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分析挤土桩施工对相邻建筑设施的影响,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 Vesic 圆孔扩张理论和Duncan-Chang 模型模拟土的力学性能,按挤土应力及土的压缩曲线拟合函数确定土的体积应变,建立的一种新的能考虑土体非线性本构关系的挤土位移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挤土位移的机制.比 Vesic 圆孔扩张理论方法在计算精度上有很大改进,在实际应用中可行.  相似文献   

2.
沉桩挤土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理论及试验研究两方面对前人在沉桩挤土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建立了沉桩挤土效应研究的系统构架,对该课题在今后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楔形管桩在静力沉桩过程中的沉桩挤土效应,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直型管桩与楔形管桩在沉桩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差异,着重探讨楔角对楔形管桩沉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楔形管桩贯入阻力曲线呈斜"Z"型,直型管桩贯入阻力在沉桩中后期出现48.5%幅度的减小,楔形侧壁对土体的挤压效应是楔形管桩较大贯入阻力和较...  相似文献   

4.
假定桩周土体服从摩尔-库仑强度准则,采用圆孔扩张理论,对PHC管桩内外径比关系与挤土效应之间的关系、PHC管桩与实心桩挤土效应差异等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H型桩由于特殊的截面形式,打桩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特征不能简单地采用管桩的挤土规律代替。因此基于湖嘉申二期工程现场试验数据,研究其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位移规律,通过修正的圆孔扩张模型考虑H型桩在扩孔时的特殊性,推导出适合H型桩的矩形孔扩张的计算公式。用该公式对沉桩产生的超孔压及土体位移进行计算,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扩孔模型在计算H型桩的超孔压和土体位移方面充分考虑到孔隙水压力沿深度线性变化的特点,结果更加接近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行设计的桩基注浆加固系统,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桩侧土体注浆后桩的工作机制和破坏特征,并通过试验给出了桩体的荷载沉降特征曲线.对桩身(轴力)应变分析以及桩侧土体应力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桩侧土体注浆加固后,桩侧土体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单桩承载力提高59%~77%.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土塞效应和挤土效应的相互作用问题,基于弹塑性力学基本原理,考虑开口管桩土塞的增长特征,得出了柱形孔扩张过程中桩周土体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解析表达式.以土塞增长率(IFR)在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的变化为依据,提出了土塞增长的理想化模型,推导了土塞模型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考虑土塞效应时开口管桩挤土效应的特征.利用模型试验获得桩周土体的径向位移,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静压桩在砂土中沉桩时的挤土效应,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建立静压桩贯入的三维模型。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考虑大变形以及位移的非线性、材料的非线性,利用位移贯入法实现桩的连续贯入,并利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沉桩过程中不同路径上应力和位移的变化曲线图。结果表明:当沉桩深度为5倍桩径时,地表土竖向和水平向位移均在距桩轴线1.2倍的桩径处达到最大值;随着静压桩的不断贯入,土体的水平和竖向位移最大值在逐渐增大,且增速趋于平缓;水平和竖直应力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在桩尖处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随着径向距离增加,土体应力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挤土效应对成桩质量的影响。如果在桩施工中对挤土效应没有正确的认识,凭一般经验往往容易造成工程桩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土的单屈服面模型,其屈服函数为一个光滑的封闭空间曲面,避免了屈服面上出现奇异点,以及多重屈服面模型的跟踪记忆,有限元的数值实现相对简单.当加荷应力点位于屈服面上时,其塑性模量应用连续性条件求得,否则塑性模量由屈服面上应力映射点的塑性模量和插值函数计算得到.联合等效塑性偏应变和体应变构造硬化函数.讨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确定方法.应用该模型分析了桩土相互作用系统,通过对硬黏土和软黏土P—Y曲线的计算发现,该曲线在现场试验的统计曲线之内,单桩和群桩计算结果与试验的拟合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土体的压实能耗和合理压实度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导了土体在压实过程所需施加的能量,分别在线性和非线性条件下给出了土体压实能耗的表达式,并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以及一些计算数据表明在高密阶段,土体的进一步压实将引起能耗的急剧增加,因此,对提高压实度的要求一定要慎重.并认为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压实度要求,还需要做大量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灰土挤密桩成孔过程中孔周土体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平面应变问题的假定前提,应用弹塑性理论,分析了灰土挤密桩成孔过程中孔周土体的应力变化,建立了孔周土体有效挤密半径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Estimation of compaction grouting pressure in strain softening soils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limited compaction grouting pressure for the soft soils.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method considered the conical shear failure above the grout bulb. Using the 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 as the initial yield function, the limited compaction grouting pressure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oftening elastic-plastic model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to simulate the strain softening soils. The small strain in the elastic zone and large stain in the plastic zone and the rational yield function for the strain softening phase stag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to the compaction grouting pressure we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reasonable agreement and show a good potential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rationally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compaction grouting operations. Foundation item: Project (200550) supported b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Author of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China; Project (09JJ1008) supported by Hunan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4.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是在强夯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地基加固技术,笔者阐述了孔内深层强夯法刚性桩的作用原理,对影响桩承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承载力计算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5.
固结理论是从地基沉降计算的需要出发而建立起来的。在现代土力学及其工程实践中,固结理论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中从力学的三类基本条件对固结理论进行研究,明确固结理论的平衡条件、协调条件和本构关系。满足这三类基本关系方可求得土体固结问题的唯一解。考虑到饱和土体为二相系,明确土体固结理论存在双本构关系。最后,以一维固结问题为例讨论土体的固结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过湿土性状分析,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论证了其修筑路基的可行性。并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阐述了过湿土CBR值与含水量、击实功的关系。提出了过湿土修筑路基的技术措施和压实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过湿土修筑路基技术与压实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过湿土性状分析,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论证了其修筑路基的可行性。并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阐述了过湿土CBR值与含水量、击实功的关系。提出了过湿土修筑路基的技术措施和压实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软土注浆过程中在渗流作用下小孔扩张引起的土体力学响应,基于广义Tresca屈服准则和非相关联流动准则,考虑非线性渗流和应变软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结合弹塑性边界条件推导饱和软黏土地层注浆扩孔问题的弹塑性解答.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了是否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时孔周土体渗流场、应力场、位移场的计算结果的差异,进一步讨论了非线性...  相似文献   

19.
土本构模型课题,是理论土力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正确建立并合理应用土本构模型,对于提高岩土工程的计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土的非线性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结构性及损伤模型、内时模型等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和最新进展;结合2l世纪岩土工程发展方向,对诸如建立复杂应力状态本构模型、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结构性模型等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