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厚皮香属热带野生山茶科植物,皮含鞣质高达25-30%,厚皮香鞣质属缩合类。厚皮香树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蓄积量最大,开发厚皮香鞣料制造栲胶有着实际的经济意义。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新品种厚皮香栲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鞣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厚皮香栲胶的渗透速度略慢于杨梅.荆树皮栲胶,而远比落叶松栲胶快。2.厚皮香栲胶鞣革的 Ts 大于85℃;鞣制系数大于60%,在对比试验中大于杨梅、落叶松栲胶,与荆树皮栲胶接近。3.厘皮香栲胶鞣革坚实.丰满,弹性好,得革率大,革色呈棕红。4.厚皮香栲胶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与荆树皮,杨梅锥胶比较接近。综合这些结果,可以认为厚皮香栲胶是一种比较优良的栲胶,值得开发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法表征了双烷基聚醚的端基结构.通过对双烷基聚醚的物化性质(耐热性、黏度、表面张力)的测试,得出了双烷基聚醚的结构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随着双烷基聚醚封端率的提高聚醚的耐热性明显变好,黏度减小,水溶液稳定性提高,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单宁酸为目标污染物,分析了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以及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酸-高温改性海泡石吸附单宁酸的影响,并通过表面电荷、X射线衍射与红外光谱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天然海泡石、酸-高温改性海泡石以及改性海泡石吸附单宁酸后的表面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2增加到pH=10时,酸-高温改性海泡石对单宁酸的去除率由35.0%上升到74.8%,吸附量由7.0mg/g上升到15.0mg/g.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单宁酸的去除率呈上升趋势.当吸附时间为6h时,去除率可达71.0%,吸附量为14.2mg/g,而后去除率与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海泡石与酸-高温改性海泡石电荷零点所对应的pHZPC分别为7.32±0.1和6.44±0.1,表明酸-高温改性增加了海泡石表面的酸度,形成了更多的表面吸附位;同时酸-高温改性提高了海泡石的纯度和吸附性能,改性海泡石吸附单宁酸后,其红外图谱显示在2 975、2 919和1 629cm-1处出现了吸收峰,表明改性海泡石对单宁酸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芳砜桥型鞣剂。用化学方法分离出其有效成分,用HPLC,GPC,IR,MS等现代手段对其组成和结构,分子量大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鞣剂属砜桥型代替性婊剂,IR谱有明显的芳砜基特征吸收峰,与意大利Seici公司典型的白色革芳砜鞣剂NubuctanSB的特征吸收峰一致;鞣质部分由八个极性不同的组分组成,分子量分布宽,大小适中,对皮胶原纤维有良好的渗透层次。应用结果表明,该鞣剂是当前较为理想的白色革复鞣剂。此外.本文建立的缩聚物(禁质)的分离及组成结构表征方法也可适用于其它芳香族合成鞣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进行了表面化学处理,在膜表面分别引入了双键、羟基和两种磺酸镇团,比较了几种表面改性对膜性能和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基团的引入使膜表面亲水性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1,3二溴丙烷和环氧氯丙烷与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季铵化,得到阳离子型Gemini-I(二溴化-(N,N,N’,N’-四甲基)-N,N’-二(十二烷基)-丙二胺)和Gemini-II(二溴化-(N,N,N’,N’-四甲基)-N,N’-二(十二烷基)-2-羟基-丙二胺),将其分别与I2单质复合,获得两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杀菌剂.Gemini及其复合物的有效成份分别为87.4%、94.8%和8.6%、10.1%;1HNMR谱、13CNMR谱检测确定了Gemini的结构,Raman光谱检测初步确定了复合体系中有机/无机间弱结合结构.好氧菌及厌氧菌杀灭性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30mg/L时,Gemini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2.8%和98.5%;Geminis/I2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杀灭率分别为51.4%和63.9%,复合后灭菌性均较Gemini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苯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水杨酸和没食子酸等小分子模型化合物与硫酸氧钒混合溶液的吸光度,分析得出了四价钒离子只与栲胶分子结构中邻位酚羟基发生络合,而不与羧基络合;并通过邻苯二酚、没食子酸、单宁酸及橡椀栲胶的加质子常数和离解常数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柿子皮中有效成分连续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柿子皮中主要有效成分类胡萝卜素、果胶以及单宁三组分进行连续提取的工艺技术路线。根据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研究确定适当的浸提剂、最佳的浸提条件,并借助先进的纯化技术使三组分得以分离。采用极性溶剂将油脂性的类胡萝卜素与水溶性的果胶、单宁分离,所得色素经提纯、烘干为粉末状固体,100g柿子皮中有效成分的产率达到62.45mg。果胶相对分子质量为50 000~300 000,而单宁的相对分子质量仅为500~3 000,利用两者之间的差异,采用切割分子质量方法,用10 000~30 000的超滤膜截留果胶,使果胶与单宁得以分离并使果胶浓缩,浓缩的果胶以膏状形态存在,产率为23.72%。滤液经提纯为小分子的单宁。  相似文献   

