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根据1991~1994年在河北省冀东滨海稻区的实测资料,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水稻在旱育稀植的耗水量及节水灌溉制度,以为严重缺水条件下的节水种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渗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渗灌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能、省工、增产和提高产品品质的特点,是发展我国节水型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本文较详细地介绍渗灌介绍的田间规划主生物堵塞的预防和处理办法。建议引进利用废旧轮胎回收的橡胶生产渗灌管的专利技术和关键生产设备,实现渗管的国产化,发展我国的渗灌事业。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及增产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用水较多。在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灌溉用水,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有效办法。因此,研究水稻的节水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取得我省较为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我省于1959—1961年和1980—1983年曾开展过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的试验,均获得较显著的效果。本文针对水稻节水灌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汾河水库调蓄能力的下降,加之工业挤占农业用水,汾河灌区灌溉水源日趋紧张。但汾河一坝灌区内的稻田仍采用传统的种植、灌溉模式、灌溉用水量最高达3万m^3/hm^2,浪费水现象很严重。而且还存在着水稻与小麦灌溉用水的矛盾。为此,我们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栽培、灌溉技术旱育秧、旱整地、浅湿间歇灌溉比传统的水育秧、水整地、深水灌溉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旱育秧比水育秧多栽6.7 相似文献
7.
8.
黑龙江省木兰县水田节水灌溉示范区位于木兰县香磨山灌区内,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松花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木兰达河沿岸。示范区干渠选在灌区总干渠、一分干渠,支渠选在一分干的一分支、二分支,斗农渠选择布置在一分干的一、二分支上,示范区总面积2.5万亩,水田面积1.8万亩。灌区流域面积1 07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22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631毫米,灌区内的土壤主要是沿木兰达河漫滩地草甸土、阶地上为黑钙土和黄粘土,土壤肥沃,适于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9.
从提高水分生产率,使水稻生产达到高产、节水、优质、高效出发,探讨了湖南省水稻综合节水灌溉技术问题,提出节水灌溉不是单一技术,而是综合技术,它包括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土种稻“浅--晒--浅--湿”型灌溉制度,具有节水明显,增产显著,土壤脱盐效果显著,提高泥温、水温,促进水稻早熟的特点,是利用低产土壤,扩大水田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控制灌溉联合调控下稻田土壤氮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开展了水稻小区种植试验。试验设置2种灌溉模式(常规淹灌(F)、控制灌溉(C))和3种施肥模式(全施化肥(A)、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B)、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C)),分析水稻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特征。试验表明:至水稻分蘖期时,相同灌溉模式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值均低于全施化肥处理,降幅为19.85%~48.78%,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值是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的处理低于全施化肥处理,降幅为15.35%~33.08%;而从水稻拔节期起,相同灌溉模式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稻田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比全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2.71%~56.26%,除FB处理硝态氮含量降低外其余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比全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9.21%~105.80%。控制灌溉的水稻全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淹灌(P<0.05),而土壤铵态氮含量则是常规淹灌高于控制灌溉。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水稻分蘖期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积累,提升了稻田土壤氮素的养分累积,其中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肥的效果较好。控制灌溉使得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土壤铵态氮的含量。综合考虑环境与经济效益,控制灌溉与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肥的稻田水肥管理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稻田生物有机肥与化肥合理的配施模式,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有效养分累积、水稻生长及产量等影响,以确定适宜的肥料配施模式。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了5个处理:全施化肥(T0)、75%化肥配施25%生物有机肥(T1)、50%化肥配施50%生物有机肥(T2)、25%化肥配施75%生物有机肥(T3)、全施生物有机肥(T4)。观测各处理土壤有效养分累积情况、水稻生长情况以及最终产量。结果表明:各处理收割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提升,提升幅度为21%~29%,而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明显提升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升幅度分别为2.1%~18.9%和6.0%~11.7%。与T0处理相比,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提前水稻的分蘖时间,可使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13.5%~40.5%,对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提升作用,T3、T4处理中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7.0%和1.7%,尤其是T3处理的最终收益提高显著,达到了8.7%(P<0.05)。可见,25%化肥配施75%生物有机肥对节水灌溉稻田有效养分累积及水稻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动远程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是现代种植发展的两项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在灌溉的同时,通过(远程灌溉系统将肥料输送至植株地表或根区处。