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交车铣铝合金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得到了车铣铝合金时,不同轴向进给量、用向进给量、切削速度及切削深度下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并由此分析了这几个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车铣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建立了正交车铣加工件理论粗糙度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已加工件理论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等距型面在连接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等距型面具有特殊的截面廓形曲线,一般采用仿形车削或数控车削来进行加工。提出通过正交车铣加工等距型面,应用UG的加工模块和后处理器对等距型面进行正交车铣加工编程,建立了虚拟卧式车铣加工中心,应用VERICUT实现了等距型面正交车铣加工仿真,并对加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正交车铣能较好的完成等距型面的切削加工。  相似文献   

4.
正交车铣运动的矢量建模及表面粗糙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矢量分析,建立了正交车铣运动的矢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描述正交车铣运动的矢量表达式。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计算公式,并对它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凸轮型面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加工效率低等问题,采用正交车铣技术对凸轮型面进行切削加工.建立了正交车铣加工凸轮型面的运动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运动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车铣加工凸轮型面可以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该方法是一种加工凸轮型面的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轴向车铣等距型面的运动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轴向车铣加工等距型面的切削过程,针对其运动过程复杂的特点,以矢量为研究对象,通过矢量分析建立描述其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给出基本矢量方程。通过数学模型对加工的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主要切削参数对运动轨迹的影响。为验证运动矢量模型的正确性,进行等距型面的轴向车铣加工试验,得到包含内外轮廓等距型面的加工样件。结果表明,采用轴向车铣完全可以实现等距型面的内外轮廓加工,理论上只要增大铣刀与工件的转速比就可以得到足够小的工件表面粗糙度,且选用逆铣的切削方式更容易得到光滑的加工表面。  相似文献   

7.
车铣加工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先进切削加工技术之一。本文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正交车铣TC4钛合金切削试验,研究了车铣切削用量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大小的主次顺序,每齿进给量和偏心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采用回归分析原理,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根据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已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呈高度显著检验状态,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正交车铣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给出了正交车铣工件理论粗糙度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工件理论粗糙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用正交车铣完全可实现零件的精加工。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正交车铣工件理论粗糙度的计算模型 ,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工件理论粗糙度的影响 ,并通过实验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分析 ,证明了用正交车铣完全可实现零件的精加工。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轴向车削内孔理论粗糙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主要工艺参烽对工件理论粗糙度的影响,并完全可用轴向车铣内孔实现孔的精加工。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描述正交车铣已加工件表面微观形貌的数学模型,并应用MATLAB对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切削参数加工得到的已加工件微观表面形貌会有很大差别,选择适合的加工参数可在已加工表面得到良好的微储油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对车铣复合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端面车铣复合加工粗糙度的预测模型。根据残留面积高度的几何分析,进行了残留面积高度的三维仿真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车铣加工中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并不一致,零件直径越大处残留高度越大;粗糙度值越大,随着径向尺寸的减小,粗糙度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工具技术》2015,(9):102-104
通过试验研究了轴向车铣TC4钛合金时,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在50m/min到150m/min范围内对已加工表面粗糙度没用明显的影响;每齿进给量从0.05mm增加到0.15mm,已加工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金成哲 《工具技术》2009,43(5):49-52
车铣复合加工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的切削加工技术之一。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了正交车铣加工铝合金工件材料的切削实验,确定了车铣切削用量(铣刀转速、轴向进给量、每齿进给量等)与已加工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正交实验法的方差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及主次顺序。实验表明,铣刀转速(切削速度)和工件转速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应用正交车铣技术改造CE7132A型仿形车床的办法和措施。提出了利用液压马达作为正交车铣的铣削头的原动力,并确定采用内联原动机的方案。在改造后的仿形车铣机床上进行了正交车铣高强度钢的切削实验。证明可以获得很好的已加工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法,在轴向车铣的加工方式下,研究不同的加工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极差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交车铣偏心加工三维颤振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正交车铣复杂运动产生变深度、变厚度的切削特性,基于其加工原理采用解析法提出三维颤振稳定域的理论模型.在模态试验基础上,仿真分析正交车铣偏心加工颤振稳定域叶瓣图,结果表明正交车铣加工产生颤振的条件除了与铣刀几何形状和啮合条件、机床结构的频响应函数、工件材料特性等有关外,主要与铣刀轴转速和切削深度密切相关.在正交车铣切削颤振稳定域试验过程中,切削力频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刀齿切入频率在力频谱中起主导作用时,切削过程是无颤振和稳定的;当系统结构模态频率在力频谱中起主导作用时,将产生颤振并测得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值都大于或高于无颤振情况.因此该理论模型及仿真结果可以有效预测正交车铣偏心加工颤振稳定性,为其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