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验证不同尺度空间油气惰化抑爆效果是否相同,在不同管径的模拟管道实验台架上进行了油气惰化抑爆实验,得到油气爆炸的爆炸超压、火焰速度及火焰强度数据,对比各管径下的抑爆效果。结果表明:最大超压峰值和平均升压速率的减小幅度随着管道直径增加而单调递增;火焰强度和火焰传播速度下降幅度随着管道直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自燃点火与电火花点火对欠膨胀氢气射流燃爆超压的变化规律开展实验研究,测量了自燃和电火花两种点火方式在不同释放压力下的爆炸超压与火焰传播速率,分析了初始压力和点火条件对爆炸超压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相同释放条件下,自燃点火比电火花点火引发的管外爆炸超压峰值更高,压力上升速率更快,且自燃点火的发展过程更稳定;随着缓冲罐内释放压力从6 MPa升高到9 MPa,自燃管外爆炸超压峰值先升高后降低,在释放压力为8 MPa时自燃引发的爆炸超压达到最大值15.97 kPa,而电火花点火源处的燃爆超压随释放压力的上升从7.23 kPa先降低至3.17 kPa后升高到4.19 kPa;电火花点火火焰在点火源处形成了不规则形状点火核,同时火焰传播速度大于自燃火焰发展速度。本研究对于加氢站设计和燃爆风险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竖直管道中氧化铝抑制铝粉爆炸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氧化铝对铝粉爆炸的影响,在自行搭建的实验平台进行铝粉爆炸实验研究。对火焰结构演化特性、火焰锋面传播特性和爆炸超压波形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惰化比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氧化铝表现出对铝粉爆炸火焰的明显抑制作用,且粒径较小的氧化铝粉抑制效果更好;在火焰锋面传播方面,氧化铝对后期火焰锋面传播抑制效果更明显,火焰传播速度下降,锋面到达管口需要更长的时间;粒径4 μm的氧化铝在其惰化比φ=30%的条件下,第二波爆炸超压波峰消失,在惰化比φ=70%条件下,抑爆效率高达88.9%,抑爆效果十分明显。但是粒径为89 μm的氧化铝抑爆效用有明显的极限值,超过该极限值,抑爆效用不再提高。  相似文献   

4.
搭建了尺寸为120 mm×120 mm×840 mm透明有机玻璃瓦斯爆炸管道实验平台,采用双流体喷嘴将二氧化碳和细水雾送入实验系统,从火焰速度、瓦斯爆炸超压两个方面探讨双流体细水雾的抑爆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CO2双流体细水雾抑制瓦斯爆炸效果显著。随着喷雾时间的延长,火焰传播速度呈缓慢增加趋势,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大幅降低;爆炸超压曲线呈先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超压峰值大幅降低;当CO2压力增至0.4 MPa喷雾时间大于3 s时,经多次点火无法引爆,说明CO2-双流体细水雾抑制甲烷爆炸时具有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细水雾的抑爆效率。  相似文献   

5.
将科研案例引入教学,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文章以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为例,介绍了该课程教学中融入科研创新案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设计科研创新案例驱动的线上学习任务,将基础知识和前沿热点有机结合起来。融合科研创新案例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兴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安全泄压系统设计的两个阶段:概念化设计和泄放尺寸设计,对安全泄放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介绍了安全阀和爆破片的应用情况及研究方向。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物理超压、可燃气体燃爆、可燃粉尘燃爆和化学反应失控的超压泄放设计方法。评述了目前主要采用的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大空间内爆燃泄爆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建筑物等较大空间内气体爆燃泄爆过程,采用Fluent软件对9 m~2的方形空间内部泄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点火位置、泄爆压力对室内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泄爆压力对最大超压峰值影响较大;远离泄爆口点火时有最快的火焰传播速度和较大的超压,靠近泄爆口点火时火焰传播速度最慢,在靠近点火位置设置泄爆口能有效减小超压。  相似文献   

8.
煤磨袋式除尘器最常发生的安全事故就是燃爆。通过总结5个煤磨袋式除尘器的燃爆案例,根据含煤粉气体的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防燃爆调质措施;重点从煤磨除尘器的结构设计方面,提出了详细的防燃爆设计措施。另外,为使含尘气体达标排放,除尘设备正常运转,危险时刻自动报警,论述了各部位的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以及规范操作和定期检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体积为2 L的亚克力材质容器搭建了小尺度可燃气体泄爆实验系统,基于小尺度实验开展了不同泄爆面积条件下的石油燃料蒸气-空气预混气体泄爆过程研究,获得了典型开口率条件下的内外场超压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开口率对超压及火焰参数的影响,并对泄爆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显示:(1)在不同泄爆系数条件下,石油燃料蒸气-空气预混气体的泄爆模式包括泄爆失败诱导的封闭燃烧、泄爆成功诱导的射流燃烧、泄爆成功诱导的外部爆炸,三种泄爆模式的内外场超压-时间动态曲线、超压峰值、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距离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小尺度实验与中尺度实验中均出现破膜超压峰值、火焰射流超压峰值、外部爆炸超压峰值Δp1、Δp2、Δp3;(2)当泄爆系数Kv≤39.68时,内场最大超压峰值、外场轴向最大超压峰值、最大火焰传播速度、轴向火焰传播距离均随着Kv的增大而增大,径向火焰传播距离随着Kv的增大而减小;(3)当Kv≤4.41时,外场轴向和径向最大超压峰值分别由外部爆炸引起(Δp3(ver)和Δp3(hor)),当7.94≤Kv≤39.68时,外场轴向和径向最大超压分别由火焰射流冲击和泄爆膜破裂引起(Δp2(ver)和Δp1(hor));(4)泄爆成功和泄爆失败的临界泄爆系数在Kv=39.68和Kv=158.74之间,发生外部爆炸和射流燃烧的临界泄爆系数在Kv=4.41和Kv=7.94之间。  相似文献   

