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根据在华北平原三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示范区的调研,针对目前农户储粮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农村储粮实用技术优化集成、农户储粮推荐装具和农户储粮中适用的化学药剂,这对提高我国农村储粮整体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国家粮库提供高品质粮源,增强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农村储粮技术优化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调研,针对目前农户储粮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农村储粮实用技术优化集成、农户储粮推荐装具和农户储粮适用的防鼠药剂。这对提高我国农村储粮整体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国家粮库提供高品质的粮源,增强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下设6个研究方向。其中“东北等四区域玉米储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主要以东北、黄淮海、长江流域、西北地区玉米主产区为重点研究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玉米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储粮特点和存在问题,重点开展以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在仓房隔热密闭的条件下,研究了平房仓内环流均衡温湿度对储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系统可有效控制仓内粮堆温湿度,减缓玉米品质的陈化速度,推迟虫害发生时间,且降低储粮成本、操作简单,适用于高温高湿地区储粮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储粮生态环境,将我国分为三个典型的低温储粮生态区域,即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提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对仓房隔热条件和气密条件的要求及不同地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低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通风降温 夏季隔热 适当控温;中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机械通风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必要的控温;高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为: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或谷物冷却机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谷物冷却机降温。同时给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优化方案的工艺流程图。  相似文献   

7.
我国低温储粮技术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我国现阶段低温储粮技术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应用低温储粮技术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农户储存玉米以地面散堆为多,很少使用装具,储粮方式落后,粮食储存过程中霉变损失严重。在新型储粮装具与传统储粮方式的对比试验中,通过对玉米水分、霉变率、脂肪酸值、玉米芯水分变化等指标的检测,证明使用新型储粮仓代替传统储粮方式可实现玉米就仓干燥储粮,最大限度保持粮食品质,大幅降低粮食储存损失。  相似文献   

9.
10.
杨树作为适应于世界中纬度平原地区生长的速生林,以其生产快、成材早、产量高、易于更新的特点在我国得以大面积的推广和栽培。杨树的种植主要在冬季,但冬季由于其特殊的气候环境以及降水量的减少将会对杨树的成活率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要明确杨树种植的时间、适应温度以及方法,缩短种植时间,提高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黄雪红 《染整技术》2012,34(5):25-29,7
介绍了素锦绒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以及各工序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何玲  杨公明 《食品科学》2009,30(10):123-126
本实验以芹菜为原料,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贮藏温度、山梨酸钾用量、微波处理时间对浆水芹菜保藏效果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 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山梨酸钾用量对发酵浆水芹菜感官指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 < 0.01),微波处理影响达显著水平(p < 0.05)。浆水芹菜最佳保藏工艺参数为:贮藏温度 0.5℃,山梨酸钾用量0.45‰,微波(800W)处理时间68.4s。  相似文献   

13.
焦糖色在食用色素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普通法焦糖色具有高安全性,正日渐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普通法焦糖色为对象,探究了保温时间、样品浓度、热处理等因素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保温时间越长,p H越低且下降幅度越小,并最终趋于平衡;色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120 min后基本稳定;红色指数、黄色指数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减后增的趋势,120 min后保持稳定;色率、红色指数、黄色指数的热处理前后变化基本遵循随保温时间延长变化值增加的趋势,保温超过90 min,变化值接近;样品制备终止后,保温促进物质的后续反应,促使物质稳定,利于各指标的稳定;样品浓度影响焦糖色的稳定性,高浓度焦糖色抑制物质的传递,因此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钱佳成  宋伟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6):252-258,265
为通过挥发性物质变化来探究玉米储藏期间品质变化,并找出相关性特征挥发物,为玉米安全储藏提供参考。本实验模拟不同仓储条件,通过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GC-MS)对玉米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样品得分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储藏周期变化,不同水分、温度条件下玉米样品,雷达图有明显区别,对应传感器显示15%高水分样品比低水分样品更易出现霉味。高温高水分样品在储藏3个月后在主成分分析图上与其余样品有明显区分,表明气味变化较大。气质检测中共检出醇类物质15种,芳香烃25种,醛类23种,酸酯类59种,酮类18种,烷烃53种,烯烃22种,杂环类27种。贡献率较大的是酸酯类、芳香烃和醇类物质。氧气浓度较低时,酸酯类物质挥发量减少,氧气浓度对醇类、芳香烃等影响较小,且只在浓度极低(2%~5%)时,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1-氯二氟甲氧基-4-硝基-苯挥发量会增加。在低水分条件下苯甲醇挥发量较大;alpha-戊基-gama-丁内酯、壬酸和烯醛类物质在低温低水分条件下挥发量较大;酰胺类物质则在高温高水分条件下产生较多;香兰素在高温高水分下挥发量较小;不饱和烯烃与烯醇类物质都随着储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电子鼻和GC-MS能有效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玉米样品进行区分,亦可通过特定挥发物质的多少来判别玉米品质的好坏,水分与温度两个条件对挥发物质影响较大,氧气浓度影响较小,当水分含量低于13%,温度低于20℃时在常压下储藏就能有效防止玉米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在线浓缩程序对食用油中Pb,Cd进行测定,对干燥步骤重复进行4次,待测样实际被浓缩5次,完成后继续灰化、原子化和净化步骤,使待测样品中Pb、Cd含量富集增高,从而保证测定结果准确性。该方法用于食用油中Pb、Cd的测定,RSD≤6.0,回收率≥95%。  相似文献   

16.
进口玉米水分高、杂质多、破碎大,严重影响其安全储藏。本文从日常保管措施、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华南地区进口玉米安全储藏技术,可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花梨减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黄花梨在0±0.5℃,减压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可以显著降低黄花梨贮藏期的呼吸强度,减少VC的损失,有利于保持果实含水量、硬度和可溶性总糖;能够有效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玉米因富含营养物质、自身胚部大,易受到虫霉等侵染,造成其品质劣变,因此玉米保质保鲜储存具有一定的挑战,为此需要明晰玉米的储存品质规律与变化。以初始含水量分别为13.04%、14.03%、14.99%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常温储藏环境(25℃)为对照研究在温度20℃准低温储存期间玉米的容重、脂肪酸值、发芽率、霉菌活动等品质与安全指标变化规律及玉米籽粒微观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20℃下,三个不同初始含水量的玉米的发芽率、脂肪酸值、容重较25℃储存环境下变化均较慢,均处于宜存范围。真菌孢子数随储存时间延长而急剧上升,且与玉米初始水分含量具有显著性相关,即14.99%的玉米储存至120d,真菌孢子数量级别已达到严重危害程度,13.04%、14.03%、14.99%玉米的安全储存期分别为180d、180d和100d。储存期间的玉米微观结构发生了渐变,即表面由平滑整齐变为凹凸褶皱,淀粉颗粒排列由结构紧密逐渐变为稀疏无序。由此可知,玉米在(准)低温储存条件下,储存时间和初始含水量是影响玉米储存品质和微观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实现玉米产后保质减损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