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AlCl3作催化剂制备了聚苯乙炔(PPA),采用共混法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与PPA的复合材料,并进行了导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CNTs含量增加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升高,CNTs含量为3%时是复合材料导电的临界浓度,当CNTs含量达25%时复合材料达极限电导率,比纯的PPA的电导率提高了13个数量级。CNTs/PPA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符合导电通道理论。  相似文献   

2.
用AlCl3 作催化剂制备了聚苯乙炔( PPA) , 用浓H2SO4 进行磺化改性, 通过共混制得碳纳米管(CNT) /PPA 及磺化CNT/ PPA 复合材料, 进行导电性能、XRD 等测试。当CNT 含量增加时, 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升高, 磺化CNT/ PPA 的导电阈值比CNT/ PPA 的导电阀值降低了1 %, 前者达到极限电导率所需CNT 的量是后者的10 %; 分析了随着温度变化影响复合材料电阻变化的因素; XRD 测试表明, 在CNT 界面上的磺化PPA 有新的晶型产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苯乙炔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及其结构,结果表明,聚苯乙炔能在较大的表面压范围内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并具有不可重复压缩性,表面压力的各向异性和松弛特性,TEM照片显示,聚苯乙炔分子链在单分子膜中是有序排列的,转移比和XPS研究证明,单分子膜向铝片的沉积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聚苯乙炔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无水AlCl3作催化剂,通过本体聚合制备出具有一定溶解性和导电率的聚苯乙炔(PPA)。对其导电率、溶解性、成膜性和聚合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聚苯乙炔为顺式—反式结构,产物溶解性和成膜性均良好,电导率受聚合催化体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借助TG-DTG技术研究了聚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PPTPES)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行为,利用模型拟合法和非模型拟合法求出了聚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热分解反应动力学三因子及分解机理函数。计算结果表明,7种分析方法得到的PPTPES的平均热分解活化能为E=252.76kJ/mol,指前因子lgA=13.93,反应级数n=3,机理函数微分式为1f(α)=(1-a)[-ln(1-a)]-23积分式为g(α)=[-ln(1-α)]3反应遵循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6.
使用新型WCI6-n-BuPh3Sn催化体系聚合苯乙炔,获得了高产率和高分子量的聚苯乙炔。研究了不同聚合溶剂对聚合物结构及分子量影响,使用UV、IR、NMR、GPC等分别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采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对聚合物荧光性能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290nm和高于400nm激发光皮长,聚合物几乎不呈现荧光性能。当聚合物在350nm被激发时呈现较强发光量子效率。对聚合物溶液荧光性能的研究表明:当溶液浓度低于0.1g/L时,聚苯乙炔发光强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在溶液浓度高于0.1g/L,例如0.5g/L时呈现了浓度自猝灭效应。同时,从荧光性能研究显示这种催化剂获得的聚合物具有较差的规整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钯催化剂(Pd(PPh3)2C12)和相转移催化剂(PTC),采用Heck交叉偶联缩聚反应合成了聚(苯撑乙炔-氰基乙烯苯撑)共聚物(C12-PPE-DCNTB),比较了聚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以ITO为阳极,Ba/A1为阴极,制备了构型为IT0,PEDOT-PSS/MEH-PPV+C12-PPE-DCNTB(1/1,w/w)/Ba/A1的本体异质结器件,初步讨论了活性层的光物理特征及器件的光伏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Ph_3P)_2PdCl_2为催化剂,合成出对二乙炔基苯(PDEB)与苯乙炔(PhA)共聚物。实验结果表明,当PDEB/PhA(摩尔比)小于1/5时,共聚物可溶可熔,大于1/5时,共聚物不溶不熔,等于1/5时可分为两个组分,前者可熔但不溶,后者可溶可熔。不熔组分的最良溶剂是苯,溶解度参数为9.15cm~(-1.5)·cal~(0.5)。对不溶组分测定了比重、溶胀度,Huggins参数和相邻两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共聚物具有反式结构,并在共聚物中含有少量未反应炔基。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别制备了ITO/PEDOT-PSS/C8-PPE-BT PCBM(1/4,w/w)/Ba/Al、ITO/PEDOT-PSS/C8-PPE-BT MEH-PPV(1/1,w/w)/Ba/Al两种本体异质结光伏器件,发现这两种器件均表现出光伏效应.其中PPE-BT PCBM器件表现出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0.084%,EQE为2.7%,比单层C8-PPE-BT器件的EQE提高了23倍.但当C8-PPE-BT与给体MEH-PPV构成器件时,其能量转换效率较差,分别为3.67×10-3%和2.54×10-3%.说明电子在C8-PPE-BT中的迁移率较小,尽管存在光诱导的电荷转移,但在未到达电极就被捕获.  相似文献   

10.
