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赟  张军科 《云南化工》2022,(8):155-157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精准育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为例,通过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享型能源化工实践教学示范基地,以及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具体创新举措,推进产教融合,精准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并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对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水平制药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北京化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分析了目前该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实践"贯通式培养课程群和"四步走"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培养出社会认可度高、就业竞争力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动对接行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提出“双导师”和“双平台”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实践证明,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贯彻落实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4.
臧青民 《云南化工》2023,(7):141-143
课程体系改革是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内涵,对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构建了“宽基础”“强实践”“突特色”“重创新”的“精药强工”的理论课程体系,同时也构建了校企多元合作、校内实训和“互联网+实践课程”的实践教育体系,以期培养高质量新工科制药人才。  相似文献   

5.
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解决企业参与办学、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共享等问题.学校重点专业与合作企业建立工学结合“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依靠政府、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共同建立了“四方联动,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学校紧扣...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通过剖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共建多功能协同创新实训平台、科学设置课时、抓好岗位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等加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是高校化工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实施校企合作也是今后各工科院校化工类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阐明了校企合作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并在我校校企合作的基础,提出改革校企合作的新方法,实现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高校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的化工行业也衍生出新的产业领域和方向。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行业对化工专业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新工科建设中,将化工与材料、化工与能源、化工与环境、化工与信息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开展化工类专业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化工+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新机制,提出了一套“化工+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方法,为综合性大学的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潘萍  彭高丰  朱智平 《粘接》2023,(3):141-145
校企合作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针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PDCA循环理论为基础,设计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企业实践新模式。为评价PDCA企业实践模式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采用BA对SVM模型的参数组合进行优化,得到了用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BA-SVM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武汉市某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BA-SVM模型相对于SVM模型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准确率高,PDCA实践教学相对于传统实践教学对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大提升。研究对提升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对人才培养提出许多新要求,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校企协同培养,突出工科院校办学特色。本文通过对校企协同合作机制的研究,探索和构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下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机制和实践模式,培养适应智能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满足化工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引领化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对化学工程科技人才的学科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校企合作是培养化学工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从依托生产平台、校企导师协作指导、合作攻关项目、跨专业交流、重视工程管理教育、优化考核制度六个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策略,并分析了研究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春彦  雷旭霞  程贵刚  吴全才 《广州化工》2011,39(10):180-181,189
阐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意义;提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目标;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内容的分析,明确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要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以“新工科”为契机,围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所从事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实务与新技术》课程教学以及相关实践和应用为出发点,根据对学生就业对应的岗位群和专业能力要求分析,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以期培养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人才”,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面向未来,地方本科高校布局新工科专业已十分必要。本文以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在"新工科"背景下,依托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等传统工科专业,建设"食品与化工"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例,阐述升级改造传统工科专业的重要性、改革措施和成果。本研究可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传统工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备受人们的关注。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实践课程等教学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详细介绍了此模式探索的过程、具体实施步骤、采取的措施和实践效果,给出了采用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彬  贾丽  陈亮  晁巾寓  杨鑫 《广州化工》2020,48(7):166-168
新工科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新经济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特色专业打造、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校企合作深化和实践考核评估5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为同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整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新工科建设与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培养一批被行业认可的化工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本文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学科建设为例,通过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与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剖析目前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难点与不足,找准教学改革的“发力点”与“着力点”,基于 OBE理念提出了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开展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搭建校企协同实践平台、健全毕业评价体制等举措构建化工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建立高水平、全方位、可持续的新工科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作者以河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现状,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高素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分别从校企合作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培养三个方面介绍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对精细化工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将精细化工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落实“双创”的指导方针,针对本校精细化工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等途径,在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拓宽视野。此外,深入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精细化工类专业特色,发展学生为创业团队成员,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经验,扩大“双师”型教师的队伍。还可以缓解当下就业压力,稳步推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向新工科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南京工业大学构建了多学科融合、多元文化交织的大学生“创客梦工场”,建立了“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协同育人环境。通过重点打造工业网络化智能控制创新平台、新能源智能化控制创新平台、嵌入式“口袋”创新平台等智能制造创客平台,从院创客实验班、校创客梦工场到国家级科技创业实践三个层面,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客、创业”多学科协同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强化了创新人才培养软环境与硬环境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创新教育+项目孵化+投资基金+创业服务”的创新创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