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汕(头)揭(阳)高速公路揭阳段全长28km,全线有大中小桥通道90余座,由于工期紧,路堤和桥涵台背回填自然沉降时间短,采用注浆处理,对桥涵台背进行加固密实处理。介绍了注浆技术在汕(头)揭(阳)高速公路桥涵台背施工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台背的沉降。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的三大质量通病之一的桥头跳车现象是困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是解决桥头跳车的关键,因此,提高台背回填的施工工艺和加强质量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4.
路基沉降监测及预报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维修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修正指数函数模型可用于对路基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报,且具有一定的精度。文中在修正指数函数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得到原始观测数据与修正指数函数模型拟合数据之间的残差序列,通过AR模型处理残差序列,确立最终的修正指数—AR模型,并通过路基沉降监测实例对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修正指数—AR模型较单纯的修正指数函数模型而言,预测结果精度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沉降情况,分析换填二灰土后公路路基的工后沉降,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平面模型,对换填前后交通荷载作用下的路基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换填二灰土可有效控制路基沉降,起到了加固路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水泥粉煤灰流态回填台背是进行处理桥头地基的一种有效形式。结合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冀鲁界段的成功实例,分析了高速公路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并介绍了用水泥粉煤灰流态回填台背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控制、质量检验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软土地区路基不规则沉降问题,从力学土体的蠕变现象出发,通过origin软件对路基沉降数据进行了分析汇总,并以凯尔文模型为拟合公式,求出公式参数,确定拟合函数,对指导工程变形监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沉降复杂的随机动态变化过程,数学模型在沉降预测中的可靠性和预测能力总是受到限制。为了提升数学模型的预测能力,利用黄土地区某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监测数据,采用不同步长的3次指数平滑法模型,采用交叉验证法和后验精度分析法,对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进行比较验证,获得可靠的最优预测模型;然后,采用平行修正预测法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预测,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交叉验证法和后验精度分析法可获得最优的预测模型,平行修正预测法不但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还增加了预测长度,提升了综合预测能力。该方法原理简单,操作容易,适应性强,也可以应用到其它数学模型中。 相似文献
9.
工程实际中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值的确定一般是先根据现场实测的软基沉降-时间变化过程曲线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再减去已发生的沉降量而得到.实际上,由于地基条件、加固方式及效果的不同,这种仅仅根据路基施工期较短时间的沉降与时间的变化曲线来直接推算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的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有欠合理,推算出的工后沉降有时与实际相差较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沉降预测的新方法,即利用回旋线的曲率变化特性来分析软基沉降变化规律,用回旋线参数方程来直接推算工后沉降量,并详细研究了回旋线参数A值和沉降收敛时间t值的求解方法.结果表明,用回旋线参数方程来推算软土路基工后沉降量快速、简单、直接. 相似文献
10.
对于波动性较大或含异常点的软土路基沉降时间序列,选择以观测时间为自变量的多项式为该类数据列的预测模型。多项式模型容易线性化,适合用贝叶斯分位数估算模型参数。算例分析表明贝叶斯分位数回归估计优于单一的分位数回归估计,远优于传统最小二乘估计。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分析采场覆岩运动与支承压力分布特征,构建了充填采场支承压力计算力学模型;对充填工作面应力分布进行了现场实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充填开采冲击灾害控制机理。研究表明:充填采场支承压力范围与集中程度较传统开采小,一般不会出现塑性区,支承压力范围与充填体对覆岩的承载系数Kc成反比,充填体承载系数Kc越大,充填体对覆岩的支承作用越大,采场支承压力范围也越小;充填采场煤体储存压缩弹性能和坚硬顶板储存弯曲弹性能较小,不易发生冲击灾害。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挠性管排管器头影响挠性管使用寿命及体积大的局限性,设计一种将双向螺杆设置在滚筒轴的内部的挠性管自动排管机构。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增大双向螺杆的导程可提高螺杆的使用寿命;采用双联齿轮机构实现双向螺杆与滚筒差速转动,实现挠性管在滚筒上紧凑有序的排列。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裂隙闭合度力学模型,结合支承压力表达式,计算得出了裂隙闭合区域范围。分析了支承压力区裂隙闭合度的变化过程以及裂隙闭合度变化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岩应力大于某个值时,支承压力区裂隙经历了完全闭合-部分张开-完全张开的过程,渗透率经历了缓慢增加-快速增加-突跳式增加的过程;原岩应力小于某个值时,支承压力区裂隙经历了完全张开-部分闭合-完全张开的过程,渗透率经历了缓慢增加-减小-突跳式增加的过程。同时利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支承压力区煤体渗透率的变化情况,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钻孔应力计监测方向单一、耦合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柔性应力计,并通过力学建模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对新型应力计的线性度、灵敏度、耐久性、温度特性等进行了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①柔性钻孔应力计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应力计的灵敏度约0.29;②应力计的长期稳定性较高,初压稳定期约2.5~3d;③柔性钻孔应力计受温度变化影响明显,在温度变化较小的条件下使用,可以保证监测效果,若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条件下使用,需通过环境温度监测进行数据修正。经现场实践,柔性钻孔应力计与充液膨胀枕式应力计相比,监测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柔性机械与刚性机械在结构及功能方面的区别,分析了完全柔性机械的设计方法,并对柔性机械的有限元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由于采掘接替紧张,有的煤矿在上区段回采完毕后不待采空区顶板活动稳定即采取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在不稳定残余支承压力影响下,巷道掘进期间即出现大变形,给巷道支护带来很大困难。对鲍店煤矿103下03工作面轨道顺槽不稳定残余支承压力影响下沿空掘巷的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和围岩深部位移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窄煤柱的变形没有导致悬臂梁的回转失稳,仍起到支撑悬臂梁的作用;窄煤柱塑性变形较大,导致回转岩块支撑点向实体煤壁移动,从而致使巷道实体帮变形加大;巷道上部老顶的稳定情况对巷道变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19.
20.
葛店煤矿联合开采的煤层间距仅有2.1 m,下采面滞后上采面的距离选择至关重要。为减轻上采面的动力冲击和避免下采面的顺槽维护困难,通过理论计算和对下采面两顺槽的围岩应力实测,分析得到上下采面的合理错距,为联合开采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