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吸附铜离子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极限黏度表征。考察了pH、接触时间、Cu2+初始浓度对产物吸附Cu2+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pH=6时,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对水溶液中的Cu2+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且与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吻合,化学反应为吸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
以酚醛树脂为基体前躯体,竹炭为添加剂,通过发泡、固化及炭化工艺制备出竹炭改性酚醛树脂基泡沫炭材料,研究了其对Cu2+的吸附性能,探究了竹炭含量、吸附时间和溶液pH值对泡沫炭材料吸附Cu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竹炭含量为7%~10%、吸附时间45 min、溶液pH值为9的条件下,Cu2+的吸附效果最好,并且从微观结构上解释了其对Cu2+吸附能力曲线的变化趋势,解决了泡沫炭因孔径大而难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问题,降低了制备成本,扩大了泡沫炭材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法和沉淀浸渍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铈-二氧化硅(CeO2-SiO2)介孔材料吸附剂,主要考察了其对水中铜离子(Cu2+)的吸附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吸附(BET)等手段对合成的介孔材料进行了性能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分析了溶液pH、溶液初始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等条件对介孔材料吸附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eO2-SiO2介孔材料对Cu2+的去除效果较沉淀浸渍法要好;当溶液pH=7.0时CeO2-SiO2介孔材料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2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溶液初始Cu2+浓度增大Cu2+去除率降低,Cu2+累计吸附量增大;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加Cu2+去除率增大,当CeO2-SiO2吸附剂用量为0.15 g/L时对Cu2+的去除率趋于稳定;CeO2-SiO2吸附剂对不同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u2+、Fe2+、Mn2+,该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漂白蔗渣浆纤维素为基体,二乙烯三胺为单体,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制备胺基接枝纤维,得到高效重金属吸附剂。研究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时间等反应因素对胺基接枝纤维制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征胺基接枝纤维的结构。从温度、时间、pH值、接枝纤维加入量和铜离子溶液初始浓度方面对胺基接枝纤维吸附二价铜离子进行研究,探究较好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当绝干蔗渣纤维∶单体二乙烯三胺=1∶1(质量比),硝酸铈铵的用量为25%,温度为70℃,时间为2h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吸附量,其吸附量可以达到12.8 mg·g-1。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手段对接枝纤维的结构进行表征。胺基接枝纤维对铜离子溶液吸附的较优条件为:时间20min,温度为30℃,pH值为4.5,初始浓度为400mg·L-1。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拟合得到Lagrange二级动力学方程y=0.0116x+0.021。  相似文献   

5.
以衣康酸(IA)为单体,利用β射线预辐照引发技术,采用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线形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衣康酸(PE—LLD-g-1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热扫描量热法对PE—LLD-g-IA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PE-LLD-g—IA的接枝率,研究了预辐照剂量,衣康酸(IA)单体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对接枝产物的力学性能和黏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PE—LLD-g—IA在1712cm^-1处有明显的羰基特征吸收峰,队分子确实接枝到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分子链上;接枝率随单体浓度、预辐照剂量及挤出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与纯PE—LLD相比,PE—LLD-g-IA的结晶温度升高;接枝产物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接枝产物与金属铝的剥离强度达2.5N/mm。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生物质果胶碱化改性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方面的吸附性能,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纯化豆腐柴叶中天然果胶,并通过碱化作用,制备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同时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进行吸附试验,考察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然后,通过分析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组分半乳糖醛酸含量及酯化度,探讨其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果胶在pH 9的环境中碱化作用30 min时,可获得具有高效吸附水体中铜离子的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分别达到89.6%(0.10 g)和105 mg/g(0.02 g)。另外,在果胶组分半乳糖醛酸含量和酯化度分析方面,果胶碱化作用未造成半乳糖醛酸分子的丢失,但可促使果胶中羧酸酯的水解,形成对应的羧酸钠盐,提升对水体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8.
木质材料主要成分为木质素、 纤维素等物质,其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 羰基等活性基团,这些活性基团含有可以与Cu2+空轨道配位的孤对电子对.通过制备活性炭和化学改性的方式能增加木质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吸附位点,因而可显著提高吸附剂对Cu2+的吸附性能.同时这些木质材料凭借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无污染等优势成为吸附法的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基体,通过水解-接枝-交联工艺接枝上聚乙烯亚胺分子(PEI)制备出氨基螯合纤维(PAN-PEI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纤维镜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其对铅离子(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AN-PEI纤维表面具有丰富的氨基基团,...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为母体,在其氨基上引入羧甲基制备出N-CMC(N-羧甲基壳聚糖),以Cu~(2+)[铜(Ⅱ)离子]为模板离子,印迹后炭化制得C-Cu-CMC(印迹羧甲基壳聚糖炭材料)。以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静态氮吸附仪表征炭材料,并考察其对模板离子的结合性与识别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300℃炭化温度下制得的印迹炭材料吸附效果较好,且当溶液温度为40℃、pH=4时,对Cu~(2+)的吸附效果较好。相较于Al~(3+)和La~(3+),炭材料C-Cu-CMC对Cu~(2+)的吸附更具选择性,这对于治理土壤和淡水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将聚胺大分子聚乙烯亚胺(PEI)接枝于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制得接枝微粒PEI/SiO2,然后使氯乙酸与PEI大分子中的伯、仲胺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形成亚氨乙酸(IAA)型螯合吸附材料IAA-PEI/SiO2. 研究了IAA-PEI/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由于亚氨乙酸基团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与配位螯合作用,IAA-PEI/SiO2对重金属离子可产生强的螯合吸附作用,对Ni2+的吸附容量可达1.4 mmol/g;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在可抑制重金属离子水解的pH范围内,pH值越高,吸附能力越强;IAA-PEI/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顺序为Ni2+> Pb2+>Cu2+>Cd2+.  相似文献   