10.
测量气体中CO、CO2含量时,需要把CO、CO2气体转化成CH4.然后通过氢火焰检测器进行测量。我们自行制作了一台色谱转换炉,经过多次实验及长时间运行后.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温室气体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温室气体CO2以碳酸盐(如CaCO3、MgCO3)的固体形式永久储存起来,即CO2矿物碳酸化固定,是减少大气中CO2含量,解除温室效应的一种全新方法。从温室气体CO2矿物碳酸化固定所需的原料、化学及热力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等方面,分析了此种方法的特点,同时评述了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的6种典型工艺路线,以及国外有关温室气体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的研究热点。最后指出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间接工艺路线是温室气体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的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设备上安装超压泄压装置是为防止设备内部因爆炸而发生破坏所广泛采用的方法,其设计关键是合理、有效的泄放面积。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可燃气体燃爆泄放过程,从而对泄放面积进行数值求解是燃爆泄放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数值计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参数就是燃烧速度,它用以表征气体的化学特性。目前,有关燃烧速度的计算存在几种不同的关联式,其精度将影响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以甲烷为代表性气体,研究了在10%浓度甲烷的闭口管道中设置不同孔型、不同尺寸的带孔障碍物对可燃气体爆炸火焰和压力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置障碍物隔板时,爆炸超压在穿过障碍物前缓慢增长,并受障碍物影响继续增大,在到达盲板前快速降低。火焰传播速度先缓慢增加,并在通过障碍物隔板前下降,在穿过开孔后急剧上升至最大值。随着障碍物隔板的开孔面积减小,其造成的气流喷射作用会明显增强,负压抽吸作用造成的影响增大,会导致障碍物前后超压分布更加不均匀,在障碍物隔板前的火焰传播速度下降幅度增加。同阻塞率条件下,最大超压和火焰传播速度均受到不同孔型的影响,火焰在穿过带孔障碍物隔板时,圆形开孔相对方形开孔和正三角形开孔更符合火焰球形发展规律,正三角形孔内切圆比方形孔小,火焰受到的影响更大,湍流更加明显,导致火焰速度和压力上升更加明显。不同孔型的最大超压关系为P三角孔P方孔P圆孔P空载管道,火焰传播速度关系为v三角孔v方孔v圆孔v空载管道。  相似文献   

14.
罗振敏  杨勇  程方明  王涛  常助川  苏彬  张蔓 《化工学报》2020,71(4):1922-1928
为得到惰化条件下丙烯的爆炸极限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标准的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测试装置(GB/T 12474—2008),测试研究了N2和CO2对丙烯的爆炸极限、临界氧浓度和最小氧浓度的影响,并绘制了C3H6-N2/CO2-Air爆炸三角形图,对比分析了N2和CO2对丙烯爆炸极限参数的惰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N2和CO2都会缩小丙烯爆炸极限范围,减小爆炸的危险度。N2惰化条件下,丙烯爆炸上下限重合时N2添加量为49%,临界氧浓度为9.79%;在CO2惰化条件下,丙烯爆炸上下限重合时,CO2的添加量为34%,临界氧浓度为12.94%。在丙烯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CO2惰化氛围下的最小氧浓度值均高于N2惰化条件下的。两种惰化工况下的丙烯爆炸三角形结果显示,在CO2惰化的爆炸区域明显小于N2惰化下的;当添加惰性气体使丙烯处于完全惰化状态时,CO2的窒息比和添加量均小于N2。本文的实验数据及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丙烯爆炸和工业丙烯安全防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含草酸钾的超细水雾抑制甲烷爆炸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克  纪虹  邢志祥  黄维秋  王宇  张平 《化工学报》2018,69(12):5359-5369
为研究含草酸钾的超细水雾对抑制甲烷爆炸有效性的影响,采用自制的半封闭管道进行抑爆实验,研究了草酸钾浓度的变化对超细水雾粒径的影响以及对甲烷抑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浓度草酸钾条件下火焰传播速度、爆炸超压、平均升压速率以及爆炸威力指数参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草酸钾对超细水雾的粒径特性影响较小;对于体积分数为9.5%的甲烷,在相同的通雾时间下,当草酸钾浓度为2%时,抑爆性能最显著,火焰传播速度、最大爆炸超压、平均升压速率以及爆炸威力指数较纯甲烷自由爆炸时分别下降了57.1%、66.3%、77.9%、91.5%;较纯水超细水雾分别下降了43.1%、61.3%、75.3%、90.5%;草酸钾的热解温度较低能够增强超细水雾的物理惰化作用并阻断化学链式反应从而有效抑制甲烷爆炸。  相似文献   

