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景观设计》2005,(F11):40-41
旅游景区用地1663亩。 规划结构为“一核四区多点”,一核指以蝴蝶广场化蝶雕塑为主构成的核心景域;四区指入口管理综合服务区,历史文化祝家庄,浪漫风情祝家庄和休闲度假祝家庄四个功能区块;多点指中间穿插的多个景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数字建筑的概念阐述,分析国内数字建筑应用现状,并结合天水地区新农村建设实况。在旅游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数字资源尚未有效利用。数字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潜力,如果能结合麦积山景区沿线的旅游资源共同开发,将会有巨大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3.
百里峡艺术小镇,位于河北省涞水县三坡镇的苟各庄村野三坡景区范围内,与百里峡景区入口相对.为河北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的主会场,涞水美丽乡村改造的重点村. 依据《涞水连片魅力乡村总体规划》《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旅游总体规划及近期行动计划》,百里峡以"休闲文化部落,色彩艺术小镇"为发展目标,丰富建筑主体色彩、材料,重点打造沿河门户性景观,改造河滩地.挖掘资源、文化、产业及风貌特点,融入时尚涂鸦元素,打造具有"色彩特色"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4.
只有以体验式旅游为导向,依据可持续发展观,重点统筹与开发兼顾,把握好竞争导向这个关键,才能基于科学发展观对旅游景区规划及开发建设进行指导。本文针对旅游规划和开发建设理念的比较分析,提出要把握好旅游景区的规划原则、景区定位、开发内容及建设方式,规划好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各类项目的建设,同时兼顾旅游景区与社区、旅游市场开拓及资源环境的关系,确保旅游景区科学地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梅花洲区域新农村建设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共14年,分三期实施: 近期:2007-2009年,重点恢复核心区与石佛寺; 中期:2010-2015年,继续提升核心景区并拓展外围景区; 远期:2016-2020年,改善梅花洲区域整体面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景观修缮为前提,发展乡村旅游,开辟新农村建设新典范。  相似文献   

6.
《景观设计》2006,(F03):13-15
景区总用地面积1663亩。 规划结构为“一核、四区、多点”。一核指蝴蝶广场中心以化蝶雕塑为主的核心景域;四区指入口管理综合服务区、历史文化祝家庄、浪漫风情祝家庄和休闲度假祝家庄四个功能区块。  相似文献   

7.
为顺应当前游客对全方位旅游体验的需求,河南省南召县利用其所拥有的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在县域开展全域景区化规划,以全域景区化为区域旅游发展理念,从配套设施服务体系构建、建设标准体系规划、社会体系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局性规划.全域景区化规划是指导南召县全域景区化建设的行动规划和系统性实施方案,具有广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648-650
黑龙峡景区位于华蓥山中段,景区主要工程建设项目为"龙潭漂流",分布发育有21处小型规模为主的地质灾害体。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黑龙峡景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合景区规划与建设活动,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对景区建设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遗产旅游的兴起与发展,遗产型景区开发成为我国旅游规划中重要的内容。文章以大荔丰图义仓景区为案例,探索遗产型景区的规划策略,通过遗产保护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实现景区近期保护建设与远期持续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本文介绍了GIS技术与遥感相结合在旅游景区现状调查、景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库、景区规划决策、规划成果展示等环节中的应用,提供了GIS技术与旅游景区规划相整合的思路。实践证明,GIS技术对提高规划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起到了支持作用,促进了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分步建设实施。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秀萍 《山西建筑》2010,36(21):1-2
以浙江丽水大港头村景观设计为例,从村庄标志性景观、村民公共空间、建筑立面风格、旅游定位等方面对其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介绍,从而为丽水新农村景观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玲  田国行 《中国园林》2021,37(12):110
以探讨中国传统营造中“模数化”的空间规划控 制方法在浅山区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为核心,尝试将传统 营造方法转译于现代实践当中,以期改变浅山区乡村景观空 间控制的无序性和规划与自然山水环境割裂等问题。在传统 “模数化”规划方法的指引下,提出理想情况下浅山区乡村 景观规划“守望形胜、因借地景”2个层面的空间控制路径和 “胜”“势”与“视”3个层级的模数控制,并将其灵活运用 于嵩山浅山区金银花溪乡村景观规划项目的空间规划控制当 中,旨在激发传统营造的现代应用价值,构建浅山区乡村景观 空间呈现内外联动、互通共融、协调统一的风景整体。  相似文献   

13.
曾玲玲 《山西建筑》2014,(21):214-215
阐述了绿道服务于城市新区、方便居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旅游的功能,分析了绿道建设的必要性,并以瓯海绿道网规划设计为例,探索了其规划定位、结构、景观特色等设计思路,以营造舒适的新兴城区绿道空间。  相似文献   

14.
张继力  赵烨  高翅 《风景园林》2023,30(2):123-130
【目的】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据,目前村庄规划存在规划理念、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以风景特质识别为理论和方法体系,探索有利于村庄分类指导目标的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即通过系统分类,对不同乡村区域村庄提供规划设计引导。适应性调整了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3步程序: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绘制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形成了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以风景特质区域为分类依据提出了晋源区乡村保护及利用建议。【结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对乡村的分类指导、开发强度、保护利用模式等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在后续研究中,相关理论及技术方法等仍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康渊  王军 《中国园林》2019,35(9):83
通过对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建设问题的分析,认为保护地与乡村社区二者关系的研究是保护地建设的关键。根据对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关系的回顾,认为从空间营造的角度探讨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共生模式是解决青藏高原保护地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保护区与乡村社区共生关系的形成、演变机制,提出保护区与乡村社区共生界面——小流域是问题研究的重点。分析共生界面的特征,提出3种尺度的营造策略——小流域景观规划、乡村聚落重构与绿色建筑营造。流域尺度强调上游河源区的生态保护,中游河谷的生态保育和下游河口区的生态修复;聚落尺度提出将社区作为景观资源与旅游设施的重构策略;院落尺度利用绿色建筑技术营造新型民居,实现重构聚落的核心内容和小流域景观规划的重点环节,回应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促进保护区与社区共生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相比城市,乡村在交通、经济、技术、意识等诸多层面上落后很多,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客观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城乡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将乡村建设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美丽乡村”的理念为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内涵.走访调查了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景观规划实例分析,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加以归纳,提炼出符合“美丽乡村”内涵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旅游风景区景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风景区中景观景点细节的规划设计成为旅游规划新要求的现实情况,对由此而衍生的新内容“景名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景名规划设计的概念、基本原则,建立了若干进行景名设计的方式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景名规划设计在旅游规划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结果表明,景区内点染主题和意境的景名成为旅游者获得美好体验的重要组成,使得对旅游规划中“景名规划设计”的深入细化研究成为现代旅游规划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8.
范颖 《山西建筑》2014,(24):11-13
以四川省兴文县周家镇天星村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途径为例,通过对天星村乡村资源分析、新农村建设指引下发展模式的探索,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指引下的聚落景观衍变途径与打造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探索——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其规划建设应该成为城市边缘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在考察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