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矿两井总平面布置的模式在设计实例中较少,文章简述了小保当矿井作为“一矿两井”模式的选址,介绍了矿井的总平面布置,分别对不同的分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总结了不同区域的优缺点,对规划一矿两井模式的总平面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陕煤化集团小保当一号矿井设计为背景,优化开拓部署,采用国内外领先的技术装备,走机械化开采和自动化管理相结合的道路。设计智能化采掘系统、快速建井系统、一矿两井地面布置等,矿井建成投产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成为一座智能高效、本质安全、管理科学、生态文明、和谐共赢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该矿井为榆神矿区环境脆弱区先期开采矿井,为矿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沁水煤田玉溪井田地形地貌并通过现场踏勘对矿井工业场地的位置提出了两套方案,同时结合场地位置及煤炭提升方式提出两个开拓方案,并从技术角度分析了两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合理性,经过综合考虑工业场地位置与开拓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选择了主、副斜井为同一个工业场地,立风井井筒布置在工业场地东侧2km处的半山腰,矿井选用斜井... 相似文献
4.
矿井粉尘污染一直是煤矿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高浓度粉尘的产生,不仅增加矿工患尘肺病的概率,而且由于粉尘本身的理化性质,在一定浓度下极具燃烧和爆炸的风险,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通过分析小保当矿井粉尘污染现状,在分析国内外先进粉尘防治技术及开采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小保当矿井当前粉尘治理实际需求,提出针对采掘工作面以及运输巷、转载点等粉尘治理措施,以期实现全矿井粉尘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矿井整体工作环境,实现"安全、绿色"开采局面。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河津杜家沟煤业井田的开拓方案进行了设计,确定了工业场地位置、2号和10号煤层的开拓方式,以及井筒布置、水平划分、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和井上下运输方式,设计布局合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兼并重组后孟家窑矿内外部建设条件,并借鉴国内外现代化矿井的建设经验,从工业场地位置、井田开拓方式、开采水平、采区划分和矿区通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设计方案比选,最终选择了经济技术合理的设计方案,为类似兼并重组矿井的工业场地及开拓方案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针对红山矿井煤层赋存情况及外部建设条件,并借鉴国内外现代化的矿井的经验,分别从工业场地、开拓方式、井筒形式、辅助运输方式、采掘巷道布置等多方面、多角度对红山矿井进行了技术和经济的比较,最终选择红山矿井的工业场地在井田西部8号勘探线上,B2号煤层露头附近,西邻在建的高速公路,北侧相邻输电线路;红山的开拓方案为主斜井+缓坡副斜井开拓,为类似矿井的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和开拓方案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在地形复杂的高陡山区,除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等因素考虑井下开拓、开采布局的合理性外,按场地布置的要求,确定适应地形、地质特征的井筒及工业场地选址成为决定矿井开拓方式的主导因素。本文针对云南省西朗沟煤矿在受一系列复杂地形地质和地方国民经济建设布局的制约条件下,通过对影响井筒及工业场地选址的复杂地形条件、特殊工程地质条件、煤炭主要用户分布、瓦斯余热利用、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等重点因素的分析,采取调整矿权设置,寻求合理的工业场地位置,总结高陡山区新井建设前期工作需重点考虑的因素,对同类型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依据斜沟矿井的外部建设条件及煤层赋存情况,提出了多个工业场地位置和井田开拓方案,通过地形地貌、外部运输、水文地质条件、煤层条件、以及其他开采条件的综合比较后,确定将工业场地布置在井田中部的石吉塔沟内及沟口附近(方案Ⅰ),此方案地面布置集中,运输方便、井下开拓系统合理简单、不同煤质采用分采分运、高产高效,其设计思路对类似地质条件的矿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6.
17.
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工作。它涉及面广,需要研究、协调的矛盾和问题多,从井下开采到地面生产、管理的全部生产过程,均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19.
王峰矿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及开拓方式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韩城矿区王峰井田地形地貌并通过现场踏勘对矿井工业场地位置提出三个方案,同时结合场地位置及煤炭运输方式提出两个开拓方案,从技术角度分析了两方案的优缺点,从经济角度比较了两方案的合理性,经过综合考虑工业场地位置与开拓方式之间的制约关系,最终分别选择了主、副井工业场地位置和斜立井混合开拓方式,结论对于本矿井开发和韩城矿区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