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体在含活性碳和每克活性碳含V 0.005~4.00,P0~1.65,B 0~1.06和Sn 0~2.05毫克的催化剂上面通过,于120~130℃SO_2氧化,并吸收成为H_2SO_4。吸收剂进行再生,硫酸用H_2O洗涤而脱吸。催化剂为含活性碳(表面积690米~3/克)10,H_2O10以及NH_4VO_30.092克的混合物,系在110℃干燥4小时制得的。含0.1体积%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化学工业》报道:由于各种金属和硫酸的生产不断扩大,和使用含硫及硫的氧化物的燃料的发电站生产能力的提高,使得二氧化硫放空的数量增多。所以研究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的采用纯碱吸收二氧化硫废气生产亚硫酸钠的路线是工艺成熟,投资省,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般的冶金废气含有2~4%SO_2烟道气也含有0.1~0.4%左右,虽然含量较微,但在工业上每天排空的大量废气中,所放走的SO_2总量是可观的,如果能将其回收并很好的利用,对于提供经济的含S原料或者是改善厂区的环境卫生都将带来好处。SO_2最合理的利用就是将它变为硫酸,但是在目前的硫酸生产方法上,对这种浓度甚稀含杂质较多的气体,是很难利用的。而需要一种新的触媒,使SO_2接触氧化生成硫酸。软锰矿(MnO_2)是比较符合这种要求的,根据资料来看,有的国家曾经用软锰矿为触媒作过中间试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氟磷灰石生产磷肥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氟尾气,必须加以处理。目前我国磷肥生产厂家多半将其回收生产氟硅酸钠,销路有限,产销矛盾很大。氟盐在工业上的作用愈来愈大,而主要含氟矿石——萤石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来说已将近枯竭。磷矿中含有大量的氟。据估计世界上已查明的磷矿中含氟总量达24亿吨。故今后的磷酸盐工业不能不结合对氟盐的需求综合考虑。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磷按、磷酸二氢钾等高效复合肥料的需要量愈来愈大。目前生产这些肥料多采用中和法、硫酸盐复分解法,不但酸耗较大,而且在使用含杂质较多的磷矿时遭遇到很大的困难。主要是转化率低,水溶磷退化为构溶磷的间题严重(:)。  相似文献   

6.
氧化锌烟灰脱除废气中二氧化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  张俊丰 《化工进展》2007,26(5):720-724
深入探讨了ZnO浆液直接吸收SO2的机理,提出了ZnO浆液间接脱硫工艺并分析了机理,实验研究了浆液固含量、液气比及入口SO2体积分数、空塔气速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冶炼废气制取硫酸我国硫铁矿分布面极广,不集中,蕴藏量亦不过丰,因此以硫铁矿为发展硫酸工业的原料,是不无局限性的。目前我国硫酸生产量还远不能适应需要。因之,多方面考虑原料来源,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最堪注目的一个方面,就是回收一切金属冶炼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这样,既可不致损害农作物,又可化无用为有用,符合增产节约的精神。如果全国冶炼废气都能加以利用,预计每年可增产硫酸近百万吨。意义十分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从工业废气中除去二氧化硫的发展。对从冶炼废气中除去二氧化硫的工业方法作了扼要的介绍。用两种已大规模应用和另外一些只是完成了中间工厂规模试验的方法为例,对寻求一种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法从含二氧化硫浓度甚低的锅炉烟道气中除去二氧化硫的重大困难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二氧化硫废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生物法净化SO2 和其他含硫废气净化的原理及国内外近年的应用研究,对生物填料塔净化SO2 废气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 20~25℃、循环液流量为 20L/h、气体流量为 0. 1~0. 3m3 /h、进气浓度为 500~5 000mg/m3 的条件下,应用先期培养驯化的硫细菌挂膜制作的生物膜填料塔对SO2 气体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净化效率达 90%以上,生化去除量可达 100mg/L·h。  相似文献   