9.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sulfur removal from coal by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flotation in an aqueous NaCI solution were determined from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effect of electrolytic conditions on the desulfurization ratio was also studied.The electrochemical-reduction processed coal was exa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wet chem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converts hydrophobic pyrite in Nantong coal into hydrophilic FeS and S2 and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xyl groups and aliphatic moieties and a corresponding decrease in carboxyl and carbonyl groups, which enhances the flotation desulfurization of the coal.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天然水体在氯化过程中卤乙酸类致癌物的产生及生成规律,对以单宁酸模拟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水体进行氯化消毒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水溶液中单宁酸与氯消毒剂作用生成的卤乙酸类产物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氯与单宁酸作用主要生成致癌风险很高的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反应初始2 h内,单宁酸与氯反应生成卤乙酸的速率较快,之后呈现一定程度降低的趋势;增加初始单宁酸质量浓度、氯消毒剂投量和反应温度都会导致卤乙酸生成量的升高,提高水溶液的pH可以抑制卤乙酸的生成,水中Br-质量浓度对卤乙酸的形态和生成量也有重要影响.降低氯投量或提高pH可以控制实际水体氯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1.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s in aqueous solvent and on the surface of quartz substrate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seed-mediated growth approach in the presence of tannin. 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amount of tannin and the small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 seeds added to the growth solution are the key factors to modulation absorption band of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s. The optical in-plane dipol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bands of these Ag nanoplates can be tuned from 608 nm to 980 nm via tannin deoxidization metho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s was proposed. The tannin deoxidization method realizes a convenient modulation of the absorption band of Ag nanostructures within the visible near-infrared (IR) region both in aqueous solvent and on substrat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凝缩类单宁的化学结构及零星资料,运用生物化学理论,提出了在好氧菌作用下凝缩类单宁生物降解途径的设想。该途径揭示出,单宁分解产物中除间苯二酚不能被利用外,其它中间产物均可通过三羧酸循环得到彻底氧化。本文还采用摇瓶试验对单宁的生物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证实,单宁不仅是难生物降解物质,而且单宁及其中间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及多元酚类)还是酶活性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因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半经验计算方法研究几种典型黄酮类化合物,探讨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在分子内形成半醌式自由基时所需能量ΔHOF较低,其形成的自由基较稳定,从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2)电子自旋密度分布的均匀性,是黄酮类抗氧化性较强的重要原因。含邻二酚羟基的黄酮形成的半醌式自由基,电子自旋密度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分子中半醌式基团与邻位酚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使体系能位降低,因而黄酮类化合物中具有邻二羟基酚的品种比含间二羟基酚的抗氧化活性强。