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工业废铁泥为原料,制备FeCO3,再将其煅烧制取氧化铁红.研究制备FeCO3过程中反应物浓度、温度、终点pH值和FeCO3的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XRD表征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在FeSO4浓度为1.0mol/L、终点pH值为7、反应温度50℃、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2h的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α-Fe2O3的质量分数可达98.11%,符合GB/T1863-89一级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锂云母精矿为原料,考察了用硫酸盐法浸取锂时的煅烧温度、煅烧时间、酸矿质量比、酸化焙烧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当升高煅烧温度、增加煅烧时间、增大酸矿质量比、增加焙烧时间均有利于锂的溶出。最佳反应条件为:950℃煅烧2h,浓硫酸酸化焙烧3h,酸矿质量比为1.5:1,在此条件下锂的溶出率可达到96.95%。  相似文献   

3.
微波加热干燥钛精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钛精矿在传统干燥箱和微波炉内的干燥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所用时间仅为传统干燥箱所用时间的1/105,微波干燥的最大脱水率比传统干燥箱大0.621%.微波加热后.矿石表面出现更多裂纹.在本实验范围内,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为微波功率,其次为煅烧时间和物料重量.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700W,煅烧时间90s,物料重量10g,最佳实验条件下,钛精矿干燥脱水率为6.693%.方差分析表明:微波功率和干燥时间对物料的脱水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将均匀设计方法应用于化学共沉淀法制备M型钡铁氧体.经XRD、SEM等技术并结合均匀实验结果,研究合成因素Fe/Ba摩尔比、滴定时间、滴定温度、溶液pH值、晶化时间、晶化温度、预烧温度、预烧时间、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所合成的M型钡铁氧体的影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均匀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得到了各影响因素与合成物相对结晶度、杂质相含量及颗粒径厚比间的函数关系,由此揭示了对各实验指标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影响主次顺序,确定了各实验指标的因素最优水平取值,为制备优良性能BaFe.2019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硫铁矿烧渣提取氧化铁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硫铁矿烧渣成分组成、粒径分布的基础上,进行了烧渣球磨、水力分级工艺条件的试验.考察了连续0.5h、1.0h、1.5h和两次共1.0h的球磨时间对最终产品质量和产率的影响.两次球磨后,氧化铁红主要分布在停留时间大于2min的区域,粒径主要分布在23.3~10.6μm.采用该工艺提取的氧化铁红,其纯度为92%~96%.  相似文献   

6.
煅烧活化化工原料水热合成4A沸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煅烧活化化工原料后,缩短了晶化时间,而且使合成4A沸石的纯度达到最高。通过实验得出了用化工原料煅烧合成4A沸石的最佳条件: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2h,水热合成时间4h。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煅烧使贝壳的主成分CaCO3分解,生成活性较高的CaO为主体的胶凝材料,方法用石灰活性度的方法测试评价其活性度.以活性度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了贝壳初始破碎粒度、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等工艺参数.结果在所有因素中,贝壳粉的粒度影响最大,煅烧温度也是显著影响其活性度的重要因素,煅烧时间对活性度有影响.结论优化确认的工艺条件经复演试验,获得了大于350ml的高活性度,根据活性度的判据,该工艺参数下其生烧和过烧的含量都在2%以下,其煅烧贝壳的活性完全可作为胶凝材料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相似文献   

8.
用选择性溶解除杂法由铁精矿制备氧化铁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氧化铁红的常用原料为废铁。为扩大原料来源,发展氧化铁红生产,作者探以铁精矿为原料,用化学选矿法,即依次用碱、酸进行选择性溶解浸出杂质,再经氧化焙烧转型,制备氧化铁红,所得产品符合GB1863-80中规定的一级品质量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生产氧化铁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锌厂锌氧粉中锑浸出的不稳定性,研究了煅烧前后锌氧粉中锑的水浸行为.以粒径小于0.074 mm的锌氧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煅烧预处理-蒸馏水浸出的方法,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二氧化锰粉用量对锌氧粉中锑浸出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水浸条件下,获得最优锑浸出特性的煅烧条件为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8 h和二氧化锰粉/锌氧粉质量比10%.在该实验条件下,煅烧预处理的锌氧粉经水浸出后,水浸液中锑含量小于0.7 mg/L.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白山地区石炭、二叠煤系高岭土(或高岭石)为试样,进行了矿物成分、含量分析和研磨、煅烧、添加不同漂白剂加工工艺实验。研究了煅烧过程中白度的变化规律,成功地找到了提高该地区煅烧高岭土白度较有效的添加剂。为进一步扩大实验和开发利用该区高岭土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FeF6]3-为铁源、氨水为沉淀剂合成了介孔-βFeOOH(四方纤铁矿)粒子。对所合成的介孔氧化铁粒子用红外光谱(IR)、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分析(TG-DSC)、氮气吸附脱附(BET)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介孔氧化铁粒子具有不规则椭球状形貌、虫孔状介孔结构,比表面积达164.4 m2/g,用乙醇萃取可以完全除去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模板。  相似文献   

