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汽液两相流自调液位装置在蒸发工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蒸发Ⅰ效加热室冷凝水排出口引进西安大恒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专利技术 (中国专利技术No .ZL92 2 32 82 5 .0 )装置 ,起到了阻汽疏水作用 ,蒸发汽耗由安装前 4 .94t/(t·NaOH)降至安装后 4 .6 0t/(t·NaOH) ,节汽约 30 0kg/(t·NaOH)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应用带扩大室及毛细管的U管压差计对垂直受热通道内汽液两相流压降进行了测定,作出了实测压降及实测液体循环质量流速与热通量的关系曲线。同时,针对不同结构尺寸的受热通道,利用实测的有效加热功率及液体循环流量数值对汽液两相流压降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描述两相流不稳定性的线性均相模型。根据均相模型运用系统控制原理的方法导出了描述系统稳定性的无因次参数η。运用参数η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计算值和试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6.
7.
详细分析了制氢装置低压汽包产汽管线弯头频繁泄露的原因,并提出四种改进方案;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运行和定期测厚,事实证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9.
离心泵固液两相流理论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固液两相流动理论在离心泵领域中应用的试验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在离心式渣浆泵研制设计实践,定性或定量分析了两相流体在泵流道中的流动及其轨迹情况,并给出了以水为载体的渣浆分类及其性质参数的确定,离心泵输送性能的影响修正图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型、传质和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的研究进展。液-液两相流型研究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流型的观察、流型谱图的绘制以及考察多种因素对流型的影响,但是具有普适性的流型谱图和流型转变线仍未提出。液-液两相传质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种,主要研究在液滴流、弹状流和平行流3种稳定流型下的传质过程;且相对于定性研究,定量的传质研究较少。对于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萃取、材料合成、生物结晶等方面。此外,对今后微通道内液-液两相的流型、传质和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需从实验与模拟计算相结合以及拓展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的应用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推进其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引言动力、能源、石油化工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着各类管壳式换热器,此类换热器的管子与折流板之间、折流板与壳体之间在制造与装配中存在着一定的间隙。这些间隙对壳侧的压降及换热系数有较大影响。对于单相流体,这些间隙产生的泄漏量可占总流量的15%~60%~[1~4].根据文献报道~[5],大约有50%以上的管壳式换热器涉及气液两相流,迄今为止对气液两相流体流经环形狭缝通道的流动特性研究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本文在水平放置环形狭缝通道中,对空气一水两相混合物流经3种不同间隙环形狭缝通道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分相模型提出了计… 相似文献
12.
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动态特性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频脉动情况下应用均相模型法和分相模型法对水平直管段气液两相流动进行集中参数分析的方法。理论分析表明:管段固有频率主要决定于管段长度及 液两相流的空隙率等参数,与管段截面积的关系不大。实验证实了在层状流情况下上述结论是正确的,因而通过对其固有频率的测试有可能实现空隙率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气液两相流是一种复杂并常见的流态,如果管径选择不合适,会造成管线振动等问题,影响操作安全。本文以某炼厂其中一处气液两相流管线为例,采用公式计算与ASPEN PLUS软件模拟两种方式来计算管径,并利用CAESARⅡ软件进行配管应力分析,使气液两相流管线的应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在气液两相流的工况下的调节阀的选型,通过对气液两相流的工况的分析,计算出其口径,并对这种工况下阀门的精度及材质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耦合四叶梅花形支撑板的蒸汽发生器“单元管”三维物理模型。采用考虑汽泡聚合与破碎效应的MUSIG (multiple-size-group)模型描述二次侧汽泡尺度分布和水力特性,热相变模型计算二次侧汽液两相沸腾相变过程,对大亚湾蒸汽发生器汽液两相流动与沸腾过程进行数值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支撑板位置处汽、液相流速均急剧升高,产生射流,在离开支撑板孔口时迅速形成回流。两相邻支撑板间出现明显的汽泡由小到大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冷、热端沿程汽泡最大直径缓慢减小。二次侧平均传热系数与Rohsenow经验关联式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Ansys Fluent 17.0对管道模型进行气液两相流数值分析,采用Euler模型计算出液相比例在5%、10%、15%时,对应液态颗粒直径分别为0.01mm、0.04mm、0.08mm时,管道内中轴面处静压流场分布和气液两相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液相浓度和液相颗粒直径都会导致压力损失,湍流增强,但增大颗粒直径的影响明显大于增大液相浓度。 相似文献
18.
19.
气液两相流管线布置是煤制合成气项目低温甲醇洗单元管道布置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对于气液两相流管线的管道布置的要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宽广的参数范围内试验研究了螺旋管在不同倾角放置时的单相及汽液两相摩擦阻力特性,获得了螺旋管放置方向及各主要系统参数对汽液两相摩擦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在对试验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第一个能适用于不同倾角放置螺旋管的单相及汽液两相摩擦阻力计算式,从而为汽液两相摩擦阻力及螺旋管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