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地锑矿矿物性质及浮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一民  周菁 《中国矿山工程》2010,39(4):13-15,39
介绍了某地锑矿矿石性质研究结果,并介绍了其浮选及机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列举了使弱可溶性矿物实现选择性浮选的七种方法。对其中三种方法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研究:(1)控制定位离子,(2)使用专属性捕收剂,(3)利用浮选速率的差别。要实现这类矿物中两种不同矿物的选择性浮选,后两种方法显得更有希望。利用非常规捕收剂(比常规捕收剂的排列面积更大和/或与表面阳离子的亲和力不同),同时控制pH值和捕收剂浓度,为实现选择性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全面研究弱可溶性矿物的浮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铝盐是脂肪酸钠皂为捕收剂时稀土矿物、假象赤铁矿和重晶石的强烈抑制剂,与水玻璃共用时,抑制效果更好。研究结果曾成功地应用于矿石浮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吸附测量、矿粒与气泡附着时间及矿浆PH值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铝盐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浮选矿浆紊流强度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矿粒与气泡的碰撞、粘附和脱附过程,分析研究了包头白去鄂博磁铁精矿反浮选脱除萤石精选试验中紊流强度对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矿浆紊流强度对浮选有利。  相似文献   

5.
自动定量的矿物学方法已用于研究简单硫化矿的浮选行为。用常规方法测定了粒级矿物的分批浮选动力学,而产品的解离特性则以扫描电镜定量测定物料法(QEM SEM)进行研究。这样就能够确定每一粒级和每一颗粒所含矿物的浮选效果。在考查某一选矿厂再处理流程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发现浮选是有效的,即使该矿粒中可浮矿物的含量很少(<10%)也如此。本工作研究了矿粒粒度、矿粒中的矿物含量以及矿粒表面的矿物含量对浮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治元  王博 《金属矿山》1995,(4):38-41,55
本文对萤石、方解石为例,介绍了萤石,方解石单矿物在自然pH值下单独体系中的浮选结果,并通过萤石-方解石共存体系中浮选试验和热力学计算与分析,提出了矿物表面的相互转化是导致盐类矿物共存体系浮选分离复杂化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揭示了复杂盐类矿物共存体系的浮选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油酸钠溶液进行磁化处理,探究磁化对溶液的pH值、吸光度、表面张力和电导率等物化性质的变化,并研究磁化处理对矿物浮选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磁感应强度320 mT、磁化时间10 min条件下,磁化处理油酸钠溶液后,溶液的pH值、吸光度和电导率较未磁化时分别提高了0.53、0.113和1.7 μS/cm,表面张力下降了14.44 mN/mT;方解石、萤石的Zeta电位绝对值较未磁化时分别降低了2.90 mV和7.41mV;方解石、萤石的浮选回收率较未磁化时分别提高了19.77%、12.81%;方解石、萤石表面的油酸钠吸附量较未磁化时分别增加了0.236 mg/g、0.189 mg/g。  相似文献   

8.
含镁脉石矿物对镍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9.
10.
胺类捕收剂对含钙矿物浮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十二胺、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对白钨矿、方解石和萤石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 捕收能力强弱顺序为十二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且十二胺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均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 但二者的浮选行为有所不同。在pH=8~9的范围内, 十二胺浮选3种含钙矿物的顺序是萤石>方解石>白钨矿, 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浮选顺序为白钨矿>方解石>萤石。基团电负性、水-油平衡度和疏水链长的计算结果表明, 3种捕收剂对含钙矿物捕收性能的差异是由它们极性基的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大孤山铁矿深部铁矿石的矿石性质及可能对选别产生的影响,又对大选厂生产状况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改造进行被动局面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煤中常见的三种黏土矿物高岭石、伊利石和方解石为对象,研究了黏土矿物对煤泥浮选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混入了黏土矿物的煤样的浮选精煤灰分均高于未混入黏土矿物的煤样,且可燃体回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半可溶盐类矿物溶液化学行为及其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溶液化学计算、原子吸收光谱、俄歇电子能谱及浮选实验, 研究了白钨矿、方解石、磷灰石体系中矿物溶解平衡及其对矿物表面性质与可浮性的影响。这些半可溶性盐类矿物溶解度相对较大, 一种矿物溶解组分在另一种矿物表面的化学反应, 将导致矿物表面化学组成、电性及可浮性的变化, 这是半可溶盐类矿物浮选分离困难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SEM、XPS现代测试技术及浮选试验考察了瓷磨黄铁矿和铁磨黄铁矿的表面性质与浮选行为。结果表明,分别采用瓷介质与铁介质磨矿时,黄铁矿的表面形态、表面氧化产物及浮选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瓷介质磨矿时,黄铁矿的浮选效果明显好于采用铁介质磨矿的情形,更有利于黄铁矿的浮选回收。铁磨黄铁矿表面粗糙,腐蚀严重,存在大量的非晶质化亲水性的FeOOH是造成其表面亲水性增强、浮选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矿物的表面结构和表面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矿物化学组成、晶体结构、键型以及形成情况和表面结构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表面改性有关的矿物表面能、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表面电性和表面润湿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磨矿介质对方铅矿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发钰  孙传尧  宋磊 《有色金属》2006,58(3):81-84,98
利用SEM、XPS及浮选试验考察磨矿介质对方铅矿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瓷介质与铁介质磨矿时。方铅矿表面形态、表面氧化产物及浮选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瓷介质磨矿时,方铅矿的浮选效果明显好于采用铁介质磨矿的情形,更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回收。采用铁介质磨矿时,方铅矿表面粗糙,腐蚀严重,存在大量的非晶质化亲水性的PbSO4和FeOOH是造成方铅矿表面亲水性增强,浮选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文献中石墨矿物学基础资料,并对石墨矿物的一些基本性质及与变质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资料表明:H/C原子比率与石墨化程度(μ)、浸油中的反射率R_(浸油)(%)、氧化温度(T_(max))有负相关关系,与菱面体多型(R_h)含量有正相关关系;石墨化程度与浸油中的反射率R_(浸油)(%)、氧化温度有正相关关系,菱面体多型含量与R_(浸油)(%)、T_(max)有负相关关系;随着石墨矿床变质程度的加深,石墨的H/c原子比率、菱面体多型含量逐渐减小,而石墨的氧化温度、浸油中的反射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季铵盐捕收剂对铝硅矿物的浮选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3种季铵盐捕收剂对铝硅矿物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叶蜡石和伊利石的浮选行为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以季铵盐为捕收剂可实现一水硬铝石与3种硅酸盐矿物的反浮选分离;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叶蜡石及伊利石的等电点分别为pH6.0、3.4、2.3、3.2,随着矿浆pH值提高,这些矿物的表面动电位均呈负增加;季铵盐捕收剂主要靠静电作用吸附在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叶蜡石及伊利石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