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拓展走向存量优化的背景下,微更新逐步成为改善与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常态化手段。然而,微更新行动在取得令人瞩目成果的同时,也出现诸如“形象工程”、“网红化”及驱赶低收入群体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背景,本文在对微更新理论内涵及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微创式”和“针灸式”两种微更新范式,并以深圳龙华清湖村为实验场地,通过对“边界治理”和“文化+”两个设计概念的分析与介绍,展示两种策略的应用场景及多效目标导向的实施路径。成果有助学科探索存量城中村微更新模式的同时,也反思当下更新营造及存量规划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更新的本质是对存量土地潜在价值的挖掘、分配与利用的过程—在现有土地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空间设计和制度设计等城市规划手段,释放土地的“租差”。对于释放出来的“租差”,其分配往往涉及土地开发的各个主体的切身利益。如何分配才能保证公平,是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深圳市“城中村”的更新历程,其实就是“租差”分配不断调整的过程。随着城市发展状态的不断演变,政府对“城中村”更新的“租差”分配标准适时而变,从而推动“城中村”的更新向前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深圳市“城中村”更新的“租差”分配历程,探讨“城中村”更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作为一种极“不和谐”的城市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为促使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造在全国各地先后拉开序幕。文章从改造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建立和谐的城市环境、社会和经济为根本出发点,提出“城中村”更新的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棠景组团为研究对象.分析以城中村、旧厂及旧城用地连片存在的城市待更新区的发展策略问题。其中,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与国有、集体二元土地所有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城中村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由城市自上而下发展与村集体自下而上发展的矛盾所产生的。对于广州而言,城中村早已不是新鲜的社会形态了,而且多被作为贬义词看待,也被看作是城市的“毒瘤”。虽然表面上看城中村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合理的改造更新能使“骨头”变“诱人的奶酪”。本文将透视棠景组团的发展状态,分析实施改造与规划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现象,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城中村在资源利用、人文景观、城市规划、环境卫生、村民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的巨大差异逐步体现出来,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城中村改造是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从土地利用、城市化进程需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个角度介绍了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强调了城中村改造主要遇到的困难,最后结合改造主体和改造方式提出了六种基本改造模式,以及对配套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婷  余丹丹 《规划师》2012,28(2):81-85
中国和法国都存在由于外来人口进入城市而形成的城市边缘社区—中国的"城中村"和法国的"ZUS",针对这些边缘社区面临的相对严重的社会问题,两国都对这些边缘社区进行了改造。借鉴法国在"ZUS"改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中国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时,应遵循协作式更新规划路径,即多元主体参与规划过程、界定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从解决物质空间问题转向解决社会空间问题、使更新规划法制化与民主化等,以达到缩小"城中村"与城市其他地区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村集体物业更新改造政策与实践为例,阐述城中村物业如何突破非正规性的约束实现产业与空间品质的提升。从非正规性概念与村集体物业改造困境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搜集分析、实地踏勘调研、深度访谈,发现产业导向的微更新对于城中村非正规性治理的价值与创新,在提升空间品质、回应社会需求的同时,用渐进主义的态度策略性地保留了非正规性,为非正规物业进入市场创造了途径。市场主导的微更新相对全面改造,存在回避规划建管层面审批、合法性不足的局限,应当基于非正规性的特征和需求,对城乡建设管理的“例外状态”进行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8):138-139
城中村作为我国二元经济体接结构下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产物,是现代化城市与旧式农村的一种结合体。它是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地域现象。它的存在,在城市内部形成独特的城乡二元化格局,在经济、社会、环境、景观、文化等方面导致一系列问题,给城市面貌、建设管理、土地的集约利用、城市的精神文明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各地政府纷纷开展城中村改造工程。但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学界对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探讨。本文将从城中村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出发,以武汉市"江堤模式"为例,探讨城中村改造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罗爱道  王晓鸣  赖明华 《华中建筑》2006,24(7):117-119,129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改善的发展滞后现象,土地是实施“城中村”系统改造的基本资源动力: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土地资源特性,提出了“城中村”改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建立了由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和环境四个支持子系统构成的“城中村“改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流程,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维灰模型的“城中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造成了“城中村”的特殊现象。本文以益阳高新区为例,对益阳高新区“城中村”改造所面临问题进行了全面地研究,结合益阳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以及高新区开发建设特点和现状情况,提出了益阳市高新区“城中村”改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厦门"城中村"改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角落"是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化或城市现代化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相对薄弱的局部地区."城中村"作为城市中心地带的"城市角落",既是城市发展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又是城市发展的潜在价值所在,对其进行合理改造与开发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厦门"城中村"型"城市角落"的现象与特征,深入探究厦门力求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为我国"城市角落"健康城市化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丈从建筑与空间环境、居民生活与社区文化、经济 结构、社会组织结构与社区管理模式等方面,对深圳农村城市化 后的"城中村"发展状况进行论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改造规划应注意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成功地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在编制规划时应注意几个问题;功能定位、个性化及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都市村庄”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农民工"的聚集地——"都市村庄"的基本状况出发,关注社会变迁时期这一特殊的社会身份集团,对其产生原因及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引起社会和规划界的重视;并就应对措施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的成因分析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 《山西建筑》2007,33(7):35-36
介绍了“城中村”形成的主要原因,着重对“城中村”的形成和发展机理进行了阐述,并以西安市李家村为例,探讨了“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加快城市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问题是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难题。目前,针对"城中村"问题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宏观层面。从苏州"城中村"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入手,采取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等方式,重点分析了"城中村"基础设施现存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今后解决"城中村"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廖启鹏 《山西建筑》2007,33(29):67-68
运用GIS技术对武汉市江汉区五个"城中村"进行用地评价,选取与其改造紧密相关的六个因子,通过分析得出综合评价指标图,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城中村"改造规划,以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内城中村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国内近年来对于城中村和城中村改造的文献进行研究,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城中村及其改造研究的特征和所发现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城中村研究的趋势,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城中村”规划相关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宏滔 《城市规划》2004,28(9):36-39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小城镇“城中村”又有其特性。本文以小城镇为对象,重点探讨了小城镇“城中村”的涵义和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小城镇“城中村”的规划建设及相关政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红星  蒋芸 《山西建筑》2007,33(9):76-77
面对在中国城市普遍存在“城中村”的现象,调查了“城中村”目前的人居现状及人居环境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提出改造城中村的思路与模式,揭示“城中村”实现合理城市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