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GPRS的明渠流速流量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明渠流速流量测量技术规范和远距离数据传输的需求,以旋浆式流速仪为一次测量仪器,设计了基于GPRS的明渠流速流量检测系统。系统采用固态存储技术,实现数据在下位机中的大量存储。通过采集电路及GPRS终端,利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和Internet网实现远程数据的采集与控制,解决了水文水生态监测中分散数据传输问题,实现了水文信息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无线化、网络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2.
蔡武昌 《自动化仪表》1998,19(11):43-46
一、概述本讲所述流量计与前述各讲不同,是在非满管状态或敞开渠道测量自由表面自然流的流量仪表.非满管状态流动的水路称作明渠,测量明渠中水流流量的仪表称作明渠流量计(open channel flowmeter).明渠流通剖面除圆形外,还有U字形、梯形、矩形等多种形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称满水管为封闭管道,是在水泵压力或高位槽位能作用下强迫水流动;明渠流量  相似文献   

3.
KEFO型明渠电磁流量计是上海肯特根据水务市场的需求,采用最新技术开发的智能化的流量计,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引水、排水、水处理工程中的流量测量需要。它具有安装方便、维修简便等特点。KEFO型明渠电磁流量计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它由明渠电磁流量传感器和电磁流量转化器配套组成。用于连续测量明渠、暗渠或管道中导电液体体积流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矿井水中含有的煤粉、泥沙等杂质淤积在明渠流量计探头表面而使其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M-Bus的矿用超声波明渠流量计。该流量计由量水堰槽、智能超声波流量传感器组成,选定量水堰槽可确定实时流量与实测水头高度的关系式,通过智能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测出水头高度即可计算出明渠的实时流量。实际应用表明,该流量计具有测量准确、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出现的网络应用多样化及复杂化带来的流量测量困难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应用级流量测量方法及其系统IPTMAS的实现.该方法实现了应用级流量类型组合识别技术,可准确识别产生网络流量的应用类型.IPTMAS系统可以同时支持数据包级和网络流级流量测量,提供了扩展流监测接口,允许灵活配置监测策略,以更好地平衡流量的信息量
与数据量需求.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着眼于Intranet流量监测,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流量数据采集方法,分析了Intranet中网络应用业务的特点,从而提出了一种面向应用的流量数据采集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利用WinPcap提供的函数库实现了面向应用的Intranet流量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可以反映网络运行情况,挖掘异常行为,感知网络安全态势。为了监测网络运行状况和流量异常情况,提高用户对网络流量态势的感知体验,针对大规模网络流量的数据量大和维度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准实时流量数据报出机制,设计了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流量监测系统,并结合基于信息熵的流量异常挖掘方法,通过人工监测和数据挖掘,实现了异常流量可视化监测,提高了异常检测成功率。给出了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结果,解决了网络数据流从抽象到具象的可视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的态势展现方案,提高了用户对网络态势的感知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8.
讨论传统流量测量技术的局限,介绍基于sFlow技术的流量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使用本系统能够提供更为详实的全网网络流量数据,这是使用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流量监测与定位系统主要实现了分布式油井流量的监测以及地理位置的定位,直接方便地了解各个油井具体的地理位置及对历史、实时流量信息的查询。为了解决分布式油井分布广泛不便直接测量和井上远距离检测数据效率低等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分布式流量监测与定位系统,该系统的监测部分由计算机软件Visual Studio 2008通过UDP网络接收无线模块GPRS发送的下位机数据,最终实现流量的监测。该系统的定位部分由计算机软件Visual Studio 2008加载标准.gst格式的地理信息地图,然后通过Map X的API接口对地图控件进行操作(地图初始化,定位地理信息,显示地理位置名称等)。测试结果表明该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具有数据准确、实时性好、性能稳定、效率高、界面简洁直观等优势,该系统能直接定位各个分布式油井的地理位置,接收显示分布式流量计的信息,使得井上流量监测方便、直观。  相似文献   

10.
