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霉素菌渣中提取麦角固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废菌丝体是青霉素生产的副产物,探索了从青霉素菌丝体中提取麦角固醇的方法,并进行了提取条件的优化。实验证明:以麦角固醇含量为0.76%的青霉素湿菌丝为原料,使用浓度为2.5 mol/L的NaOH溶液,在温度为100℃,甲醇浓度为25%的环境中皂化180 min,使其中的麦角固醇充分皂化,根据情况选择乙醚或者石油醚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为从青霉素菌丝体中提取麦角固醇的最优方法,其收率可以达到0.71%。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因素条件优化实验确定的酿酒酵母摇瓶培养生产麦角固醇的最佳发酵条件是:28℃,pH 6.0,装液量为45 mL(250 mL),接种量8%,发酵48 h,麦角固醇的含量达到1.36%,产量高达19.95 mg/100 mL。采用乙酸酐显色法进行麦角固醇萃取剂的选择及萃取条件的确定。实验表明,丙酮为优选萃取剂,最佳浸提固液比(菌体质量与丙酮体积比)为1∶25。  相似文献   

3.
万寿菊叶黄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以万寿菊干花粉为原料,通过改变溶剂种类、提取时间等条件对叶黄素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溶剂采用氯仿-乙醇3:2的混合溶液,浸提次数2次,物料比1:10,浸提时间每次浸提2 h,皂化时NaOH的浓度5%,皂化时间8 h,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蚕砂提取植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亮 《广西化工》2002,31(1):27-27,43
通过一系列提取工艺,可从蚕砂中得到高附加值的产品-植醇。  相似文献   

5.
林琳 《大化科技》2004,(3):12-14
本工艺采用紫外光照法用麦角固醇生产维生素D2(简称VD2),并对其生产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比较,进行了工业化实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最终麦角固醇转化率为50%以上,维生素D2选择性得率为40%以上.达到了工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麦角固醇的市场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麦角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2前体,加热异构失去两个氢原子得到VD2,是生产VD2、氢化可的松、黄体酮和芸苔素内酯的原料,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麦角固醇的生产方法有发酵法和提取法两种,江西赣南制药厂、四川科德药业公司和四川汇鑫公司采用发酵法生产,总生产能力不足10t/a;山东东辰集团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开发了从青霉素发酵废菌丝体中提取麦角固醇的工艺技术,已建成生产能力为4t/a麦角固醇的工业性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以废次烟叶粗提物为原料,采用乙醇和溶剂油动态皂化方法萃取茄尼醇的工艺。讨论了影响动态皂化反应的主要因素,确定了优化的工艺参数:氢氧化钠为皂化试剂,6号溶剂油为烟叶粗提物的溶剂,体积分数为80%乙醇为氢氧化钠的溶剂,氢氧化钠与烟叶粗提物浸膏的质量比为1∶4,皂化反应时间为2.5 h。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经过动态皂化处理,茄尼醇收率119.4%,比经常规的先皂化后萃取处理收率增加9.3%;烟叶粗提物中的茄尼醇质量分数达到19.6%,比常规皂化处理增加2.94%。此外,采用动态皂化减少了工序,节省了萃取溶剂消耗量,因此该法是一种高效快速萃取茄尼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麦角固醇紫外光照反应条件与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角固醇紫外光转化为维生素D2的工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麦角固醇紫外光照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取反应动力学参数。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麦角固醇发酵不同流加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桦  唐芳  谭天伟 《化工学报》2002,53(12):1233-1237
研究了不同流加操作条件对实验用酵母菌的生物量和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以提高麦角固醇的发酵水平.比较了恒速流加、恒残糖反馈流加、指数流加、控制溶氧的指数流加、脉冲流加、控制溶氧的脉冲流加等流加条件下pH值、溶氧、残糖浓度、生物量、麦角固醇含量等参数的变化,对相应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控制溶氧的脉冲式流加是一种较好的流加方式,与传统的发酵操作相比每升发酵液的麦角固醇产量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0.
郭庆  赵露  李凯  徐宾朋  赵厚发 《辽宁化工》2023,(12):1768-1770+1774
以羊毛醇为原料,通过皂化、萃取、浓缩结晶及重结晶等工序,建立了胆固醇的产业化工艺路线,研究了各工艺条件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用量为羊毛醇质量的2倍,10%碱液用量为羊毛醇质量的1倍,时间为7 h;萃取剂为环己烷,用量为皂化液总质量的5倍,时间为60 min,重复萃取2次;结晶试剂为乙酸乙酯,用量为浓缩物质量的8倍,加热回流时间为1 h;重结晶试剂为无水乙醇,用量为胆固醇质量的8倍,p H值为10.5,回流时间为2 h,结晶温度为5~10℃。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所得胆固醇产品的收率≥90%,含量(质量分数)≥95%,熔点≥147℃。  相似文献   

11.
以麦角甾醇为原料,经七步合成24-表油菜素内酯,前两步反应不需进一步提纯,提高了收率、具有工业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稻米糠中提取植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从稻米糠中提取植酸的方法,研究了浸取溶液酸度、浸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找出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率达9%。  相似文献   

13.
膜萃取过程的传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膜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本文在中空纤维膜器中研究了膜萃取过程的传质特性。通过四种不同体系的实验,求取了基于水相的总传质系数,提出了求算膜萃取过程中各分传质系数k_(?)、k_(?)、k_(?)的半经验关联式。研究表明,减小膜阻可以强化膜萃取过程,提高过程的总传质系数.比较和分析膜萃取过程中各部分传质阻力,可以看出,对于萃取相平衡常数m1的体系应选用疏水膜器,对于m1体系则应选用亲水膜器。  相似文献   

14.
主要考察了醇溶剂的种类、反应温度、醇质量分数、保温时间、酸的质量分数、液固比等六因素对醇类溶剂提取松木中木质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的种类及液固比对木质素产率影响较为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70℃,液固比10∶1,保温时间120 min,醇的质量分数40%,酸用量0.1%,溶剂种类:乙二醇。另对产物进行紫外和红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2d,p)水平上对过氧化麦角甾醇进行了计算研究。优化得到了过氧化麦角甾醇分子的结构,给出了分子的键长、键角、二面角等参数,并对其进行了1HNMR光谱、IR光谱、UV-Vis光谱理论模拟和自然电荷分析。自然电荷计算表明,羟基O和H原子很可能是关键的活性中心。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微型实验方法,探讨了葛根中总黄酮的提取.与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实验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24—表油菜素内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述了新型植物激素24-表油菜甾醇内酯的合成路线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并以麦角甾醇为原料,经七步反应,以总收率33%合成了24-表油菜甾醇内酯。  相似文献   

18.
叶黄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永祥  曹端林 《山西化工》2004,24(1):16-18,40
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的、具有双重功效(增色和营养)的食品、医药添加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叶黄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实现工业化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