水肥一体化结合远程灌溉系统可节省用于灌溉和施肥的人工90%以上,应用水肥一体化与自动远程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显著节省生产成本而且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新疆核桃树在氮肥利用上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核桃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新疆农业大学林果实验基地开展滴灌核桃大田试验。以9 a生新温185核桃树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肥(含氮量)梯度(低肥N1 0.37 kg/株,中肥N2 0.74 kg/株,高肥N3 1.47 kg/株),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核桃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果实体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施氮量下水、氮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核桃的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果实体积增加至恒定后表现为:N2N3N1。低肥和中肥处理下核桃的个数、产量和出仁率均差异显著,说明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了核桃产出;而高肥处理下产量和中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核桃产量在中肥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2 854.38 kg/hm~2。蛋白质和脂肪在三种氮肥水平下无显著性差异;中肥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最高;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环塔盆地滴灌条件下,中肥处理N2,即每株核桃施氮0.74 kg为最佳的施肥量。研究结果对类似地区核桃滴灌施肥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灌溉方式以及与其匹配的施氮量,以C两优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使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水肥耦合试验。试验设灌水量和氮肥水平两个因素。以淹水灌溉的灌水量为基准,设置4个水分处理,即W1 (淹水灌溉100%)、W2 (轻度干湿交替灌溉66.7%)、W3 (中度干湿交替灌溉33.3%)和W4(雨养,灌溉0),不同水分处理灌溉频次相同,当W1水层消失时同时灌溉。设置6个氮肥梯度,0、90、135、180、225、270 kg/hm~2。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以及水氮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增加氮肥施用量,均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和叶片SPAD值;中度干湿交替灌溉,显著降低了低施氮量处理的株高,高施氮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灌水量减少对株高的影响。轻度与中度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高氮处理成熟期水稻叶片SPAD值显著降低,从而改善其贪青晚熟现象。在不同灌溉处理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雨养处理会导致水稻实粒数与结实率显著降低;不同灌溉方式下,氮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均呈现二次方的关系,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峰值出现时的施氮量不同,当施氮量达到135 kg/hm~2之后,继续增加施氮量,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在水分亏缺条件下继续增施氮肥会导致产量明显下降。综上所述,施氮量的多少应该与灌水量相匹配,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施用180 kg/hm~2氮肥会达到较好的水肥耦合模式,可以在减少灌水量的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并且保持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八五二农场水稻控制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在水稻全生育期内采用无水层灌溉制度,利用大区对比法,对灌水量、土壤温度、降雨量、生长观测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找出节水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稻田不同节水灌溉与施肥管理方式下氮素迁移转化与利用损失规律,以指导水稻田的水肥管理,以水稻生育期田间水分氮素监测试验为基础,运用Hydrus-1D结合一阶动力学方法建立模型,对不同节水灌溉、肥料管理条件下的氮素运移进行模拟,并以反演的综合一阶动力学系数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案处理下的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植物吸收利用对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土壤水中氮素变化速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氮素的主要损失差异在于分蘖肥和拔节肥导致的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氨挥发损失效率大,以及分蘖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NO3-的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氮素变化差异明显;浅灌深蓄(G1)的NO3-综合一阶动力学系数较浅勤灌溉(G2)小,NO3-损失速率较小;施用氮肥(135 kg/hm2)(F1)施肥模式、(G1)灌溉模式下的植物吸收效率较另两种模式高,对应产量也较高;建议采用浅灌深蓄(G1)的节灌方式,同时采取分次施肥、深施等措施减少氨挥发损失,对于提高稻田氮素利用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推广应用毛细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相关技术参数,并依托广西崇左市陇铎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立试验示范区,开展糖料蔗毛细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糖料蔗在毛细节水灌溉条件下,生育期各生长指标均优于滴灌和无灌溉,其中:株高比滴灌增加1.2 cm,比无灌溉增加30 cm;株茎比滴灌增加0.06cm,比无灌溉增加0.23 cm;每亩有效茎比滴灌增加17株,比无灌溉增加630株;每亩理论产量比滴灌增加0.3 t,比无灌溉增加2.5 t。另外,毛细节水灌溉比滴灌节水5%左右。由此可见,毛细节水灌溉是一种防堵性能好、灌溉均匀度高、具有节水增产的灌溉技术,适合在山丘区糖料蔗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20.
控制灌溉的水稻气孔限制值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的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晚稻叶片气孔限制情况的日变化、全生育期变化规律及其与外界影响因子包括土壤水分和叶气温差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气孔限制值对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孔限制值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日变化规律,较低的土壤水分导致了较高的气孔限制;全生育期气孔限制值随土壤水分降低而升高,灌水后出现降低;气孔限制值随叶气温差的增加而增加;适度水分控制条件下气孔限制值的增加带来了净光合速率的增加,气孔限制值超过0.2后,净光合速率增加趋势变缓,蒸腾速率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