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杉 《城乡建设》2005,(9):78-80
要说起北京的文化,几乎人人都知道,那叫"皇城文化"."皇城"这个"皇"字,自然指的是皇家宫阙,帝王威严,那是自打元代就定了格儿的;可这"城"字儿……新北京建设得日新月异,旧都市风物一去千里,就连这北京城的城门,现在都没剩下几座了.小一辈儿的人们也确实没法儿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样子.北京的老人们都知道,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句俗话儿,叫"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就是北京城内外进出的城门.  相似文献   

2.
宋庄美术馆是北京通州宋庄小堡村文化园区的第一个建筑,也是未来园区的地标建筑,不仅是为村里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也希望可以融入到周边的艺术生活氛围里。建筑形体上借鉴了村里民宅大片红砖墙面围合的典型形象——作为一个乡村美术馆,形式上尽量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1)
<正>古筝比赛第一次,我来到北京过寒假。这可不是为了玩,而是要参加一场全国性的比赛——第十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活动总决赛。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比赛的时刻。我静静地坐在选手席上,企图让我的心情平静下来,脑子里却盘旋着爸爸开玩笑的一句话:"广东省的金奖到北京如果只拿了个优秀奖,会不会很丢脸?"是啊,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不就显得广东省太没实力了吗?耳边却又响起妈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
<正>1953年,为响应"共青团员去当小学教师"的号召,怀着要当优秀小学教师的愿望,我来到了北京师范学校。在北师,一般称高年级的同学是师哥师姐,称低年级的同学是师弟师妹,同年级的同学相互则叫"师平"。北京师范学校是名副其实的小学教师成长的摇篮,解放前培养了老舍这样的文学大家,解放后培养了刘厚明、从维熙等青年文学家。当然,最多的还是小学教师。学校坐落在幽静的端王府夹道8号。  相似文献   

5.
踏实的年轻人,年轻≠没实力踏入其办公区域,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一张张年轻且充满朝气的脸孔。如同低龄化的团队一样,北京能高是一家年轻且富有活力的企业。能够中标"金太阳"项目,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功能格局与去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去工业化"以及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新兴产业的崛起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结构.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甚至是全球城市,在城市发展和战略制定中,也正突出表现着"去工业化"态势.依据2005年的1%人口调查数据与北京18个区县、20个就业行业门类数据,通过区位商法、集中度系数等判断当前北京的城市功能格局,并根据五普就业结构等数据,分析北京的功能转型特征,以及北京去工业化进程特征.其基本的结论包括:[1]在所有的就业行业门类中,制造业在北京仍然最高,城市功能格局属于"同心圆结构"圈层空间模式;[2]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功能去工业化态势显著,高级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和制造业就业比重锐减,FIRE(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文化创意相关的"科教文卫体"有较快的增长.北京开始向"创意城市"、"后工业城市"等迈进;[3]在去工业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功能格局开始呈现分散化和相对均衡化态势,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高级服务业对人口空间增长具有较显著的拉动作用,但外围县区仍持续工业化,总体而言去工业化成为影响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红砖,红砖房     
正三十年前,湖南邵阳的农村里还是兴扮红砖(制泥坯砖)、砌红砖房的。说起这红砖房,我们铁炉村里还真是蛮有故事的。当然,这个故事就要从我们村里的一个地主后裔——老楚说起……那个年代,红砖房是婚姻要件咱铁炉村里有一户地主后裔,大伙儿都叫他"老楚"。老楚长得清清挺挺,没哪缺,也没哪瘸。但我们村子里好几个缺胳膊少腿的男子都娶上了婆娘,看上去不碍眼的老楚却靠四十了,还是个光棍儿。为此,  相似文献   

8.
下课铃马上就要响了,可我还没答完题,急得我满头大汗。出了考场,一出门就吃了三根冰棍。没想到,这辈子,临到49岁,竟上了大学。说实在的,我过去是个文盲。1950年从老家香河来到北京时,还斗大的字不识一升,每天在家里跟父亲学织布。那时候,我住在贡院西街,旁边就是建筑工地。闲下来我经常去工地相工人师傅聊天,学绑钢筋,后来就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5)
<正>我的日记里写满了自己的苦恼"我与写作"这个论题有点大,我想从两方面谈一谈:第一,我的经验和写作;第二,我的写作经验。下面,我就先谈谈我的个人经历吧。那时,我初中没毕业就去农村插队落户。那时候,我只有16岁。我去了安徽淮北,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村庄,那里只有我一个知识青年。我住在村里农人的家里,那时候我非常苦闷。一方面是远离家乡,生活不适应;另一方面是对自  相似文献   

10.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本文是"图观北京"系列的第一篇,以"地图"的角度来讲述北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格局和地位,让读者全面了解"这里是北京"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