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国 《中州煤炭》2020,(4):162-165
为了确保沿空留巷巷道稳定性,研究了综采工作面沿空掘巷巷道合理布置,理论分析了沿空掘巷煤柱荷载,介绍了沿空留巷巷道布置原则,采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沿空留巷煤柱宽度留设对巷道稳定性影响及巷道沿不同层位掘进时巷道垂直应力、塑性区分布以及巷道围岩变形。研究得出,沿空留巷煤柱宽度留设宽度为20 m,巷道沿顶板掘进更容易支护。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工作面留设18m宽煤柱造成资源浪费和接续面巷道变形量大的难题,通过传递岩梁理论分析,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计算,最终确定采用沿空掘巷留设5m窄煤柱的最优方案。巷道支护参数中采用优化后的"锚网杆+索"方案,通过监测,巷道变形量较之前巷道有明显减小,为同类型沿空巷道煤柱留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砚北煤矿2502采区250204上工作面回风顺槽与已回采的250205上工作面留设20 m煤柱,将造成250204上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危险性增大和巷道掘进维护困难的现状,通过模拟分析留设不同宽度煤柱及煤柱卸压前后的应力云图和煤体支承压力曲线,确定了250204上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巷道布置方法和新掘巷道留设煤柱的合理尺寸,实现了巷道的安全施工,为以后采区的布置和煤柱的留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淮南矿区深部煤炭开采过程中,沿空巷道收敛变形问题已成为制约采煤工作面快速推进的一大难题。以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西二A组煤沿空巷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研究了不同煤柱留设宽度、不同帮顶支护形式和煤柱注浆加固对控制沿空巷道变形的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沿空小煤柱的留设宽度为5 m;帮部布置底角锚索和煤柱注浆加固对于控制沿空巷道的帮部位移和底鼓具有明显作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沿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三软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难支护和区段间留设大煤柱资源浪费的问题,对巷道布置和支护方式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厚煤层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首先采用极限平衡区法确定沿空巷道煤柱留设5m,建立了关键块B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关键块B不会发生滑落失稳与回转失稳;其次介绍了相邻巷道联合支护技术;最后采用FL...  相似文献   

6.
周立新 《煤矿开采》2002,7(4):19-20,26
总结厚煤层分层开采巷道布置及支护现状 ,分析巷道布置、巷道支护、采掘顺序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无煤柱开采及留设煤柱开采的合理煤柱尺寸 ,提高支护质量 ,合理采掘顺序 ,进行巷道卸压 ,研究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李家楼煤业1206综采工作面动压巷道煤柱尺寸留设大及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206工作面动压巷道煤柱宽度优化及支护方法,确定煤柱宽度为10 m,并提出动压巷道顶板采用“锚杆+金属网+W钢带+锚索”联合支护,两帮采用“锚杆+金属网+钢筋梯子梁+煤柱帮锚索”联合支护方法。现场实践表明,巷道稳定性较好,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且多回收15 m区段护巷煤柱。  相似文献   

