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探讨了驱油效率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过程中,润湿性不同,驱替机理不同。水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剥蚀机理;油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油沿孔道壁流动机理。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开发中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物性、孔隙结构、注入量、注水速度、润湿性等。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开发效果对注水速度较为敏感。针对不同的储层,采取合适的注水速度,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平面非均质性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于特低渗透油藏,平面非均质性对储层的驱替效率和油气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很大。通过考虑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征,建立一维油水非混相驱替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重点分析了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及其分布方式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造成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和地层压力下降,油井出口端含水率升高,驱替效率降低;在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确定的情况下,按线性增加型和先增后降型2种分布方式驱替时,驱替效果较好;在水驱油过程中,地层注入端的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规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水驱压力对特低渗储层水驱油效率及产液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峰油田长8特低渗透储层为侧,通过建立不同试验条件进行水驱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开发初期和不同开采阶段提高水驱压力对驱油效率和产液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开采阶段提高水驱压力均有利于低渗储层水驱驱油效率和产液速度的提高,但开发初期压力不能过高,否则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注入水易沿高渗条带突进,过早形成水窜,不利于驱油效率的提高;相反,晚一些提高水驱压力,即在无水期结束或含水95%后提高注水压力驱油,更有利于驱油效率和产液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胡151区延9储层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胡151区延9储层微观渗流特征为实验目的,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进行研究认为:延9储层油驱水渗流类型以非均匀型网状渗流为主,均匀渗流和指状渗流为辅;水驱油时的孔隙空间特征主要以指状渗流为主,局部可以观察到网状渗流;孔道中水驱油方式主要呈现以非活塞式驱替为主;无水采油期时间短,驱油效率较低;微观残余油类型主要为簇状残余油;孔喉结构非均质性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储层润湿性是次要影响因素,储层物性和驱替压力对驱油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低渗透油层进行微观水驱油实验,并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相对渗透率、压汞等分析测试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孔隙结构类型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之间内在联系,为油田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3种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溶蚀孔和裂缝是影响本区微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实验得出主要的微观渗流类型为均匀渗流、网状渗流、指状渗流3种类型。储层孔隙结构类型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孔隙类型储层对应不同的微观渗流特征;裂缝发育带的水驱油形式取决于孔隙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的相对大小;影响驱油效率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为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润湿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邮凹陷南断阶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较差、不同区块开发难易程度差异较大等问题,综合应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离心实验及油水驱替等实验技术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油水渗流机理及核磁共振可动流体百分数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五元分类系数法对不同区块进行了储层评价和分类优选.结果表明,南断阶特低渗透油藏泰州组储层物性优于阜宁组,不同渗透率储层喉道发育特征差异较大而孔道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渗透率越小则微孔隙越发育;储层主流喉道半径与渗透率之间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泰州组和阜宁组储层可动流体百分数平均值分别为67.2%和32.9%,阜宁组可动流体百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陈2、竹墩、许庄、方巷和徐31区块.水驱过程中油相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小,但水相渗透率增加幅度很小,水驱油效率平均值为54.1%;水驱后储层较大孔隙空间仍含有一定量残余油,而微小孔隙中的原油基本未被驱替出来.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不同区块储层开发难易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竹墩区块泰州组,陈2、许庄、竹墩、方巷和徐31区块阜宁组.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2个典型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例,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模拟注水开发过程,对水驱油过程中油水微观渗流通道类型和驱替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实验过程中共观察到粒间孔、溶蚀孔、粒间孔一溶蚀孔、微裂缝、微裂缝-孔隙和微孔6种主要的油水渗流通道,其差异性与沉积微相、孔隙和喉道的分选、连通情况及粘...  相似文献   

8.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对安塞长6特低渗透油层见水后的水驱油机理及特征观察分析认为:贾敏效应对见水后的水驱油效率影响突出,表现形式为注水阻力增大、注入压力升高。随注入压力的增加,注入水形成新的渗流通道后使原已形成的水流通道“锁死”;残留于孔隙喉道处的油滴受毛细管附加阻力影响只发生变形而难以运移。在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影响下,长6油层中流体的渗流仅作用在部分连通较好的大孔隙内,当注入0.5~0.8倍于孔隙体积的注入水后,油井均已见水。残留于水洗通道中的油滴在水动力作用下不断发生卡断-聚并-再卡断的过程为见水后驱油效率增加的方式之一。在裂缝发育带水驱油的形式主要取决于孔隙渗透率、裂缝渗透率以及驱替压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非均质油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饱和度和低产等特征,利用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而CO2 驱油能显著提高特低渗非均质油藏的采出程度。根据特低渗非均质油藏的地质和储层特征,利用双层非均质岩心模拟油藏非均质性, 设计完成了5 种不同注气速度下(1、2、4、8、10 mL/min)的驱替实验,系统分析了CO2 驱油速度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CO2 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段在CO2 窜流之前,随着注气速度的变大,推进速度变快,突破时间逐渐前移;合理的驱替速度使得CO2 气体与岩心孔隙中水及原油的接触时间变长,采收率提高,从而提高特低渗非均质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注入压力高,而氮气在特低渗油藏具有良好的注入性。本文在特低渗透岩心水驱后分别进行了常规的注氮气、水驱后水气交替、水驱后脉冲注氮气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特低渗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导致气体在大孔道易形成窜流,水驱后常规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有限。水气交替通过多轮次的注入使油藏中不同相态流体的分散程度提高,在优势流动通道中形成毛管阻力,促使后续注入气体进入局部致密区,可有效提高采收率16.37%;脉冲注气通过周期性注气方式,在局部高渗区和局部低渗区间形成压力扰动与交互渗流,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地重新分布,从而启动油层低渗区原油,提高采收率15.94%。此外,脉冲注气的注气压力比较低,与水气交替开采方式比较注入性提高。图6表1参12  相似文献   

