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智能电网作为未来国家工业发展的重点,其基础是通信系统,本文结合智能电网对其通信系统的要求,在分析了智能电网通信系统技术特征的背景下,提出了满足智能电网通信需求的工业嵌入式通信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2.
智能配电网可以有效地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优化运行与配电设备的高效运转、完成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具有建设成本低、快速自组网等特点,在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通过总结智能配电终端在配电网的分布特征以及WSN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WSN的网络结构及其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智能配电网WSN的设计原则。根据该原则设计了智能配电网WSN的分层体系结构,包括终端采集网、汇聚网和信息接入网。智能配电网的通信系统通常由多种通信方式组成,本文给出了与其他通信方式联合组网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构建业务终端层、接入层、骨干层和配电主站层,可以有效地扩展智能配电通信网的通信范围,提高智能配电网的网络数据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由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等组成的煤矿井下通信技术体系。提出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应采用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提出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宜采用WiFi、3G、4G等通信技术。提出矿井广播通信系统既可采用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远程供电广播技术,也可采用基于以太环网和无源光网络的IP通信技术。提出矿井救灾通信系统应采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宜采用WiFi和MESH等通信技术。提出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应满足手机脱网通信、基站脱网通信、无线自组织网络、接入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传输平台等要求。指出在手机脱网通信、接入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传输平台、无线自组织网络、矿用无线摄像机、基站脱网通信、多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无线宽带传输等方面,WiFi优于WCDMA、CDMA2000和TD-SCDMA。提出多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井无线宽带传输宜采用WiFi。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背景下,提出了利用电力线缆作为智能电网通信的有效传输介质,以电力线通信技术为核心,完成全网设备之间的无缝联络,为配电侧用户提供高速数据服务。在与传统通信方式的比较之下,分析了电力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关键技术,给出了低压电力线信道模型。探讨了电力线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要求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智能电网的通信安全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对电网运行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够降低通信事故的频发并且有效清除通信故障。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阐述,针对智能电网通信安全技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信息技术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是世界电网的发展方向,其最大特点是实现电网与用户的互动。本文通过研究各类无线通信方式,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无线技术组网的电力系统配、用电网通信解决方案,实现电力主网与配、用电网的互联互通,为配网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电网重要实时业务提供坚强的通信保障,为智能电网更深层次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汪彦灿 《电力大数据》2011,(10):77-79,91
随着电网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通信网络则是数据采集的基础,构建通信网络、发展通信网络,扩大通信网络已经是今后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无线通信网络在电力行业充当的角色与日俱增。合理的利用无线通信网络是今后数据采集的必然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在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而信息化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智能电网通信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通过讨论SIP协议的相关技术和功能及优点,并按照智能电网构架所需要的开放性、标准化和互操作性的要求,认为在智能电网通信中,SIP协议将是智能电网通信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继电保护技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低功耗与可靠性的发展特点。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普及和数据密集型的发展,海量数据传播协议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特点,分析了现阶段继电保护过程中存在的数字化与通信技术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证性能与可靠性的通信方案,并对比了相关的耗能参数,为未来的继电保护技术在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电力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我国的电网系统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智能电网系统的逐步完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对电力通信网络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通信技术具有容量大、稳定性强等特点,将会广泛应用在电力网通信中。文章对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网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技术及应用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针对下一代互联网的IPv6协议及技术必然对WSN的设计与应用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Pv6的特点及关系,提出了IPv6协议在无线传感网络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设计思路,对未来WSN的设计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电网通信业务保障分级处理,提高电网通信稳定性,提出基于N-k故障的电网数据通信业务保障分级方法。采用智能传感信息处理技术构建电网通信业务保障分级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集包括控制、保护、调度等信息,根据多维参数约束及网络资源均衡调度方法提取电网通信业务保障分级数据的关键性特征参数,结合风险控制建立电网风险均衡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电网数据通信业务保障分级的N-k故障树,采用多层次决策树实现对电网业务等级划分,构建为以链路带宽可用性最大目标集的决策树,根据N-k故障层次化聚类结果实现对电网数据通信业务保障分级处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电网数据通信业务保障分级处理,与应用对比方法相比,应用所提方法后其链路利用率高于90%,可更好地为电网数据通信业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无线传感网络(WSN)集成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等多学科多领域,近年来得到各方广泛关注和研究,其应用也有着广周前景.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分析比较现有智能交通系统数据采集手段.重点介绍无线传感网络在交通中的应用,分析无线传感网络在交通中应用的可行性,给出系统模拟方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电子器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由传感器组成的无线传感网(WSN)的应用。由许多无线传感器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疗、军事、化工、商业等。介绍了应用WSN24-Link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远程心电监护的设计,讨论了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是21世纪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计算机、通信和传感器)相结合的产物,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广泛的学科交叉性以及明确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技术特征,使得WSN技术在学术界和应用领域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WSN网络的自组织性、高鲁棒性,使得WSN技术在目标跟踪、环境监控、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体系架构,在井下恶劣多变的环境下实现人员定位跟踪,同时对井下WSN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适用于井下人员定位的多层WSN拓扑架构。  相似文献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由大量靠无线多跳方式通信的智能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围绕WSN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内容,节点定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给出了WSN节点定位的概念.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从测距技术和定位算法角度介绍了当前的研究进展,指明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冷迪  李英 《微型电脑应用》2023,(2):147-149+153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深入发展,电网企业引进与吸收了先进的软件开发架构和方法,微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开发架构和理念已经深入电网软件开发领域。微服务采用轻量级的技术,将传统的整体式应用开发模式转变为分布式开发模式。一个大型复杂的系统被分成一个或多个小系统(微服务)组成,每个小系统都能被独立部署,那么也就意味着在进行微服务数据传输时,会有更多的通信序列产生。如何保障这些序列在跨网络电网通信过程中的传输性能,将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而基于微服务的跨网络电网通信序列自动化调用是设计一种新型的通信序列与路由动态变更架构相结合的一个有机系统,能够改变现有专业技术壁垒、数据无法跨网络电网贯通、高误码率和低传输速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群体机器人的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移动机器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相结合,可以扩展机器人的感知空间,增强机器人的通信和交互能力.针对群体机器人的特点,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较强的感知能力和通信能力,开发了一套基于WSN的群体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了适用于群体机器人实验的通信系统,制定了一套适用于群体机器人实验的通信协议,并提出了基于WSN的群体机器人相对定位方法.通过对群体机器人一致性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TD-SCDMA接入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以及3G网络的大面积推广,本文将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TD-SCDMA通信技术有机结合,选用基于32位ARM9核的S3C2440嵌入式微处理为核心,移植Linux操作系统,设计完成了WSN/TD-SCDMA网关,并应用多个无线传感器节点进行组网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网关功能的完备性,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TD-SCDMA网络的信息接入与共享。  相似文献   

20.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现有网络基础结合是WSN研究中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IPv6协议下,提出了一种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国际互联网方式。本接入方式以数据应用为中心,按地理位置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映射IPv6地址,由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顺时针逐格CGRP路由协议,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协议的稳定性和路由分组传输成功率,最后阐述了以网关为路由接口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通信机制。该接入方式既能根据IP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寻址,又能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全IP化带来的高额开销,符合无线传感器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