流量采集在网络性能监测与分析系统中的改进和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伟祥  张凌  宁国宁 《计算机工程》2003,29(15):58-59,127
介绍了流量测量体系的结构,以及网络性能监测与分析系统中流量采集子系统的结构,述说了对其进行的改进和实现,并提出了几点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华北平原常态化引调水工程监控对水文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越来越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动化监测能力和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华北平原引调水工程水量监测站安装超声波时差法流量监测系统,分析工作流程,开展研发实践应用.在分析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法建立时差法流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与同步实测流量比测...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非标准协议监控平台互联互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IP (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协议的平台互联方案,并通过该方案搭建了一个系统管理平台,实现了平台接入和监控资源共享。首先用代理的方式进行两个监控平台的注册连接,然后建立会话通道和媒体流传输通道。会话通道用于平台间建立会话并传输系统控制命令,采用SIP协议建立会话并控制命令转发;媒体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采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进行数据流的转发,从而实现两个平台的监控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3.
医院互联网为医务工作者打开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带来了互联网数据安全的新问题。本文分析了医院互联网数据安全监测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一种医院互联网数据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open microchannels with sharp turns by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For the open channel system in microscale, the flow is mainly driven by surface tension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open channels are of various aspect ratios of depth-to-width, ranging from 0.75 to 3, and of turning angles from 45° to 135°. It is found that the turning angle and the aspect ratio of depth-to-width play major roles in the velocity of liquid front advancing, the meniscus of liquid–gas interface shape, and head loss of flow due to turning. Besides,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of the liquid front is reduced as the liquid front travels downstream and over the turning elbow. The loss coefficient remains the same for turning angles less than 75°, whereas it is increased further and is even more pronounced for turning angles larger than 105°. Numerical predications based on conservation laws agree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re well described for open channel in microscale, as the aspect ratio is greater than or near to 1.5.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主干渠陶岔出水口流量监测数据是丹江口水库水资源跨流域调度水量监测的重要依据.为提高陶岔出水口流量监测精度,陶岔主干渠安装Quantum时差法超声波流量实时监测系统.以该流量实时监测系统为例,介绍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在大型渠道中应用的工作原理、安装方式、流量计算方法等.从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与转子式流速仪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落实情况已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确保生态流量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公开透明尤其关键。本文围绕生态流量监管的公开、透明、多方参与、数据溯源等需求,结合常用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生态流量监测应用中的优势,考虑了可插拔式区块链支撑组件,设计了一种契合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监督考核需求的可信监测监管系统,在网络层运用点对点传输和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进行数据通信,在数据资源层采用区块结构进行数据链式存储,将生态流量监管所需的各类算法写入智能合约中,并将计算结果交予业务层进行可信应用或数据溯源,通过智能合约提供区块链节点配置及其权限管理功能。传统监测系统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可提升生态流量监测数据的真实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易扩展等特性,适合多主体、跨部门的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研究成果可为生态流量泄放监管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支撑,亦可为区块链技术在水利行业尤其是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落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多声路超声波流量计在明渠中的流量测量原理,并通过多声路时差式超声波流量计在引水明渠上的实例应用对影响流量测量的误差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云计算环境下资源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计算环境下,对开放的网络大数据库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优化调度,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优化能力;传统的资源调度算法采用资源信息的自相关匹配方法进行资源调度,当数据传输信道中的干扰较大及资源信息流的先验数据缺乏时,资源调度的均衡性不好,准确配准度不高;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资源负载均衡控制和信道自适应均衡的资源调度算法,并进行调度系统的软件开发和设计;首先构建了云计算环境下开放网络大数据库信息资源流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采用自适应级联滤波算法对拟合的资源信息流进行滤波降噪预处理,提取滤波输出的资源信息流的关联维特征,通过资源负载均衡控制和信道自适应均衡算法实现资源调度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资源调度算法进行资源调度系统的软件设计,提高了资源调度的信息配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计算开销较小,技术指标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uses the Growing Structure Multiple Model System (GSMMS) method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precedent-free localization of unwanted heating anomalies in two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channel flow systems operated under dynamic conditions: (i) straight channel and (ii) straight channel with an internal flow disruptor. Unlike commonly used fault detection methods, the newly proposed approach does not require prior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fault location, fault severity or data emitted in the presence of a fault to build the model of that fault and recognize it. The new detection mechanism is based only on the models of normal behavior for various portions of the monitored system.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unwanted heating element (i.e., heat source)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distributed GSMMS-based anomaly detection, with multiple anomaly detectors monitoring different parts of each configuration.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fault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a system’s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利用热电偶温敏器件实现毛纺布上光处理温度智能监控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该系统采用PID控制完成24路温度循环检测或单路检测功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已在多个毛纺布上光机温度监控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