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正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量及加压送风量的简明计算方法,防烟楼梯及前室的超压卸压问题,正压送风和排烟管道以及系统材料的选用原则。提出了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及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而当着火层、着火间及走道采用负压排烟时,其压力顺序应该为楼梯间正压>前室正压>走道压力,即防火楼梯间内维持正压值50Pa>前室内维持正压值25Pa>走道的正压值为8Pa的设计顺序。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哈尔滨市一座高层建筑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的试验情况。分析了几种不同试验工况下,楼梯间与前室、合用前宣的正压值、门洞风速、加压送风量等问题,并对机械加压送风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在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验收、防排烟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认真对待。《高规》中有关加压送风的某些条文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并探讨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系统风道的设置及正压送风机的选择,指出地下和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位于同一位置且合用同一送风道时采用常闭型送风口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设计防排烟系统应注意的几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层民用建筑中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以及地下车库等部位的防排烟设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防排烟设施设置的一些见解,并对正压送风风量和机械排烟风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相应说明。  相似文献   

5.
肖昀 《住宅科技》2007,27(8):48-53
在建筑的防排烟系统中,前室的防烟对于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顺利的消防扑救相当重要。文章时前室防烟的理念做了阐述,明确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火灾时只应开启着火层的送风口、针对我国及上海市现行的建筑防排烟规范,文中通过实例时前室机械防烟系统不同的送风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已在全国部分城市有所应用,工程实测效果能够满足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的相关要求,但上述案例的楼梯间模式均为前室与楼梯间组合的防烟楼梯间形式,未有合用前室与楼梯间组合模式的相关测试结果。本文采集了合用前室与楼梯间组合模式,采用该加压送风系统的工程案例数据,通过分析发现当消防电梯井和楼梯间同时设置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时,由于产生风速风压的相互干扰,实测效果不能完全满足《高规》与上海市DGJ08-88-2006《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对风压与风速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7.
沙金 《建筑施工》2014,(4):423-425
在大多数高层建筑中,正压送风系统均采用纯机械送风,易影响消防逃生效果.以上海海南路10号工程为例,介绍了正压送风系统中进行动态超压控制的理由及基本原理,以及在工程中利用VAV控制器对疏散楼梯间与消防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进行动态超压控制的方案和选用方案时的思考,对类似项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虞杰 《浙江建筑》2000,(3):39-40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防排烟设计已得到众多设计人员的重视,但对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消防楼梯间前室的风口方式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拟对前室设置一般常开百叶风口作一定量分析。 目前高层建筑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风口设置大致有以下四种方式,即:①前室送风口为电动风口,平时均严密关闭,发生火灾时,只开启着火层前室的风口。②前室送风口为电动风口,平时均严密关闭,发生火灾时,自动开启着火层及  相似文献   

9.
高猛 《暖通空调》1990,(3):8-11
对消防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正压送风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之一。本文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同时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特点以及火灾层、正压送风区内的温度、压力变化等因素,推导整理出一系列有关正压送风量的计算公式,克服了以往计算公式中的种种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大量兴建的大型商业建筑,在现有规范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此类建筑火灾时的防排烟措施,以致降低了火灾时的自救能力,本文从暖通专业角度提出了楼梯间,前室等部位正压送风的计算;营业区域内的排烟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不同组成,分析了影响其防烟设计的门的开启层数、数量,加压送风口的形式及加压部位正压值等诸多因素,提出了不同形式时加压送风风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该方法与规范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考虑了影响加压送风的各种因素,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2.
张遵宇 《暖通空调》2003,33(3):38-41,59
提出和分析了防排烟设计审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包括加压送风(排烟)量的确定、加压送风系统余压阀和止回阀的设置、加压送风机房新风进风通路的设置、地上地下共用(防烟)楼梯间时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宜设机械排烟设施的几种特殊情况、采用自然排烟建筑高度及开窗型式和面积的限制、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及加压送风口和排烟口风速的控制等,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防排烟系统设施是高层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可缺少的消防安全设施.防排烟系统共有三种类型:自然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防排烟设施的结构、作用、性能缺乏了解,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往往导致在设计、施工中出现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被忽略或有配置而功能不全等现象.本文主要列举了高层建筑的3种防排烟系统在设计、施工和验收中的若干常见问题,以期引起设计、施工、管理和使用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实验研究,讨论风机设置于建筑上部的多点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通过数值拟合的方法得出送风管道中的风速分布,风速与加压风机的流量、送风管道的截面积以厦管道的高度有关。在实际情况下,研究影响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的各种因素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姜炳洲 《暖通空调》1995,25(3):17-19
本文就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提出了一些与常规做法不一致的观点和做法,涉及加压送风量计算、前室送风口型式、余压控制、地下室排烟补风、地下室排风兼排烟、地下汽车库排风排烟、商场排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某超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过程,对避难层通风、加压送风系统的分段、竖向排烟系统的设置、注意事项等进行了阐述,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鹏程 《重庆建筑》2010,9(9):19-22,32
介绍了南坪中心交通枢纽工程的空调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采用了多项空调节能措施:冷冻水一次泵变频系统;过渡季节全新风设计并采用新风通风降温的焓值控制;主机采用蒸发器变流量机组等。防排烟系统和平时通风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纵向机械补风量,可有效保障重点排烟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效果。基于有效排烟和人员疏散安全两大原则,将烟气蔓延长度、最小清晰高度处能见度以及排烟效率作为判定合理纵向机械补风量的关键性判据。采用FDS6.2对1%、3%和6%坡度隧道下不同排烟量和补风量组合下的80组工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隧道坡度为1%、3%和6%时,机械补风量分别占排烟量的50%~70%、70%~100%及90%~120%;坡度小于1%时,坡度隧道与水平隧道的合理补风量和排烟量间比例关系基本一致,当坡度大于1%时,两者合理比例关系随坡度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与水平隧道时相比其坡度修正系数KQ可取0.8+0.2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