10.
探索采用硫酸渣作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废气工艺的可行性,对吸收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pH、吸收温度等因素对二氧化硫吸收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吸收工艺条件:pH为3左右、吸收温度为50 ℃、液气比为4 L/m3、液固质量比为8∶1、空塔气速为3 m/s-1。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硫酸渣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废气脱硫率较高,可达到工业排放标准,该工艺操作简单,可以达到以废制废,变废为宝的目的。为工业废气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无机盐工业》2005,37(9):22-22
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低浓度二氧化硫废气治理技术,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物流循环,既节约了成本,又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云南是有色金属基地,工业二氧化硫烟气排放较为严重,全省年工业排放二氧化硫近40万t,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破坏。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低浓度二氧化硫废气治理技术,采用氨—酸法原理及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12.
用氧化镁吸收的第一个二氧化硫回收装置,现在正在美国波士顿爱迪生公司的Mysitic电站的15.5万瓦级的第六号装置上经受考验。此装置以9,700加仑/小时的速度,燃烧含硫2.44%和灰份0.07%的油,每分钟产生44万立方呎含1,410ppm二氧化硫的烟道气,这个新的回收方法,能使气体中至少90%的二氧化硫被除去。此法是美国化学建设公司和基本化学公司联合发  相似文献   

13.
将硫酸生产中的尾吸过程与磷铵生产过程结合,使原尾吸的副产品亚硫酸铵转变为磷铵和二氧化硫,含二氧化硫8% ̄9%的气体返回硫酸生产系统。该工艺技术可行,投资少,产品结构合理,原料利用率高,对国内大多数磷肥厂均适用。  相似文献   

14.
我厂硫酸车间是在1969年11月正式投产的,设计规模为7500吨/年,流程是沸腾焙烧,文-泡-文水洗净化流程。经过四年多生产实践,产量超过原设计能力,酸雾、水份等技术指标均达部颁标准,设备效率也较理想,其中脱吸率保持在95%以上,最高达99%。脱吸塔使用四年,具有效率高、事故少、堵塞少等优点,得到工人的好评。 现将脱吸塔的有关情况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述了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对人们生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国家对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限量规定。提出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准确测定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重要性。通过长期工业生产的实践,探索出一套检测二氧化硫气体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且数据重现性好,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车间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操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我厂生产保险粉(Na_2S_2O_4)已有十多年历史。在生产过程中,每小时排放尾气达3000m~3,其中含SO_2为0.5%左右。此尾气系沸腾炉焙烧黄铁矿生成SO_2,经除尘、降温以喷射泵氨吸收而成浓度为50%左右的亚硫酸氢铵溶液(中间原料)的工艺过程中所产生。为了解决SO_2对大气的污染问题,我们在喷射吸收之后,增设一级湍动塔的回收装置。此装置运转四年来,不但使尾气中SO_2浓度降低到0.02%,而且还回收了大部分的二氧化硫,达到了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活性翠兰生产中产生SO_2和H_2S原来是塔式回收设备,但因放空的尾气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后改用了真空鼓泡吸收法,达到了全部吸收的目的。但因需要一天24小时不停地用泵将液碱输送到在14米高度的喷射泵内。泵的腐蚀和磨损利害,每星期要换一台,又加喷射泵废气进口处腐蚀严重,每月需换一套。车间有一名检修工,几乎专为检修喷头和碱泵,还几次造成停工检修,这样就严重影响车间安  相似文献   

18.
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处理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哲 《山东化工》2013,(9):39-42
本文探讨了我国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对人类、动植物、环境等的危害及处理二氧化硫的必要性,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对二氧化硫处理方法进行概述,提出选择二氧化硫处理技术和开发新方法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为工业废气治理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CO2脱钙后海水与标准海水相比,具有更少的Ca2+和更多的HCO3-,理论上HCO3-可与SO2溶于水后产生的亚硫酸氢根反应,促进SO2的溶解.为此本文以N2为惰性载气,研究了1atm下,温度变化范围为34.0~63.9℃,SO2在标准海水、NaHCO3含量增多的海水以及钙离子减少的海水中的溶解性能,以期实现海水CO2脱钙与烟道气脱硫的耦合.结果表明SO2在标准海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降低,且SO2溶解度的数值与温度呈近似线性关系;海水中HCO3-含量的增加会提高SO2在此水体系中的溶解度;而海水中钙离子的减少对SO2在此水体系中的溶解性能并无显著影响.因此与标准海水体系相比,CO2脱钙后海水体系对SO2具有更好的溶解性能,为利用CO2脱钙后海水进行烟气脱硫,从而实现海水脱钙与烟气脱硫的耦合提供了理论支持及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水泥工业废气脱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氮氧化物(NO、NO2、N2O)的危害性 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二氮N2O(笑气)等,其人为的来源主要是工业燃料的燃烧废气,汽车尾气和肥料工业的排放.氮氧化物不仅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