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HR-2不锈钢室温熔盐镀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铝化物阻氚渗透层奠定基础,采用AlCl3-MEIC(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室温熔盐在HR-2不锈钢表面进行镀铝实验,主要研究镀前处理方式,电流密度对镀层的形貌、结合力、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Cl3-MEIC室温熔盐体系在HR-2不锈钢上镀铝是可行的。传统的酸洗镀前处理能得到质量较高的镀层,但界面结合不好;电化学清洗镀前处理后可制得结合良好的高质量镀层。纯白色铝镀层表面光滑、均匀、致密,呈现有一定棱角的球形颗粒状生长特性。镀层颗粒尺寸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较优的电流密度范围为10~20 mA?cm-2,电镀时间至少40 min。  相似文献   

2.
将真空感应熔炼得到的试验钢进行固溶处理和稳定化处理,通过金相、扫描电镜、能谱、显微硬度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430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1 050℃保温1h水冷后得到的试验钢的耐蚀性最好,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固溶处理能得到过饱和固溶体,减少碳化铬的析出,呈现较为均匀的显微组织,从而改进试验钢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前,具有相变超塑性的材料除纯铁、钢、铸铁外,还有Ti、Al、Zr等非铁金属和合金.相变超塑性已在压力加工、焊接、金属切削、粉末冶金、热处理等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应用.由于相变超塑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热处理的潜力,是一种形变热处理工艺,因而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为此,本文就其机理及对组织性能的影响作简要阐述,以供同行们参考.相变超塑性可分为扩散型与非扩散型两类.1 扩散型相变超塑性与热处理  相似文献   

4.
对316L不锈钢的镀铝层进行了热处理,并利用XRD、SEM、EDS分别对膜层进行了相结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等分析,并测试了膜基结合力、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膜层分为三层,中间层为FeAl相,并呈现梯度特征;膜基结合力有较大提高,FeAl层、Al层间的厚度越接近,膜基结合力越大;抗热震性能有较大改善,由于FeAl具有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其结晶度越高,抗热震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5.
材料热处理的进展和瞻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概述材料热处理技术和原理的进展。钢中珠光体相变的晚近研究揭示:α和Fe3C与邻近晶粒γ1呈位向关系,但向γ2晶粒生长;α和Fe3C之间存在位向关系,由台阶长大;一个珠光体的领域中α或Fe3C的分枝生长,形成另一领域。贝氏体相变存在切变和扩散两种机制,目前仍有分歧。马氏体相变的有些概念宜应更新,如Magee的动力学公式对低碳钢需加改进;有些成果须待利用,如GCrl5(AISI 52100)钢残余奥氏体经等温马氏体形成,有利于钢件的尺寸稳定性。简述A1—Cu合金时效技术和机制研究的进展以及系列时效合金的发现。介绍回火马氏体致脆的新机制——Fe3C自马氏体析出和自残余奥氏体析出的相关过程,建议短时回火工艺及钢中加Ni以避免回火致脆。基于材料表面状态对疲劳寿命影响的认识,表面处理得以发展,在钢的渗碳中应用动态碳势控制能得到渗碳层碳浓度的理想分布。瞻望绿色热处理的推广材料相变的理论和建模工作值得加以重视。简介以场变数描述显微组织,并根据相场理论作组织变化的模拟。  相似文献   

6.
沈晓钧 《铸锻热》1994,(2):1-4,17
  相似文献   

7.
针对铝合金表面化学镀镍层结合力和耐蚀性差的问题,本文采用热处理提高镀层结合力和耐蚀性。高低温试验后用划痕法检测结合力强度,运用盐雾试验检测耐蚀性。通过对比试验和结果分析表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镀层性能存在交互作用;经过150℃×1.5 h热处理后,镀层与基体结合力最好,80 h高低温试验(高温105℃,低温-55℃)后,镀层结合力强度为48.7 MPa。经过150℃×1 h热处理后,镀层耐蚀性最好;96 h盐雾试验后,外观无白斑、起泡、脱皮等腐蚀现象。  相似文献   

8.
铁素体合金钢主要是作为软磁材料使用,本文研究了这些钢要获得很高(超高)阻尼能力所必需的组织条件,以系统的形式提出并探讨了其阻尼热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梦·热处理     
评述了钢中马氏体相变、铝合金中时效析出相变、高温合金表层组织再造改性微观机理研究进展,及其对先进热处理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先进热处理赋予材料极限性能和构件极限服役行为,是先进材料和高端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转变观念,快速、高效发展先进热处理,是发展先进材料和高端制造、建设材料和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提出了中国热处理技术发展路线图架构设想。  相似文献   