8.
虎鹏 《煤》2019,(10):19-21
王洼二矿110507工作面回风巷的布置将首次采用沿空留设小煤柱护巷技术。通过理论计算,最终确定合理的煤柱宽度为9 m,并且设计回风巷的支护方式为钢带网+高强度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现场应用表明,沿空掘巷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巷道表面位移量均在允许范围内,巷道支护良好,能够保证回采期间巷道正常安全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神东保德煤矿81505综放工作面多巷布置方式下巷道的稳定与安全,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分析了单巷布置方式下沿空煤柱宽度为15.0、20.0、25.0、30.0、35.0 m,以及多巷布置方式下巷间煤柱宽度为7.5、10.0、12.5、15.0、17.5 m时的围岩应力分布、变形及塑性区的分布规律,对比得到沿空煤柱和巷间煤柱的合理尺寸。研究结果表明:在沿空煤柱宽度为25.0 m、巷间煤柱宽度为12.5 m的条件下,煤柱内应力水平较低,煤柱稳定且巷道变形量较小。基于非对称支护原理,提出了适用于保德煤矿81505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的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可控,煤柱整体稳定,说明所留设的煤柱宽度与支护参数选择合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平矿大采高工作面巷道留设合理煤柱宽度问题,通过煤柱稳定性理论计算、应力实测、有效支撑面积分析,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巷道煤柱尺寸进行了合理优化。采用煤柱稳定性理论计算得出护巷煤柱宽度为64m,实践结果表明留设煤柱尺寸较保守。经综合分析认为留设煤柱宽度约为50m时,既能保证巷道回采的稳定性,又可减少煤柱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
采用FLAC3D模拟12504工作面胶带运输巷在工作面前方30m和邻近工作面后方30m范围的垂直应力和围岩变形量,对沿空巷道失稳机理进行分析。通过运用锚网索+梯子梁支护、留设合理煤柱尺寸、高水速凝材料注浆加固煤柱、单体支护+π梁钢加固顶板等措施来提高沿空巷道稳定性,巷道围岩变形量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有效提高了沿空巷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刘宁 《山西焦煤科技》2023,(3):40-42+46
针对豹子沟矿10203工作面小煤柱留设及回采巷道支护问题,现场观测分析了邻近10103回采巷道顶板岩层结构及支承压力规律,得出回采巷道为煤巷,围岩强度较低,工作面存在断层,区段煤柱应取在应力降低区8~10 m处。采用FLAC3D数值模拟了10203工作面不同小煤柱宽度时掘进及回采期间围岩变形情况,确定10203工作面留设10 m的区段煤柱。优化支护后在10203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了应用,在新支护参数下小煤柱总体比较稳定且回采巷道变形量较小,完全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3.
凤凰山矿2313东小块段工作面采用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既达到回收煤柱的目的,又避开峰值压力区,有利于巷道的掘进和维护。在支护设计中,采用锚、棚联合支护,充分利用了棚式支护和锚杆支护的优点,保证了安全生产,为残留煤柱采面巷道布置和支护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柴亚栋  王涛 《煤》2023,(5):68-72+76
为解决下霍煤矿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宽度大、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根据2305工作面的开采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8 m的小煤柱宽度,提出了合理的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掘进期间巷道变形量小,小煤柱留设宽度合理,能够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需要,同时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凤凰山矿2313东小块段工作面采用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既达到回收煤柱的目的,又避开峰值压力区,有利于巷道的掘进和维护。在支护设计中,采用锚、棚联合支护,充分利用了棚式支护和锚杆支护的优点,保证了安全生产,为残留煤柱采面巷道布置和支护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特殊的孤岛工作面伴随冲击地压现象的煤柱留设及巷道支护问题,对工作面上覆岩层"T"型结构稳定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小煤柱理论最小宽度。运用UDEC数值模拟比较了留设不同煤柱尺寸下采场围岩的稳定性,并对30222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锚喷注浆支护。研究表明:"T"型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小煤柱尺寸的留设,留设不同宽度煤柱时,采场矿山压力显现有较明显的差异。针对30222孤岛工作面,留设7m宽度的小煤柱时,矿山压力显现相对较缓和,锚喷支护后,护巷煤柱和回采巷道顶底板的相对变形量均较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某矿21101工作面沿空掘巷机巷原采取4 m窄煤柱护巷,36U型钢支架支护,巷道掘出不久即严重变形。基于沿空掘巷上覆岩体大小结构模型分析了沿空巷道围岩控制原理,理论计算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煤柱留设宽度为6 m,对新型棚-索协同支护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留设合理尺寸的窄煤柱,采用棚-索协同支护,能较好控制三软煤层工作面沿空巷道的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18.
张凯华 《现代矿业》2021,(1):74-76,79
针对工作面宽煤柱诱发的冲击地压显现,提出小煤柱护巷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针对某煤矿3111工作面,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的方法,确定了小煤柱合理宽度,提出巷道围岩"近场"抗冲支护与"远场"采空区顶板弱化的卸支一体化方法,进而确定了支护及断顶参数.结果表明,区段小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为6 m,对处于低应力区的巷道采用抗冲击支护...  相似文献   

19.
大采高长工作面主撤巷道合理布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寺河矿4301大采高长工作面主撤巷道的合理位置,减少煤柱损失,通过研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探讨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进而确定主撤巷道的位置。采用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工作面末采阶段,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保持在距工作面8~10 m处,影响范围约50 m,剧烈影响范围约为20 m;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应为35~45 m,即主撤巷道应布置在距盘区集中巷35~45 m处,既保证了主撤巷道的稳定,同时也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以153303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分别模拟回风巷与9煤遗留煤柱不同布置方式及回风巷与153301工作面之间留设不同尺寸区段煤柱时,巷道应力场分布和围岩变形特征。根据模拟可知,当错距为60 m、区段煤柱为30 m时,巷道稳定性最优。对回风巷采用锚索支护和注浆加固,通过监测巷道围岩变形量可知,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