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1)
"贫"与"穷"在"缺少财物,贫困"义上,存在着历时替换过程,其变化的动因是"贫"的语素化。演变的大致路径是:先秦由单音词"贫"表示的"缺少财物,贫困"这一概念,中古以后逐渐被双音同义词"贫穷"所取代,宋元时期又被单音词"穷"所替换,是"贫"语素化的结果导致了"穷"对"贫"的替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3)
<正>"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乃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知"与"行",孰难孰易,孰先孰后,孰重孰轻,谁与评说?翻阅中国哲学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尚书》有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讲的是,知非行艰。也就是说,行比知更难。《论语》记载,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言必有果。讲的是,君子必须言行一致,先行后言。荀子在《儒效》中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5):24-26
自"知之匪艰,行之惟艰"的说法被提出之后,知与行在中国儒学思想中就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知行两者的关系是王阳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阐述;王阳明的知行观将"知"和"行"视为一个统一的过程;知行合一观可以有效地解决言行不一的伦理道德问题——只有知行达到统一才能真正至善。  相似文献   

4.
"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这是过去广西贫困农村居住生活的真实写照。伴随着经济发展,广西农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在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不少群众仍"蜗居"在破陋的茅草树皮房和土坯房里,农村危房成为广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一块"硬伤"。2009年起,国家连续4年将广西列为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区。广西各级政府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作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7)
云南边远贫困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繁重,医疗服务水平较低,医疗人才队伍缺乏。一直至今是阻碍贫困地区老百姓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的一座大山。当前,根据党中央精准扶贫攻坚战略,深入实施卫生精准扶贫,提升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改变"因病至贫,因病返贫"的现状1。本文将阐述贫困乡镇精准扶贫中公共医疗卫生完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这样一群庞大的高校大学生队伍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贫困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不出现"因贫退学"的现象,政府制定了相关资助政策,如: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然而,在高校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下,由于贫困大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及生活经历,不免存在着旁人容易忽视的心理问题。目前的高校资助政策真的能完完全全地解决大学生的贫困问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导致这一心理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深入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何通过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来推动贫困大学生的自助?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8)
<正>扶贫开发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通辽市以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库伦旗、奈曼旗四个国贫旗为重点,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辽扶贫开发工作,计划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0.89亿元,通过区域发展、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扩镇等重点项目,实施贫困农牧民增收"翻番"计划,年均增收20%以上,在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时44.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2)
性格优势是反应在个体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等心理层面的积极特质。性格优势有其具体的内容、意义和测量手段。基于贫困大学生性格优势的调查,探索贫困大学生性格优势的培养策略,是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和"心理"双重困境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由经济贫困引起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着一种由经济贫困引起的心理问题,此种状况被人们称之为“双重贫困”现象。导致双重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经济贫困生在大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二是高校缺乏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三是嫌贫崇富之风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因此,仅仅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本从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NGO组织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双重贫困”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5)
<正>语文课,在大多数同学的眼中无非就是"之、乎、者、也"。尤其是高中语文,课本上都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的文言诗句,大片大片的背诵啊,怎一个"烦"字了得!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我现在特别喜欢上语文课,尤其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其实第一次见到他,我是不喜欢他的。记得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