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散点透视”一直是理解中国画的一个误区。援引语言学界学者提出的“散点视”概念并对其作现象学方法的理解,将之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法进行哲学比较读解,以期再认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中晚唐时期,诗坛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是怀古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诗人用自已的眼光,自已的体验,烛照历史的情境,面对眼前的古迹,投入冷峻的反思,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返观历史,使他们的作品有了深厚的历史感,同时又有了敏锐的现实感,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从透视和西方焦点透视入手,分析了国人对散点透视法的认识,以国画名作为例分析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性。最后对山水长卷《浙江第一樟》作出了评价,认为它创造性地运用了传统散点透视的法则原理,是中国画散点透视艺术运用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4.
艺术表现中透视学发展的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视学在开始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到现代对于人的视知觉的研究拓展了透视学的分析领域。随着对世界各种文化的了解,人们认识到受更多的文化结构制约的各种透视画法,从而也扩大了透视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当灭点越出图板之外时,不求灭点而用几何作图求作长方体的两个灭点透视方向的作透视图方法。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文化遗产,练习时要求动作圆活、连贯。笔者多年来对廿四式太极拳进行逐段逐式地研究, 经统计后分类归纳廿四式太极拳的圆球计有三类,共十二种,总计有圆球40个。此研究结果便于我们教“实”,避免“阴阳颠倒”、“虚实混淆”的错误动作,从而达到形象自如,动作逼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虚与实”和“黑与白”在哲学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山水画中“虚实”、“黑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宋代山水画“黑、白”与“虚、实”之间不同的构成关系,产生了两种经典的绘画风格一“简洁空灵”与“雄强浑厚”;宋代山水画中“画内之虚白”的讲究,追求的是无尽的“画外之虚境”。  相似文献   

8.
意境理论是唐以后诗歌理论中大量使用的一个概念,也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论范畴。在我国诗歌乃至其它抒情作品中,意境是最高的美学追求、而意境的创造则有赖于情与景、意与象的交融统一。要达到这种统一,就必须处理好“藏”与“露”、“显”与“隐”的关系,即“隐秀”的关系。探讨了“隐秀”与“意境”理论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隐秀”理论对意境理论发展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机器人导航等领域新的图像装置不符合透视规则,无法运用传统的透视位置估计方法,采用吴氏零点分解方法,给出非透视3点问题的解析解.利用新图像装置的几何条件,建立了非透视3点方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实际工程中的建筑表现图图幅较大,灭点出图板的情况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难题。远灭点尺是经我近年来不断思考研究的一项发明成果。视线尺是应用视线迹点法原理而构想的辅助求透视的工具,具有独创特色。估画透视的研究具有实用价植,其中提出的“透视高度=透视系数×真高”,并结合视线尺求透视系数的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创新方法。两种透视尺经样尺试制,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试画及改进。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透视文本图像水平和垂直灭点的快速探测方法.使用一维线性搜索可以快速确定可能邻近水平灭点区域的两个方位角,用二维线性搜索探测到水平灭点.在探测到水平灭点的基础上,根据最小投影轮廓宽度原理,仅对该宽度可能有贡献的像素进行投影,可以快速探测到垂直灭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透视"是西方绘画真实再现空间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在西方传统绘画向现代派绘画过渡的过程中,"透视"由单一的一点透视向多视点透视、透视夸张、逆透视以及组合透视等多种透视形式演变,其功能也由表现空间深度逐步向表述画家思想情感转变,西方绘画由再现艺术逐渐演变为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凸集投影轮廓的透视文本灭点探测方法.通过构建d邻域连接成分的凸集,并对这些凸集进行投影轮廓分析,可以快速确定水平灭点.在探测到水平灭点的基础上,对文本全部前景像素凸集的投影轮廓分析,可以快速探测到垂直灭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考察透视是如何具体的、实质性的呈现为一种技巧形成的过程.虽然希腊和罗马时出现了简单的有透视特点的壁画,但是真正发生技巧变革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尤以布鲁内莱斯基和阿尔贝蒂为代表,对透视技巧的变革和形成作了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量点法的论述 ,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辅助透视作图理论边长半值量点法 ,就其一般情况下的作图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 ,并对特例时的作图参数作了证明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苏轼"笔所未到气已吞"的美学观点切入,重点阐述"势"在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中的美学内涵。一、古代书论家对"势"的美学界定。二、从中外古今众多理论家的阐述中,深化对"势"美学内涵的阐释。三、当代对书法之"势"的认识所存在的误区及其产生原因与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透视文本图像水平灭点的探测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探测垂直灭点的方法.使用文本行的投影轮廓可以探测到透视文本图像的水平灭点,在探测到水平灭点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合适的投影屏位置及搜索最小的投影轮廓宽度,可以有效地探测到透视文本图像的垂直灭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建筑语言、建筑意象、建筑意境这三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理清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对于正确认识建筑创作的目的性、揭示建筑艺术的美学主题,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研究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并比较分析现代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充分阐明了建筑语言的应用是建筑意象生成的物质手段、建筑意象的生成是建筑意境产生的传达媒介、建筑意境的创造才是建筑创作的美学主题这一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而为今日建筑师的创作活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性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与民族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理念,即重表现和含蓄,以有限表现无限.中国传统的绘画"留白"技法从形式上预留空白逐渐发展到思想感情表达上预留空白,诗画同源的传统,使得水墨之间的空白在文字间显示出趣味横生、璀璨多彩的独特艺术魅力.结合对唐代诗歌作品的解析,探讨了"留白"技法在文学作品鉴赏中传达出的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儒家思想开创的"仁"而"乐"的高雅情怀境界理论的提出决定了中国的诗词、音乐、绘画所追求的最高审美标准也是意境。道家思想强调的逍遥物外的"虚静"境界,追求的是在物我交融中造就意象。禅宗思想以心性修炼开创的虚静、脱俗的境界进行分析,使艺术家开始意识到本身的重要性,这种思想逐步地渗入到艺术和审美领域里。最后归纳出儒、道、释三家哲学精神都关注生命、肯定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