11.
低渗低阻油藏开发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渗低阻油藏是一类特殊油藏,其成因和开发特征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以中原油田文13北块为实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主要包括:低阻油藏的成因与认识,低渗油田的单相和两相渗流特征.裂缝方向与水驱方向的夹角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产量、含水率及水驱变化规律.产量变化主要表现为初始产量高,递减快,生产稳定后产量递减符合双曲线递减规律.最后探讨该类油藏开发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对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有借签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crude oil in Longdong area is produced in the form of emulsion containing associated oil and water, which needs to be separated before dispatch to end user. Chemical demulsific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technology to break the emulsions. In this study a rheolog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urve of viscosity-temperature and lower limit of temperature was determin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low-temperature commercial demulsifies were implemented for studying demulsification performance by bottle test method. Mechanism of low-temperature demulsifier was studied by using spinning drop interfacial tensiometer to determine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the crude oil and demulsifier solution by considering the concentration. Turbiscan stability analyzer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temperature, and d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on emulsion stability.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demulsification was verified through the study of low-temperature demulsifier effect on interfacial tension. Efficient low-temperature demulsifiers AR102, AR901, PR929, and PRC06 were selected. PRC06 was chosen to be the best at 40°C, and when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was 200 mg/L, dehydration rate was 99.51%.  相似文献   

13.
低温低湿空调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实现低温低湿空调环境的方法及其核心设备除湿机的种类和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塔中低压深井长封固段大温差固井面临的低密度水泥浆高温稳定性差、易漏失、返出井口后长时间无强度等固井技术难题,开展了密度 1.20~1.60 g/cm3大温差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从抗压、抗剪切性能、颗粒形态等方面对漂珠进行优选;基于颗粒级配原理,从提高水泥浆稳定性和抗压强度出发对减轻剂、填充剂、超细材料进行优选及合理组配,结合缓凝剂和降失水剂之间的协同作用,设计出一套长封固段大温差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低密度水泥浆体系流变性好,失水低,模拟工况条件下,水泥浆上下密度差小于 0.02 g/cm3,稠化时间和强度发展满足施工要求,能满足温差 70~120 ℃、一次性封固 6 000 m左右的固井需要。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砂岩油藏低效循环形成时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低效循环形成后油水井在开发过程中的表现特征,结合实际区块中油水井井史数据,选取注水强度突进程度、水油比增长速率、采液强度上升指数、注采压差递减速度等作为判定低效循环形成时机所需的动态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取各指标权重,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低效循环形成时机的评判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江苏油田高6断块油藏实际生产油水井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准确可靠,符合矿场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歧口凹陷位于大港油田黄骅坳陷的中北部,其埋深大于3000 m的古近系低孔低渗储集层分布广泛,勘探程度低,潜在的油气资源丰富,是现今乃至今后几年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对歧口富油气区域的勘探意义重大.从大量基础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出发,通过对低孔低渗储集层与深度、层系、岩性及沉积相带等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歧口凹陷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因机理是由储集层岩石矿物成分、沉积相带、压实作用、成岩作用等因素共同控制,在低孔低渗储集层评价中要特别重视沉积相带的变化,重视胶结物的性质和成岩作用,可以提高低孔低渗储集层有效性分析和油气层评价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海上油田未开发储量中的低品位、难采储量越来越多,受环境、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海上三低油田开发起步晚,尚未达到规模和有效开发的阶段。基于对海上三低油田地质油藏特征的深入分析,总结了已开发油田的主要生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难点;结合海上开发条件和现状,提出了推广长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单井压裂和整体压裂结合、实施合理注水开发和全过程储层保护等有效的开发策略,为探索海上三低油田有效开发模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低压低渗气藏钻探过程中的保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塔巴庙区块低压低渗气藏物理特性复杂的情况,推荐一套切实可行的气层保护方案。即实行全面钻井液监控;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储层保护前期研究;采用与地层流体配伍性好的阳离子钻井液体系;降低钻井完井液的滤失量,API滤失量小于5mL、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15mL、固相含量小于8%、含砂量小于0.3%;根据储层裂缝的宽度和走向使用保护剂;对裸眼完钻的气层利用洗井清除井壁附近的污染带,恢复储层原始渗透率;固井作业防止气窜;采用具有抑制地层水敏、速敏保护气层的优质射孔液;水力压裂优化压裂设计,严格压裂施工。总之,气层保护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将对气层产生伤害.因此需加强气层保护研究,做到在钻开气层到投产的每道工序都采取积极有效的气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低孔低渗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建立测井解释岩电参数模型,需要按岩石物理特征对储集层进行分类。通过实际资料和理论分析,对比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品质指数两种宏观物性参数的差异,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的有效方法和反映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特征参数。利用两种指数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典型低孔低渗储集层60块岩心的压汞实验资料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按照储集层品质指数对储集层进行分类能更准确地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理论分析亦证明,储集层品质指数与孔隙结构之间呈单调函数关系,而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孔隙结构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单调函数关系,储集层品质指数比地层流动带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化。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20.
低温压力容器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设备,它是指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的压力容器(包括由于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壳体的金属温度低于或等于-20℃的压力容器)。在压力容器制作中,往往有人误将设计图样中设计温度为-20℃及以下的压力容器全部当作低温压力容器来处理,忽视了满足一定条件的“低温低应力工况”可不受低温压力容器一系列控制条件约束的问题,给制造、检验和验收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了制造成本。1 “低温低应力工况”的概念(1) 在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附录C《低温压力容器》和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附录A《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