10.
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工,控制逆转奥氏体含量,得到良好的组织,力学性能和磁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12.
以1Mn5Cr10NiMo不锈钢为对象研究了高锰低镍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钢临界转变温度Ar1在750℃左右,Ar3在900℃左右,亚共析钢的临界转变点预测公式预测值基本与试验结果一致;该类钢种只能通过回火降低其硬度,回火温度高于630℃后有二次硬化现象;690℃回火具有最高的强度和冲击性能;低于600℃回火时,有发生脆断的风险,故该钢的回火温度应在600℃以上。  相似文献   

13.
P11O钢表面韧性FeAl渗层的低温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摩尔比为2∶1的AlCl3-EMIC(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室温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铝镀层加低温热处理的方法,在P110钢表面进行低温渗铝.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散射X射线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渗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为保证P110钢基体的硬度,热处理温度应低于620℃,而渗铝速度在高于590℃时较快.6 μm铝镀层试样经620℃×24 h热处理,可以得到8μm由韧性FeAl相组成的渗层.  相似文献   

14.
酸浸蚀处理对AZ91D镁合金室温熔盐镀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性AlCl3-EMIC室温熔盐对AZ91D镁合金表面电沉积制备铝镀层,研究不同酸浸蚀处理对镀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影响.采用刻划撕扯法对结合力进行判断,利用金相显微镜(OM)、SEM、EDS、XRD和XPS对镀层及酸浸蚀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元素价态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盐雾实验法对镀层耐蚀性进行测定,并对镀层形貌的形成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对镁合金表面进行机械预处理后进行电沉积,得到的镀层不致密,且与基体的结合较差;对镁合金进行HF浸蚀后,仅能在镁合金表面得到致密均匀的铝镀层;而以稀磷酸为浸蚀液能同时改善镀层的致密性与基体的结合性能,镀层经两次撕扯后未脱落,对基体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stabilising thermal treatm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rsion coatings modified by electrolytic alumina deposits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SIMS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in grazing incidence. Before heating, alumina deposit obtained is in form of amorphous boehmite gel. Heat treatment at 800°C in air leads to a very uniform coating morphology and induces diffusion phenomena. After heating (24 h), the coating is constituted of two layers: an alumina (δ‐Al2O3) outer layer and a chromium oxide (α‐Cr2O3) inner layer. At the coating/steel interface mixed oxide (iron, chromite) are present. The electrolytic alumina deposit blocks the chromium oxide in the deep zone.  相似文献   

16.
蔡昌亮  曹睿  陈剑虹  郭栖利  蒋勇 《焊接》2019,(5):23-26,I0018
试验对铬钼耐热钢焊接接头进行三种不同的焊后热处理(690 ℃×1 h,690 ℃×8 h,730 ℃×2 h),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等设备观察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类型、冲击断口形貌,探究其室温冲击韧性出现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耐热钢焊接接头焊态的金相组织由M-A组元和尺寸较小的铁素体组成,而其焊后热处理态的显微组织由块状铁素体以及碳化物组成;碳化物的析出导致铁素体亚晶粒尺寸减小、屈服强度和硬度降低,从而推迟解理断裂的发生,这是焊接接头730 ℃×2 h热处理后冲击韧性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尝试在低铬铁素体不锈钢中加入稀土,以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利用金相组织观察、扫描、透射电镜分析、拉伸、冲击、硬度、热处理检测等方法,研究了添加稀土以及热处理对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的加入使不锈钢的塑韧性和强度、硬度都有所提高;热轧态组织中存在马氏体,经热处理后,马氏体消失,晶界碳化物分布弥散:冲击断口呈现韧性断裂,钢的冲击韧性大约提高两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对其沉淀硬化机理进行了总结和探讨。17-4PH不锈钢兼有强度高、耐蚀性好的优点。传统的工艺为固溶+时效处理,普遍采用的固溶温度为1040℃,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其强度和硬度升高,塑韧性降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调整处理,可以细化马氏体基体组织,提高材料的韧性及耐蚀性。对于17-4PH钢的强化机理,普遍认为与ε-Cu的析出有关,但对于其形貌的分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