simulink和图形用户界面GUI构建了电子电子技术仿真平台,在建模仿真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可使学生能更直观、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学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岩;贾小龙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21):87-88
本文在MATLAB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仿真技术对电力电子变换器电路进行了SIMULINK仿真,完成了借助于图形用户界面GUI功能的虚拟实验平台的搭建,达到了基本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4.
"电力电子技术"是控制、机电和电气等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涉及控制理论、控制系统、电路学、器件学和能量载体等教学内容,知识面广,与工程实际结合十分紧密。针对传统案例教学中,案例工程背景分散,不具典型性,本文提出了采用磁浮列车供电系统作为综合性工程案例平台,探讨了该平台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关系,以及在该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传统电力电子实验平台不能满足高阶、创新实验教学要求的缺点,采用HIL技术设计了电力电子教学平台,改革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构建了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综合训练3 个层次,培养学生的掌握电能变换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提升学生的解决复杂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所设计的实验平台不需要传统HIL技术中高速采集卡和I/O接口板,采用串口通讯实现物理部分和仿真部分之间的数据交换,虽然会增加一些时间消耗,但极大地降低了实验平台的建设和运维成本,更适合本科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态势下电源变换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要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工科及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以解决电气及自动化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为建设目标,提出 “MOOC+SPOC+翻转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给出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多元的教学设计方案,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资源。以基本斩波电路分析及应用教学单元为例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给出较为详尽的实施方法。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较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高阶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自主研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汤清明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8,20(2):29-30
近年来面对电力电子全控型器件的出现、脉宽调制技术的成熟、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众多新产品的不断推向市场,以往教材中晶闸管及电路的内容已明显落后,近年出版的一些专著又不适合教学的形势,我们探索了电力电子全控型器件及电路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的实施问题,采取了器件分开讲,变换电路集合讲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期引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多年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研究型大学的"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性教学理念。其本质是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标,采用多种有效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实验教学方面,构建了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实施,体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的原则,适合于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创新的能力。该实验教学体系实施以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设计、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9.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利用电力半导体开关器件对电能进行高效率的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门横跨电子、电力和控制三个领域的新型的工程技术学科,是以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教学体系、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研究等几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利用AT89C51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及RS485串口通信技术,来实现远距离温度的采集。通过MATLAB的GUI设计,构建控制界面,实现温度曲线的绘制,高低温报警,数据存储,温度变化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更方便地产生各种辐射源的调制信号,文中利用MATLAB GUI设计了一种辐射源信号发生软件,该软件能够灵活地产生大部分常用雷达辐射源波形,而且可以自由设置各种调制波形参数,完成FFT变换,绘制时频域波形图,以便于时域和频域的观察与分析,同时能生成MAT格式文件以及DSP器件所识别的DAT文件,方便MATLAB和DSP仿真使用,并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与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数学物理方法在工科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周布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2):102-106,109
数学物理方法是电类专业技术中应用的基本科学技术方法。但在工科电类专业课程编写的许多教材在论述专业技术时,存在对所应用的数学物理方法说明不足的缺点。针对这个实际问题,本文以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电力电子技术》及其教学为例,阐述数学物理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就数学物理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在教学与教材中的运用,提出一些意见,还就该课程教材的处理方面,提出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物理方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磁性元件为电力电子电路的关键器件之一.它们在现有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不仅少而且零散,与其地位不相称.由于电力电子电路的开关方式以及控制方式的多样性,使得电路中磁性元件的工作模式比较复杂,成了学习的难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增加了磁基础知识回顾、磁芯损耗和线圈设计技术以及磁性元件设计方法等磁技术基础内容,并积极研究了采用图形法与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等磁技术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补充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艳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5):97-98
通过MATLAB平台,进行GUI编程,设计并实现了可视化的通信原理仿真平台,包括线性模拟调制与解调、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量化编码等内容的演示,操作性强、直观易懂,对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电力电子技术理论进行工程设计能力,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上增设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并开放实验室;采用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相融合的方法,将硬件实物设计和虚拟仿真相结合,有效解决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