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政清 《城乡建设》2021,(14):14-16
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2016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北京坊城市更新为例,从历史演进、运作特点及对未来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保护利用方面的启示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愈合理论的"三坊七巷"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鹰 《建筑学报》2006,(12):40-44
城市必须继承和发展反映自身城市发展历史的城市文脉,这是一种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本研究提出愈合历史街区理论,基于此理论分析了福州历史街区"三坊七巷"的保护问题,从历史街区和古民居建筑的"初步愈合"和"造血再生"两个层面入手,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对愈合理论的可操作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我国特有的城市形态,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同时也埋藏着城市特殊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也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直被视为城市"疤痕",成为推土机下的冤魂.城中村中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常常遭到破坏.在新时代新要求下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改造模式,城中村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构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首先对"文化传承"的提出及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包含保护、传承和发展三方面的内涵,是保护遗产、继承文脉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将"文化传承"相关理念运用到城中村改造当中,提出了从保护、传承、发展三个层面的"3+3+6"内容体系;最后以西安保留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以建构文化传承体系为手段初步探索城中村的改造方向,在保证城市发展、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同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文脉的传承,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4.
本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方水土人的独特精神创造和历史记录.而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大潮中,不注重对历史文脉的延续,更缺乏城市文化特征的准确定位.这样一来,城市的文化个性不经意间就迷失了.很多城市发展很快,但普遍存在注重物质、经济的一面,忽视城市品格和历史文化方面的挖掘.城市"千城一面",缺乏文化标识,让人没有归属感.长此以往,我们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没有文脉、历史记忆的"空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塑造城市整体形象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速度,对于城市地域文化、人文精神却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导致"千城一面"问题的出现.文章以济南百花洲历史街区为例,先阐述了场所精神的特征、作用以及历史街区中场所精神的体现,然后分析街区的现状以及它所具有的场所精神,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场所精神的传承策略,希望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场所提供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红梅  呼丽娟 《城市规划》2000,24(2):38-38,36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长春市文化广场正是利用这样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一座城市中心广场,是长春市的城市标志之一.文化广场位于长春市城市中心区,总用地21.25ha,是我市能够满足市民游憩、文化、娱乐需要的高品位的城市公共空间.选址在原皇宫宫前广场,因其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独特位置与文化内涵而命名为"文化广场".广场规划是通过全国范围的招标形式确定的,于1996年竣工并向市民开放.广场建成后我们感到广场周围的建筑及环境与广场平面不相匹配,围合广场的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语言,特别是建筑体量等方面与历史建筑不相协调,尤其高层建筑与"皇宫"的叠加效果对历史街区的景观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市政府决定对文化广场周边建筑及环境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见证者和传播者,每一座城市发展历程的背后都有值得深入挖掘的历史价值.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种快速的城市建设确是存在许多问题,盲目的城市扩张与开发造成了城市空间资源的短缺.很多城市的文化和传统渐渐被我们熟知的"大都市"取代,城市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地政...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在2011年首次超过总人口的50%.在城乡规划范畴内,一系列影响我们思维的原则和理念正在日趋显现,择其要者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打好文化牌 2011年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收入首次接近4万亿元人民币, "文化立国""文化兴市"及"文化自觉"等带有"文化"的字眼正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许多城市正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化.然而,随着我国急剧的城市化,许多优秀古城的历史文化空间正在被蚕食乃至淹没.在北京旧城区,它集粹了古都历史文化遗存的精华,亦正在受到周边无序的高层水泥混凝土"森林"的围困,这引起了世间极大的忧心与焦虑.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乡村亦如此.历史文化遗产让城市有了"书卷气",让家园留得住"乡愁".我们必须树立"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的意识,在城乡建设中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守护好历史文化的根脉,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浩腾  李晓琼 《山西建筑》2022,(5):38-40,65
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当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问题,以九江市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保护-传承-再生"的思路,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一切变化及历史发展即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狭义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 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作为城市精神与物质的载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来推动城市发展的,在城市化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城市面貌日渐趋同,城市文化底蕴逐渐丧失.本文以苏州为例,在讨论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互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塑造苏州城市空间特色及提升苏州城市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城市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限于物质空间短缺、建筑"冻结式"保存、文物标识不强、场所活力不足等困境,因此,抓住当前坚持文化自信的文物保护规划浪潮,面向"文物活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显得至关重要.该文...  相似文献   

13.
一叶乌篷,漂过2500年的沧桑;百转河渠,流动大禹治水的英名;几代文豪,传扬着古越文化的精致肌理;黄酒社戏,演绎着寻常巷陌的风俗百态.绍兴,因深厚的底蕴,催生了新的经济步伐,历史的精神,振兴了新的文化结构,使充满韵味的水城显示了勃发的生机.绍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来,绍兴人以城市建设为龙头精心打造旅游文化名镇,带动经济各方面全面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放城市"、"中国品牌之都"等多项荣誉和桂冠.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历史等方面探讨了"城市表情"的意义和丰富内涵,并对当今中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特色丧失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保持城市特色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按照"保存、更新、延续"的原则,加强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推进闽南(漳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着力推动唐宋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复兴,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发展品位,打造城市靓丽名片,实施贼市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城市发展同样面临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挖潜"的转型,由追求空间扩张的增量型规划向注重品质提升的存量型规划转变将成为重要趋势.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作为城市存量规划的重要内容应当如何应对转型背景下的新要求,是中国大部分城市都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三期改造"项目,以问题导向入手,从业态升级、文化引领、空间重构、实施开发几个层面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与活化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同类型的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邯郸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紧紧把握城市历史"文脉",从地区特点和地域文化出发,保持与发展城市特色,将古赵文化融合于绿地系统规划之中,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条件和赵文化资源,构筑了城市生态体系,努力创造新的绿色邯郸.突出邯郸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展现具有赵文化内涵的园林绿地环境.  相似文献   

18.
广州亚运会已成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战略工具,荔湾区是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亚运会的举办为这一城市次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五区一街"城市更新规划以激活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及提升旧城区宜居环境为目标,采取文化休闲荔湾、商埠荔湾、生态荔湾等发展策略,通过平衡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为后亚运时期的城市次区域发展及"广佛同城"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非历史保护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在承担现代城市功能的基础上,还起到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朝阳门地区兴衰历史和文化记忆的梳理?对历史地段发展的探究,以及对使用人群对区域历史的认知地图进行整理,总结街区在更新过程中如何积极与历史文化融合以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作为非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发展要素及发展方向,探讨出此类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在街区更新与复兴的背景下,历史名城中非保护区域的文脉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面临城市空间特色的丧失和城市文化的趋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一直处于"西风东渐"的文化语境之下,文化的冲突在我国极为激烈.在当代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如何认识与处理纷繁芜杂的城市文化类型,如何进行城市文化的继承、保护、更新,实现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为信息时代的城市发展制定相应的城市文化发展策略,成为当前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