新型聚羧酸对苯撑乙炔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新型可溶性聚羧酸对苯撑乙炔酯的合成方法。它是以苯乙酸为起始原料 ,首先经过Friedel Crafts反应 ,制备聚苯乙酰高分子 ;后者与几种羧酸酰氯的酯化反应而制得。经IR、H NMR、UV Vis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数据表明聚羧酸对苯撑乙炔酯具有PPV链状π 共轭结构特征 ,在二甲苯、THF、DMSO等有机溶剂中 ,有较高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碳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中纤维含量、纤维排布方式和温度对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纤维排布角度的增大和测试温度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C/Al复合材料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研究了碳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中纤维含量、纤维排布方式和温度对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纤维排布角度的增大和测试温度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纳米导电纤维(Nano-F)与导电炭黑(HG-CB)填充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电性能,Nano-F/HG—CB填充硅橡胶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导电性;电阻率随温度增加在25~40℃之间呈负温度系数,而在40~120℃之间电阻率变化不大,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不同温度下的伏-安特性呈欧姆线性关系.探讨了这种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电场仪涂层的均匀性是影响其电场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手工喷涂方案难以满足涂层的均匀性需求,且工艺不稳定.为解决电场仪球形传感器涂层喷涂的均匀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喷涂方案,采用机械臂带动喷枪运动,在喷枪与球形传感器之间增加带开口的挡板,通过改变开口的形状控制喷涂到球形传感器上的涂料量,从而实现涂层的均匀性.初步实验得到的结果看,涂层的均匀性较好,而且提高了涂层质量,因此该方案能够最终解决电场仪球形传感器的涂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含界面层的金属-绝缘体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模型。导出考虑"界面层"的金属-绝缘体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的普适计算公式。并且考虑到金属粒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二元无规混合物的两种拓扑结构出发,用自洽的方法修正了该公式。本文作者用该模型分析了银-酚醛塑料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电推进系统发展概况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良甫 《真空与低温》2005,11(1):1-8,49
简要介绍了电推进系统的分类和特点,综述了世界各国发展和应用电推进系统的情况,指出了现阶段电推进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水相组分和制备工艺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油相材料对乳化炸药稳定性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对各乳化炸药样品进行高低温循环试验,之后测试其电导率,以此对乳化炸药的稳定性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比稳定性与爆速,发现含不同油相材料乳化炸药的稳定性与爆速没有相关性,但含油相材料复合蜡的乳化炸药稳定性与爆速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炭黑填充聚乙烯PTC效应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控自发热高分子材料是利用炭黑填充结晶高分子材料的正温度系数特性(PTC效应)制成的具有自动控温性能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文中通过对6种炭黑填充聚乙烯体系电性能的研究,分析了产生PTC效应的机理,筛选出了具有较强PTC效应的炭黑填充聚乙烯体系,并通过对该体系PTC稳定性研究得出,较佳的消除高于熔点的负温度系数效应(NTC效应)的方法是辐射交联,本研究为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可控自发热聚乙烯的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阻尼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聚氨酯阻尼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密度是影响聚氨酯阻尼材料损耗因子(tgδ)的重要因素,增加分子链中侧甲基(—CH_3)数目,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损耗因子值,拓宽阻尼温域;加入片状填料可增大材料内部的剪切运动,使内耗值增大。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电场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混合水溶液通过凝固浴凝固,再通过反复冷冻-解冻的方法制备出交联的水凝胶。该水凝胶在NaCl水溶液中加直流电场后表现出溶胀、收缩、弯曲行为。该凝胶的弯曲速度和最大弯曲度随电压及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形变量随凝胶中的海藻酸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