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从汉英死亡委婉语看民族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交际用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汉英死亡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重合和文化差异,特别是探讨了其间所反映的汉英两民族在制度文化、社会与经济生活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旨在更好地了解委婉语背后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文化现象也是语言现象。死亡委婉语是每一个社会都要面临的问题。通过死亡委婉语的分析可以反映不同社会的文化。中西方社会在宗教、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方面有很多的不同,所以中西方的死亡委婉语就反映着这些方面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文化原因,以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文化现象也是语言现象.死亡委婉语是每一个社会都要面临的问题.通过死亡委婉语的分析可以反映不同社会的文化.中西方社会在宗教、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方面有很多的不同,所以中西方的死亡委婉语就反映着这些方面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文化原因,以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的表达效果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具有双重的表达效果,用于日常工作的委婉语由于避免了难堪,粗俗,因而产生惬人心意的表达效果;而用于政治中的委婉语却掩盖了事物的真相,影响正常地获取信息和交流。委婉语自身寻求的表达效果决定有些委婉语必然衰亡,同时,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心理及风俗所带来的变化不仅决定了某些委婉语的衰亡,而更重要的是使委婉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语言交流中虽然存在许多差异之处,但在中西方语言中都存在委婉语这一语言现象。委婉语的使用可以达到理想的避讳效果,反映了说话者的求雅心理、补偿心理,体现了一种礼貌文化,也发挥着一定的掩饰作用。中西方语言中的委婉语也存在着不同之处,不同的委婉语反映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显著特色。本文就通过分析委婉语出现的心理条件,论述委婉语的运用所反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并讨论中西方委婉语变迁的趋势。从而把握中西方交流中委婉语的正确使用策略,加强中西方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就委婉语的构造动机,构造方式及构造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对委婉语现象的研究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避免语用失误。正确而恰如其分地使用委婉语,不仅要掌握其特征、使用背景、表达方式和应用范围,还要尽量多地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及不同社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及其语用功能,并进一步探讨了英汉委婉语各自所含的文化寓意的差异,从而加深对委婉语产生根源的理解并通过对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寓意对比,做到有意识地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重功能。委婉语的得体使用能体现人的个人素质、个人文化素养,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同时也使得人际交流变得倍加愉悦,人际关系变得愈加和谐,社会变得更加文明。正确使用委婉语和阐释其功能成为一项有益的尝试。本文紧扣英汉实例阐释委婉语的避讳功能、移情功能和礼貌功能等语用功能来提高语言使用者的本土文化素养和跨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本在委婉语的构成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汉英礼貌上的不同反映,以便减少委婉语所导致的跨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的应用是英汉语言的共有现象,学会英汉委婉语的应用,可以增强语感,提高交际能力.从一些具体实例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应用以及社会习俗和人们观念对委婉语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了解英语国家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特征有助于对语言内涵的了解,有助于避免因文化冲突造成的误解。文章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特征上的不同表现,分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国际交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越来越显得重要。然而我国目前外语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即侧重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输出,特别是对外国文化的介绍与传播,缺乏对母语文化自身和其英语表达的研究,导致母语文化不能正确的、有效的传播,甚至成了“边缘文化”。本文力图探讨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和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加强母语文化教学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化差异是影响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一大因素,学生在翻译句子或进行词语搭配时很多都是汉语式搭配。分析文化差异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看法,目的是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人与国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将中国的各种资讯、国情、文化、传统等介绍给世界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如何将反映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恰当英译,是当下研究的新课题。基于跨文化四大因素——词语的文化身份、审美干涉、政治干扰与伦理干预,分析了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英译,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实现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委婉表达法的使用在商务英语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商务英语中可以通过用词和语法的变化来实现委婉表达。国际商务工作者充分理解委婉表达法,体现礼貌原则,有利于实现有效沟通以及交际、发展和巩固的合作关系,从而在商界竞争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文中试图通过分析英格兰民族的日常生活用语,来探讨其民族文化心理和社会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有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中国的"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中西方文化中"龙"的不同含义、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及其英译、英语中有关"龙"的表达、关于"龙"的英语翻译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英语写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技能。一些作者写作时往往参照汉语商务文化及语用规则进行思维表达,造成不同程度的语用失误,影响国际商务英语活动的正常开展。文章从中英文化视觉对部分商务英语语用失误作对比分析,认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不能与商务英语脱节,既要教会学生掌握英语表达技能,更要教会他们掌握商务英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规则,才能使学生胜任跨文化商务英语沟通工作。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考察学生在微博中使用英语的频率和动机,调研微博中英语使用的模式与认可度,分析大学生微博英语使用的特征。微博中英语使用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受到质疑,语言的正确表达也存在一定问题。语言教育工作者、微博网站、微博英语使用者应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出发,从学习英语出发,规范微博语言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有些英语结构和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在译成汉语时不能按原文一一对应地直译,而要进行“逆向”处理,也就是把英语中有些结构或表达方式转换成与原文字面意义相反或结构相反的汉语,才能达到与原文等值或近似等值的效果。本文就意义和结构两方面的逆向翻译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