12.
光电催化技术为环境治理和化工生产提供了一条节能、环保的路径。高活性光阳极材料是光电催化技术实际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因此为提高光电催化技术实际应用效率,亟待开发高效的光阳极材料。Fe2O3由于具有禁带宽度窄、稳定性高、价廉等优点成为光电催化研究的热点,且其在光电催化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获得高效的Fe2O3光电催化剂,研究者针对Fe2O3自身能带位置、导电性差、空穴传输距离短等缺点进行了调控。对近年来在提高Fe2O3催化剂的光电催化性能所采用的制备技术(如水热法、喷雾热分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原子层沉积法等)、改性方法(如“结”构建、掺杂、形貌调控等)及其改性后的产氢量进行了概述,并对Fe2O3光电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浓磷硫混酸加热分解矿样,用铝片还原四价钛,再用三氯化铁标液滴定测定二氧化钛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能满足分析要求,是一种快速、低耗、能大批量分析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铁锰氧化物对酚类污染物的氧化降解能力,采用天然以及合成的铁锰氧化物对苯酚的氧化降解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土壤中铁锰氧化物样品分别为天然针铁矿及氧化锰,合成铁锰氧化物样品分别为合成针铁矿及软锰矿。结果表明:苯酚与铁锰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作用时,还可能与土壤中杂质发生吸附等作用;铁锰氧化物还原反应强度随着反应介质pH值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可用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反应,针铁矿溶解反应的强度与介质的pH值呈负相关关系;天然针铁矿对酚类污染物的氧化降解能力明显高于合成针铁矿,pH值对天然针铁矿溶解反应影响较大;可用一级指数衰减方程拟合锰氧化物还原溶解反应,锰氧化物溶解反应的强度与介质的pH值呈指数衰减关系;pH值对软锰矿还原溶解反应的影响大于对土壤中氧化锰的影响,pH值越小,影响越显著;对比pH值对铁和锰还原作用的影响发现,在pH=6.5时,锰氧化物仍有较强的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铁及其水合物(羟基氧化铁),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进行分析,表明纳米氧化铁呈球形,而纳米羟基氧化铁呈棒状,纳米微粒的粒径在50~120 nm之间。将掺杂这两种纳米材料的氨基酸进行重结晶,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其晶型发生了变化,红外光谱图谱出现了峰的移位和增减,说明纳米材料对氨基酸的晶体内部结构产生了影响。用MTT (噻唑蓝)细胞增值率实验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两种纳米材料的细胞增值率约为70%~95%,细胞毒性评级1~2,表明其较低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收缩核模型,用热重法研究了无氧低水条件下常温氧化铁的脱硫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脱硫初末期控制转移,初期为表面反应控制,随着产物层不断加厚扩散阻力的增大,末期为扩散控制,并计算出初末期活化能。  相似文献   

17.
用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了由硫酸根促进的以氧化铁为主要活性组分的铁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并选择了氧化镧与氧化锆作为辅助金属氧化物添加剂进行了改性。用红外光谱测定了其分子结构 ,用流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结果表明 ,铁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酸强度H0 ≤ - 1 4 5 2 ,比表面积为 1 2 4 8m2 ·g- 1 ,孔径集中在 1 0~ 2 0nm ,分子为桥式双配位结构。经改性后的催化剂用于乙酸丁酯的合成反应 ,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马钢球团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马钢球团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球团技术的发展对高炉冶炼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溶胶-凝胶法与冷冻干燥技术结合制备纳米氧化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胶 -凝胶法 ,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得了粒径在 2 0~ 30 nm之间的均分散球形 α- Fe2 O3纳米粒子。用 TEM、XR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产物粒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始铁盐浓度对产物粒径影响不明显 ,可以在较高初始浓度下制备纳米 α- Fe2 O3;p H值、焙烧温度对粒子形貌和大小有一定的影响 ,但焙烧时间对产物粒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含氯化亚铁母液制氧化铁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含FeCl2废母液生产氧化铁红等产品的工艺;探讨了各因素对FeCO3,α-FeCOH,α-Fe2O3的粒径分布,产品中Fe2O3含量和吸油值的影响;讨论了过程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