(3)分子中的酚羟基的数目和可以形成氢键的数目与分子的抗氧化活性正相关,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黄酮的羟基取代,使黄酮半醌式自由基的电子自旋密度分布更加均匀,用化学修饰增加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数量以及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数目是提高黄酮抗氧化活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浓度柠檬酸对Hβ分子筛进行改性,运用XRD、Ar吸附等温线等方法对其织构性质进行表征,并通过NH3⁃TPD和Py⁃FTIR关联改性Hβ分子筛的酸性质,以吡啶为探针分子,分析吡啶分子与Hβ分子筛各活性组成单元的作用形式。结果发现,Hβ分子筛除存在与硅铝桥羟基相关的B酸中心外,还存在与非骨架铝羟基基团有关的弱L酸中心以及缺陷位处三配位的Al羟基物种和AlO+有关的强L酸中心。非骨架铝物种与临近的硅铝桥羟基间存在协同作用,吡啶分子可以吸附在其L酸中心并与临近B酸中心产生键合,在高温时不易脱附。吡啶分子会优先吸附在酸性较强的硅铝桥羟基和缺陷位处三配位的Al羟基活性位上,而与非骨架铝羟基基团作用较弱。经柠檬酸处理后,分子筛中部分非骨架铝羟基物种被选择性移除,且未对骨架铝造成严重破坏。Hβ分子筛经柠檬酸酸处理后仍存在强L酸中心,此强L酸中心的存在方式可能与AlO+和缺陷位的三配位的Al物种有关。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research it was shown that mineral surface metal-lic sites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carborymethyl cellulose(CMC) adsorp-tion, and surface hydrophobicity alone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Both the carboxymethyl groups and the hydroxyl groups of the CMC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action with mineral surface,with the carboxymethylgroups interacting with metal and metal hydroxyl species, and hydroxylgroups interacting with metal hydroxide species,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浮石催化水中臭氧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浮石表面化学性质对水中臭氧分解的影响,测定了浮石催化水中臭氧分解的速率常数并探讨催化臭氧分解的途径.结果表明:浮石促进水中臭氧一级分解速率常数提高了37.4%;利用叔丁醇捕获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催化臭氧分解速率常数降低了45.2%,浮石催化臭氧分解生成了羟基自由基;浮石表面羟基密度与催化臭氧分解率成正相关;随着溶液初始pH值增大,单独臭氧分解和浮石催化臭氧分解率均增加;由浮石pHpzc决定的表面电荷状态与催化臭氧分解效果有关,表面接近电中性时对催化臭氧分解有利.水中臭氧分解主要发生在浮石表面,浮石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可能是催化水中臭氧分解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以十二烯基琥珀酸酐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对淀粉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淀粉膜表面羟基取代度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用十二烯基琥珀酸酐表面改性时,影响羟基取代度的最重要因素是酸酐稀释倍数;用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时,影响羟基取代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平衡环境的湿度;将十二烯基琥珀酸酐和辛烯基琥珀酸酐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起来对淀粉膜表面改性,影响其羟基取代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碱溶液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测定和比较沉淀量的方法,分析了植鞣过程中栲胶产生沉淀的原因。结果表明,去酸液中的中性盐,特别是NaCl和Na_2SO_4,是引起栲胶沉淀的主要原因。栲胶产生沉淀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电解质敏感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pH分级法将云南寻甸褐煤和褐煤氧化降解制备黄腐酸后残煤中的腐植酸分为酸性不同的组分,对每一组分进行元素、红外光谱、官能团含量定性、定量分析,测定了主要组分的凝聚限度值,从结构组成、性质方面将2种腐植酸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降解前后腐植酸的结构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降解后腐植酸(OHA)分子质量减小,主要组分的酚羟基、羧基含量分别由HA中的3.68 mmol/g,3.00 mmol/g增加到OHA中的4.76 mmol/g,3.61 mmol/g,主要组分的凝聚限度值由16.80 mmol/L增加到20.42 mmol/L;随着沉淀溶液酸度的增强,总酸性基团、羧基、酚羟基含量增大;元素氧含量,C/H原子比增加,元素碳、元素氢含量,C/O原子比减少.2种腐植酸都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用栲胶脱除燃料气中硫化氢的方法是新技术,目前这方面参考资料不多。我国盛产栲胶,开发此法的前景是光明的。本文阐明栲胶脱硫剂特点,并提出其脱硫机理,这给主要设备设计提供证据。最后,指出主要设备设计原则。建议公式与调研结果重合性较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