16.
瓦斯爆炸火焰结构与压力波的耦合规律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小萍  武建军  解茂昭 《化工学报》2013,64(10):3871-3877
基于火焰动态传播和超压信号的高速同步采集,实验研究了不同湍流激励条件下瓦斯爆炸火焰结构与压力波的耦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无障碍物条件下,火焰阵面较为光滑,由初始的半球状逐渐演变为手指状,最大超压为3.9 kPa。在中间连续障碍物条件下,火焰发展为舌状,最后呈现波浪状,最大超压为12.5 kPa。在两侧连续障碍物条件下,火焰转变为蘑菇状,最终发展为树状,最大超压为11.4 kPa。当火焰结构发生褶皱或卷曲时,火焰表面积增大,已燃气体与未燃气体快速掺混,导致燃烧反应速率和超压上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阐明了火焰结构与瞬态超压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CO2-双流体细水雾抑制管道甲烷爆炸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裴蓓  余明高  陈立伟  杨勇  牛攀  朱新娜 《化工学报》2016,67(7):3101-3108
搭建了尺寸为120 mm×120 mm×840 mm透明有机玻璃瓦斯爆炸管道实验平台,采用双流体喷嘴将二氧化碳和细水雾送入实验系统,从火焰速度、瓦斯爆炸超压两个方面探讨双流体细水雾的抑爆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CO2双流体细水雾抑制瓦斯爆炸效果显著。随着喷雾时间的延长,火焰传播速度呈缓慢增加趋势,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大幅降低;爆炸超压曲线呈先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超压峰值大幅降低;当CO2压力增至0.4 MPa喷雾时间大于3 s时,经多次点火无法引爆, 说明CO2-双流体细水雾抑制甲烷爆炸时具有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细水雾的抑爆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含草酸钾的超细水雾对抑制甲烷爆炸有效性的影响,采用自制的半封闭管道进行抑爆实验,研究了草酸钾浓度的变化对超细水雾粒径的影响以及对甲烷抑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浓度草酸钾条件下火焰传播速度、爆炸超压、平均升压速率以及爆炸威力指数参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草酸钾对超细水雾的粒径特性影响较小;对于体积分数为9.5%的甲烷,在相同的通雾时间下,当草酸钾浓度为2%时,抑爆性能最显著,火焰传播速度、最大爆炸超压、平均升压速率以及爆炸威力指数较纯甲烷自由爆炸时分别下降了57.1%、66.3%、77.9%、91.5%;较纯水超细水雾分别下降了43.1%、61.3%、75.3%、90.5%;草酸钾的热解温度较低能够增强超细水雾的物理惰化作用并阻断化学链式反应从而有效抑制甲烷爆炸。  相似文献   

19.
张增亮  王昕  王昊平 《化工学报》2019,70(11):4497-4503
以甲烷为代表性气体,研究了在10%浓度甲烷的闭口管道中设置不同孔型、不同尺寸的带孔障碍物对可燃气体爆炸火焰和压力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置障碍物隔板时,爆炸超压在穿过障碍物前缓慢增长,并受障碍物影响继续增大,在到达盲板前快速降低。火焰传播速度先缓慢增加,并在通过障碍物隔板前下降,在穿过开孔后急剧上升至最大值。随着障碍物隔板的开孔面积减小,其造成的气流喷射作用会明显增强,负压抽吸作用造成的影响增大,会导致障碍物前后超压分布更加不均匀,在障碍物隔板前的火焰传播速度下降幅度增加。同阻塞率条件下,最大超压和火焰传播速度均受到不同孔型的影响,火焰在穿过带孔障碍物隔板时,圆形开孔相对方形开孔和正三角形开孔更符合火焰球形发展规律,正三角形孔内切圆比方形孔小,火焰受到的影响更大,湍流更加明显,导致火焰速度和压力上升更加明显。不同孔型的最大超压关系为P 三角孔>P 方孔>P 圆孔>P 空载管道,火焰传播速度关系为v 三角孔>v 方孔>v 圆孔>v 空载管道。  相似文献   

20.
马栋  王斌 《化肥工业》2011,38(4):46-48,51
为满足既能吸附CO,H20和C02气体,又能通过对合成工段有用的H2,N2,CH4气体的工艺条件,选择了选择吸附性强的13X型分子筛.在分子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再生气管线超压的问题,为此对分子筛系统的工艺进行了改造,并增加了联锁装置,使生产更智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