12.
顾婷  黄新  荆肇乾  王丽娜 《河北化工》2010,33(12):12-14
研究了一定量的粉煤灰基质滤料对溶液中可溶性Cu^2+的静态吸附性能,考察了初始浓度、温度、溶液体积对粉煤灰基质滤料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粉煤灰基质滤料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温度约为85℃时,去除率达到91.43%。另外,随着Cu^2+初始浓度的增大,滤料对Cu^2+的吸附量增加,但吸附去除率下降;而当Cu^2+的溶液体积增大时,滤料对Cu^2+的单位吸附量减少,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8-羟基喹哪啶螯合树脂(PS-HQD)在HAc-NaAc体系中对铬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吸附Cr6+的最佳pH为5.0,树脂吸附的平衡时间为8 h,吸附容量9.68 mg/g。表观速率常数k298=1.87×10^-4s^-1,一次洗脱回收率达94.3%。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14.
大孔螯合树脂对Pb2+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b2+在D418树脂上的吸附行为,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探讨了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条件范围内,Pb2+在D418树脂上的吸附是吸热过程,同时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液膜扩散为Pb2+在D418树脂上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速率逐渐减小;313 K温度下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75 mg/g,在298 K下用3 mol/L的硝酸作为解吸剂,解吸率可达97%;最佳的解吸剂用量为5倍床层体积. 该树脂吸附操作简单,易再生,不产生二次污染,有望用于含铅废水的治理及铅的富集.  相似文献   

15.
硫代酰胺基螯合功能纤维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腈纶纤维为起始原料,经乙二胺预交联后,以DMF作溶剂与硫化钠反应,合成了一种硫代酰胺功能基可达6.8mmol/g干纤维的螯合功能纤维,其对贵金属金、银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剂、物质的量比以及时间、pH值等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硫含量测定等手段对这种功能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确定。  相似文献   

16.
以膨润土对含苯并三氮唑(BTA)和Cu2+的模拟废水进行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膨润土吸附BTA的最佳pH为3.5,对Cu2+的吸附率随pH升高而增大;pH为3.5时,对BTA、Cu2+的最大吸附率分别达到92.1%、40.3%;膨润土对100 mg/L BTA和Cu2+溶液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1.3、22.9 mg/g,吸附平衡时间为80~100 min。动力学拟合表明,吸附过程能用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7.
废水净化纤维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环氧基为交联桥,将β-环糊精接枝于纤维素纤维上,制备了废水净化纤维,并获得了适宜的制备工艺参数,同时从动力学角度考察了其静态吸附Cu2+的行为.结果表明,环氧化乃该纤维制备之关键,废水净化纤维对Cu2+吸附量可达6.24 mg/g,吸附能力主要来自废水净化纤维β-环糊精中羟基与Cu2+的络合作用,β-环糊精与Cu2+络合比为47.  相似文献   

18.
以多孔型无机材料Si O2作载体,通过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将5-氯甲基-8羟基喹啉(CHQ)分子接枝到硅胶表面,制备新型复合型螯合吸附材料CHQ-AMPS/Si O2。研究了接枝微粒CHQ-AMPS/Si O2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Pb2+和Ni2+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接枝微粒CHQ-AMPS/Si O2对Pb2+和Ni2+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等温线,研究了温度和p H对接枝微粒CHQ-AMPS/Si O2吸附Pb2+和Ni2+的影响和其可再生性能。结果发现微粒CHQ-AMPS/Si O2对于Pb2+和Ni2+的吸附最适温度分别是35℃,25℃;最适p H分别是7和6。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壳聚糖包覆纤维素(CHCC)吸附剂,其结构经FTIR、元素分析进行表征。研究了对Au3+的吸附包括pH的影响、吸附动力学、吸附选择性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容量受pH影响较大;液膜扩散是吸附的主控制步骤,pH=3时优先选择吸附Au3+;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模型。-NH2、-OH参与对Au3+的吸附,树脂中的-CHO可能被Au3+氧化。  相似文献   

20.
As the substitution of common noble catalysts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a highly effective Cu-Ni/SiO2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a novel stepwise ammonia evaporation method. Its performance in the gas-phase hydrogenation of acetic acid was further examin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i dopant, more stable Cuδ+ sites, which can adsorb more acetic acid, were formed due to the electron transfer from Cu to Ni. This makes more Cu0 sites available for hydrogen adsorption, which was suggested as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in acetic acid hydrogenation. A conversion of 99.6%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on this new Cu/SiO2-0.5Ni catalyst, accompanied by the ethanol selectivity of 90%. The incorporation of nickel between copper nanoparticles enhances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Cu0 and Cu+. It also helps mitigate the aggrega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due to the Ostwald ripening effect induced by acetic acid and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copper catalyst in the conversion of carboxylic ac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